|
歐債危機現在來到如一個電影場面的關鍵時刻:在慢鏡下,兩架汽車快要撞上,其中一架剎車、打滑,而另一架逐漸迫近,令人有不真實的感覺,也令人希望早已預知的結果不要發生。
八國集團(G8)上周六的聯合聲明對情況完全沒有幫助。希臘退出歐羅區的機會愈來愈大,而如果真的成事,影響將會異常嚴重,即使歐洲央行將會作出極大動作希望降低傷害。
在美國,投資者似乎覺得他們可以全身而退,例如標準普爾500指數與六周前的高位相比只下跌了8%,而經周期性調整的市盈率仍然高企。
然而,如果對股市作出更細微的分析會發現,投資者其實已經開始擔憂。CapitalIQ資料顯示,在200家市值100億美元以上的美加大企業中,於最近回落中表現最出色的其中六家是公用事業或油管公司,而其他很多都是傳統防守股,例如Hershey、Verizon、Kimberly-Clark等等。
公用事業股似乎比較受歡迎。在上次股市崩盤時,表現最好的是消費品股,但如果投資者的目標是不會受歐洲影響的非周期性公司,那就應該買如公用事業股,例如Wisconsin Energy 或Pembina Pipeline。而且,如果各地央行以印鈔來回應歐債危機,貼現率將維持在低水平,令會派息的公用事業股受惠。
不過,投資者不要忘記,當情況嚴重時,相對優秀的表現其實沒有什麼作用。以實際貨幣計算,公用事業股在上一次危機中下跌了46%。
在股市崩盤時決定要把資金放在哪個行業的股票上,其實與決定用大叉子還是小叉子插自己的眼一樣。投資者到時應該要問自己:放多少資金在股票上才對?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