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塔爾控股(Qatar Holding)到底是高明還是魯莽?持有瑞士礦商Xstrata約11%股權的卡塔爾控股,周二反對嘉能可(805)的收購方案。根據雙方協議的作價,每股Xstrata可換取2.8股嘉能可;但卡塔爾認為3.25股嘉能可「較合理」。
「魯莽派」論者指出,卡塔爾的開價遠高於現股價水平反映的2.7倍,假使堅持「獅子開大口」,或會令交易告吹。況且,近日商品價格偏軟,令收購條件對Xstrata來說更吸引。根據Liberum Capital計算,假設商品價格走勢一如市場所料,一旦換股比例達3.2倍,嘉能可蒙受的潛在攤薄效應將大增兩倍。
嘉能可何必為難自己?與其當下爭取逾75%股東支持,倒不如讓交易拉倒,日後再接再厲則只須獲過半數支持。
但在現實世界,交易促成者背後動機往往不限於財務效益,此所以認為卡塔爾此舉高明的論據更有說服力。
眾所周知,嘉能可行政總裁葛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g)多年來千方百計想讓兩公司合併,甚至不惜讓嘉能可上市。他開出收購條件時沒有預留對方還價的餘地,實在叫人難以置信。假設最終一人讓一步、以3倍的換股中間價成交;2.8倍與3倍之別,實在遠低於商品周期變化對嘉能可業務帶來的衝擊。
卡塔爾也深明,Xstrata行政總裁戴維斯(Mick Davis)希望加薪成功,在爭取更佳條件上自當悉力以付。至於不滿原先留任條件的員工,應該對周三公布的新獎賞方案感到滿意。
在顧存雙方面子的前提下,換股比率相信有約3%的提升空間。交易執行上稱不上盡善盡美,但一如既往,真正的贏家和輸家終歸要由商品周期定奪。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