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法郎太過容易成為眾矢之的。瑞郎強勢,跟瑞士國內生產總值(GDP)放緩,正好在同一時間出現,令瑞士出現了這個情況。
在剛過去的第三季,瑞士實質GDP 只上升了0.2%,不及此前三季增長步伐的一半。瑞士央行本周或會考慮向國外存款實施負利率,加強削弱瑞郎的行動,又或是使用其他類型的資本管制,以回應經濟放緩的情況。
不過,雖然雀巢及羅氏藥廠(Roche)等瑞士公司可能希望瑞郎可以進一步走弱,但央行為這些公司放寬貨幣政策,卻可能是個錯誤。
畢竟,瑞士出口仍能維持不俗表現:上季增長了2.5%。再者,入口收縮代表瑞士10月錄得21億瑞郎貿易順差,為該月份史上次高。今年首十個月的190億瑞郎貿易盈餘,較2006年全年更高近三分之二,當時瑞郎的滙價卻較現時低三分之一。
幸虧央行9月插手干預,瑞郎目前只比去年同期高5%。然而,就算有這個緩解,經濟學人智庫(EIU)仍估計,瑞士今年經濟增長1.9%後,明年將稍稍收縮。於這個大環境下實施資金管制,可能會有意料之外的後果。事實上,巴西證券交易所的行政總裁平托(Edemir Pinto)便相信,巴西2009年引入來削弱貨幣雷阿爾(real)的2%金融交易稅,正限制巴西公司融資的機會,亦傷害股票市場。
瑞士的問題可能不是缺乏出口,而是內部需求增長放緩。而當瑞士經濟跟歐洲如此緊密下,瑞士央行應特別當心,引入更多限制,會否有觸發貨幣戰的風險。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