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志剛打着中大旗號發表所謂的「學術研究」,居心叵測。有幾點值得公眾留意。
第一,這篇絕非什麼「學術研究」。要是學術,必然理論、實證嚴謹,要有模型也兼備數據,才說得上學術。任氏這篇「大作」一味「齋噏」。無他,不學,自然無術。
通篇點列官樣格式,完全不符文獻規格。畢竟他連碩士都無,還厚面皮到自稱任教授。
第二,這篇也絕非什麼研究。要是研究,必有新猷。任氏大作基本上得三個結論:一是繼續掛鈎,二是半浮動,三是全浮動。他將所有可能的結論「講齊」,別論新猷,這連觀點也說不上,只能算是廢話。如斯廢文,中大居然讓其冠名,實在令人失望。
第三,誰談聯滙都無問題,偏偏就是你任志剛離任後不能談。你任志剛談什麼都無問題,偏偏就是不能談聯滙。任氏在任多年不談,偏偏離任後才說三道四、越俎代庖,除想轉移雷曼報告譴責的焦點、繼續發揮其人去茶涼後的式微影響力外,還有什麼?
有,就是造市。
第四,任氏明知其言論能影響港元(現貨及遠期)滙價,有別於一般學者搞中小型研討會發表學術成果,今趟任氏大張旗鼓把文章高調發予各大媒體,結果當日美電急挫。究竟有無人從中獲利?很聰明的:因為在滙市造市,舉證甚難。
第五,陳德霖、曾俊華這二人大大陣仗、笨笨拙拙地逐點反駁,顯然是水平不夠。與「逐點反駁曾俊華」、「逐點反駁陳德霖」不同,這倆是官來的,根本毋須對一介草民的廢論逐點回應。換着任氏當年面對這種情況,一句「絕無其事」便轉身拂袖而去。
曾、陳如斯緊張,除了自知級數或段數不及草民外,可能就是「心裏有鬼」。這樣,好事來的,起碼近十年來行之無效的聯滙,有機會變了。
回想起來,去年有對沖基金炒港元升值,顯然不是無的放矢,只是其矢(注碼)甚小而已。
明天續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