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食品公司雀巢(Nestle)以高達120億美元,收購輝瑞(Pfizer)嬰兒奶粉生產業務輝瑞營養品(Pfizer Nutrition),驟眼看來實有出價過高之虞。
但話又說回來,輝瑞營養品的銷售額高達八成來自新興市場;雀巢非常清楚,目前全球總值300億美元的嬰兒奶粉生意中,新興市場佔比近四分三;每年增長一成左右,其中近半增長動力預料來自中國。亞洲因素的確為這宗交易增添說服力,但輝瑞相關業務是否貨真價實卻有商榷餘地。
畢竟,在雀巢成功收購後,同樣垂涎輝瑞奶粉業務的達能(Danon)股價上揚。根據瑞信的資料,以除卻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計算的市盈率而論,近期營養品收購交易估值介乎16至22倍;雀巢是次交易相當於2012年預測ebitda近20倍,出價屬偏高。假使雀巢達到協同效益目標,全年得以節省1.6億美元成本,收購估值固然可降低至16倍的較佳水平。
但話分兩頭,由於獨沽一味生產嬰兒奶粉的業務增長可人,向來深得投資者歡心。就以百時美施寶藥廠(Bristol-Myers Squibb)在美國分拆上市的美贊臣營養品(Mead Johnson Nutrition)為例,2011年銷售及盈利分別增長14%及15%,預測市盈率達26倍。營養品業務估值高人一等,難怪美國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也心思思,欲把護理及藥品業務一拆為二。
至於輝瑞投資者,提升價值的大計則相對清晰。以166億美元向強生出售消費護理品牌後,輝瑞早以表明將出售另外兩項規模較小的業務,輝瑞營養品正是其一,餘下的一項則是動物護理業務。交易所得資金大部分以股份回購方式回饋股東,好為即將來臨的藥品專利屆滿高峰期作好準備。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