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奧運籌辦當局原打算建造一艘由170名槳手驅動的希臘古戰船,沿泰晤士河運送聖火,把奧運開幕典禮推上高潮,但卻礙於衞生及安全問題而作罷。古戰船計劃「擱淺」,希臘銀行業也一樣。面對希臘經濟急轉直下,加上雅典政府管理失當,當地銀行業的處境無異於逆水行舟,但業界上周卻鼓起勇起,迎難而上。
首先,銀行業持有大量希臘主權債務幾乎招致滅頂之禍,如今的當務之急是尋求解脫,但方法卻是進行大幅度的撇賬,以反映上月主權換債計劃的結果。換債計劃是歐盟及國基會繼續向希臘提供援助的條件之一,債權人必須接受約75%的削債幅度。雖然此舉令銀行大部分資本化為烏有,但業界均對2011年的業績作出悉數撥備。
接着就是聯合於上周五當天公布業績,讓外界一口氣窺見包括Alpha Bank、Eurobank EFG、希臘國家銀行、Piraeus Bank等的虧蝕何期慘重。就以Alpha為例,作出32億歐羅除稅後撥備後,淨虧損升至38億歐羅,核心一級資本比率則急跌至3%,遠遜於希臘央行去年9月定出的9%目標。
歐洲金融穩定設施(EFSF)本已撥出近500億歐羅為銀行業鞏固資本,並由希臘金融穩定設施(HFSF)主理具體撥款事宜。但HFSF至今動用的金額卻不到一半,僅足夠銀行業抵償損失,繼續運作下去。HFSF發揮安全網作用,好讓銀行盡最後努力,透過變賣資產、回購債務,甚至引入私人投資者等方法自行集資。不過,在5月6日希臘大選前,業界相信也不會有任何大動作。
EFSF初試啼聲雖未能立竿見影,但投資者也不用灰心;希臘銀行業對集資目標已相當清晰,若有資金需要更有HFSF作後盾。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