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2-3-31 04:50 編輯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 原網址。
中國自然遺產真是各有特色, 沒有什麽特別原因,個人感覺比較喜歡黃山吧 !
分享一個視頻和少少資料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 安徽黃山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公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讚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安徽黃山風景區出現的雲海
◎自然遺產
地質地貌
黃山經歷了漫長的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的洗禮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結構。黃山號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1864米,與平曠的光明頂、險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區中心,周圍還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疊翠,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有節奏旋律的、波瀾壯闊、氣勢磅橫的立體畫面。
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垂直節理髮育,侵蝕切割強烈,斷裂和裂隙縱橫交錯,長期受水溶蝕,形成瑰麗多姿的花崗岩洞穴與孔道,使之重嶺峽谷,關口處處,全山有嶺3O處、岩22處、 7處、關2處。前山岩體節理稀疏,岩石多球狀風化,山體渾厚壯觀;後山岩體節理密集,多是垂直狀風化,山體峻峭,形成了“前山雄偉,後山秀麗”的地貌特徵。
冰川遺跡
黃山有豐富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分佈在前山的東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遙溪為冰川移動創蝕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鯽魚背等處是兩條“V”形谷和刨蝕蝕殘留的刀脊;天都峰頂是三面冰斗刨蝕遺留下來的角峰;百丈泉、人字瀑為冰川谷和冰川支谷相匯成的冰川懸谷;逍遙溪到湯口、烏泥關、黃獅垱等河床階地中,分佈著冰川搬運堆積的冰磧石;傳為軒轅黃帝煉丹用的“丹井”、“藥臼”,也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

黃山的“飛來石”在雲海中若隱若現
水資源
黃山是錢塘江和長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水資源十分豐富,自中心向四周放射狀展佈著眾多的山澗溝谷,其中大谷36條,形成36源,匯入24溪水,以桃花、雲門二峰為界,分別流入新安江、錢塘江和青弋江、長江。黃山高差大,山水迸瀉,形成飛瀑,懸垂如練,濺珠噴玉,構成黃山最積極、最有生命力的景觀,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此外,已命名還有的潭20處,泉15處,池9處。

黃山丹霞峰頂日落景觀
動植物資源
黃山自然環境條件複雜,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還保存有高山沼澤和高山草甸各一處,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野生植物有1452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有水杉,二類保護的有銀杏等4種,三類保護的8種,有石斛等1O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種,黃山特有2種,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有28種,尤以名茶“黃山毛峰”、名藥“黃山靈芝”馳名中外。黃山古樹名木眾多,以古、大、珍、奇、多著稱於世,又以黃山松最負盛名。
黃山還是動物憩息和繁衍的理想場所,已知的有魚類24種、兩棲類20種、爬行類38種、鳥類170種(隸屬17目40科)、脊椎動物300種,主要珍禽異獸有白頸長尾雉、獼猴、短尾猴、 梅花鹿、野山羊、雲豹、八音鳥、白鷳鳥、相思鳥等。

黃山玉屏樓景點的送客松
“自古黃山天下奇”,“黃山之奇,信在諸峰;諸峰之奇,信在松石;松石之奇,信在拙古;雲霧之奇,信在鋪海。”橫空峰巒,浩淼雲煙,奔洩飛瀑,嶙峋巧石,奇特青松,無不展現著黃山的壯美風姿。

安徽黃山風景區天都峰雲海
黃山偉大的自然美,使無數詩人、畫家和其他藝術家為之讚歎和陶醉,產生無法抑制的創作激情,留下了不可勝數的藝術作品。從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間,僅就讚美黃山的詩詞來說,現在可以查到的就有兩萬多首。黃山藝術作品的體裁和內容都十分豐富。它們從各個側面發掘體現並充實了黃山的美,是祖國藝術寶庫中的燦爛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