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淘金熱時最賺錢的生意也許是賣鏟子,但鏟子也要地方安置。同樣道理,處理大量數據的互聯網服務及雲端運算大行其道,令數據中心也忽然變得搶手;數據中心需要專門建築物安置,相關業主因而亦大蒙其利。
數據市場正在迅速增長;思科系統估計,全球數據中心流量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3%,至2015年底預料升至4.8 zettabytes(即4.8萬億GB)。
互聯網數據急速膨脹並非新事,數據傳輸方法的演變才值得留意。直至2008年,互聯網交通都以點對點網絡為主,個別電腦互相傳送檔案,造就音樂檔案分享網站Napster的興起,至於數據中心則沒有太大用武之地。但2008年以後,遙距數據存取卻漸成主流。
正當蘋果公司、Google及Facebook各出奇謀,以更多儲存空間以及更簡便上載下載圖片和電影的方法博取消費者的心與金,數據中心相關物業信託基金的投資者則助收漁人之利。
Digital Realty Trust及Dupont Fabros是專門投資數據中心的兩大物業信託龍頭,前者的大客戶就包括Facebook。自2009年股市見底至今,上述兩隻基金分別錄得170%及336%回報,遠遠高於整體物業市場同期的140%回報。
興建及管理數據中心物業需要特別專門知識,因此大部分房地產信託基金都不欲沾手。但正正因為競爭者不能輕易加入,Digital Realty及Dupont Fabros的現估值雖然相當於2012年盈利的16倍左右,較其他同業存在溢價,但仍具投資價值。投資者或會發現,當名字響噹噹的科網巨擘為了數據中心鬥個你死我活之際,為它們服務的無名英雄可望大賺一筆。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