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內人士認為廣告業已冬去春來,也許不無道理。全球最大廣告業集團WPP掌舵人索雷爾(Martin Sorrell)上周對前景的預測甚為樂觀,預料2012年收入及毛利率同比可望增長4%。
這跟WPP對手Publicis旗下ZenithOptimedia的觀點不謀而合,這家媒體服務公司預測,廣告開支今年可望增長4.7%,高於去年3.5%;即使在陷入經濟衰退的西歐,廣告開支預料亦上升2%。在英國,廣告預算也出現解凍迹象;根據行業組織的數據,去年下半年,企業的市場推廣開支連續兩季上調。
莫非是春意眠眠引起的錯覺?也許不是。各界看好今年的廣告市道,某程度是基於「四年一度」效應;夏季奧運、歐洲國家盃、美國總統大選等盛事,總是每四年一次為廣告市道帶來刺激。ZenithOptimedia估計,上述盛事加上日本廣告開支可望繼福島核災後反彈,今年廣告開支預料增加70億美元,按年增幅三分一。
除此之外,廣告收入增長或源於第二個更基本的原因。大型跨國企業看來對金融市場及併購交易還未恢復信心,因此寧願花更多推廣開支,一方面在高增長市場擦亮品牌,一方面則在疲弱市場鞏固市佔率。從家樂氏、聯合利華、百事及高露潔棕欖等公司高層年初至今的言論可見,此策略已蔚然成風,只有寶潔及歐萊雅等對此有保留。
鑑於廣告公司股價過去六個月已經累積可觀升幅,加上2013年「盛事效應」不再,投資者實不宜輕舉妄動。但話又說回來,個別股票或仍有利可圖;就以WPP為例,當前預估市盈率為11.5倍,升至與同業可齊的13倍也許更合理。春季天氣雖然難以預測,但乍暖還寒之後就會迎來晴空萬里的初夏。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