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69|回覆: 1

[其他] [John Mauldin 前沿思考] 稅改路向 愈辯愈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2-27 23: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上星期本通訊以美國稅務為題深受讀者注意和討論,不但在筆者個人網站留言數字創下近年最高紀錄,其中更不乏意見精闢而富於文采的留言,筆者決定在今期摘錄其中要點加以回應,為廣大讀者剖析稅務面面觀,以及不同稅項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筆者雖然近期對中國問題特別感興趣,但在下周仍將繼續探討希臘最新發展或其他熱門話題。

公平徵稅原則何在

讀者留言中每多提及所謂「公平稅」(即全國銷售稅),認為較增值稅合適;鑒於近期有70名國會議員表態支持公平稅項法案,公平稅也就有望獲得通過,而開徵消費稅在政治上亦有可能成事。

來自密歇根州卡拉馬祖縣的讀者巴克霍爾茲(Roger Buchholtz)留言如下:

「剛讀完你那篇題為《債赤交迫 開源有方》的文章,對你提出美國稅制必須大事改革的結論很有同感;但其實美國立國之初曾兩度禁止的第16項修正案,在1913年終於獲得採納,倒也算得上是一項重大改革。

「很高興你承認消費稅對經濟影響較入息稅為輕。入息稅針對生產行為(例如就業、儲蓄、投資等),因而會打擊生產行為的回報,一言以蔽之,就是懲罰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你在結論中也顯然指出,簡單而劃一的入息稅並不能解決問題,我也同意這個觀點,因為入息稅不可能長期保持簡單而劃一,而只會容許稅務優惠淪為私相授受的政治籌碼,令美國代議政制進一步腐化,而議會代表則往往代表特殊利益階層,而非選民代表。


筆者回應:先此聲明,筆者無意反對劃一稅項,下文再詳細交代。

「此外,劃一入息稅也只能令守法及效率成本略為下降,因為所有相關記錄必須保存,所有報稅表也必須存檔備案,而且也會將市民在商品和服務的消費中隱含稅務的做法延續下去。今天,所有美國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價值中都平均隱含22%的稅率,這種將稅務重擔加進產品的做法,大大削弱了美國勞動力和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總而言之,劃一入息稅長遠來說並無好處,只會將稅務改革推遲整整一代。」

筆者回應:雖然筆者未能肯定隱含稅率是否22%,但卻可以斷言比例甚高。個別讀者以增值稅會加重企業負擔為由加以反對,筆者卻要指出,所有稅務都會在財政上造成負擔。也有其他讀者反對增值稅對消費者造成負擔。正如讀者巴克霍爾茲指出,消費者在購物方面已須負擔沉重的隱含稅項。公平稅也好,增值稅也好,都可以通過調整來達到政府維持收益的作用,並且消除其他隱含成本。同時,這兩種稅項亦能取代大部分其他稅項,其中包括社會保障,因而直接增加僱員與企業的收入。

「但到底公平稅與增值稅有何分別?

「公平稅在零售層面徵稅,不但簡單易明,而且易於遵從稅制規定。只有銷售最終消費商品或服務的賣家才須申報每月營業稅,從而減低報稅及守法成本約九成。

「至於增值稅,則在生產過程各階段中向所有相關企業徵收。每家企業都要記錄所有為採購品繳納的稅款,再在尚欠稅項中扣除,稱為『信貸發票系統』(credit-invoice system)。由於記錄過程繁複,未能聘用專人處理稅務的小企業自然不容易應付。

「公平稅內容清晰,稅額在零售收據中清楚列明。增值稅雖然也訂明稅率,但一般不訂明實際稅額。徵收透明度高的公平稅,自然有助於約束政府的規模和權限,符合美國諸位立國偉人的理念。

「歐洲各國為求確保必需品免稅,於是推出種種稅務優惠,企圖藉此改善增值稅的累退形象。稅收減免因此中門大開,以致商家紛紛利用制度上的漏洞謀取稅務優惠,導致增值稅本來已偏高的守法成本百上加斤,同時變相鼓勵稅務優惠私相授受,跟美國現行稅制下稅務優惠交易流弊頗為類似。

「現時未有證據足以證明公平稅會助長漏稅行為和易貨交易。事實上,公平稅的守法比例預計在94%左右,大大優於美國現行稅制所達的69%。公平稅守法比例高的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

「各大企業目前坐享零售總額90%以上,而3.6%企業佔87.5%的銷售稅總額。

「易貨交易以二手貨為主,而二手貨毋須徵收公平稅。

「在入息稅或增值稅制度下,納稅人可以單方面瞞稅,但在公平稅的機制下,則須買賣雙方同流合污才能成事。

「由於開徵公平稅可以將收稅地點大幅減少九成以上,因而有助於大大增強政府在收稅地點的審計功能。

「用於公平稅的研究經費達2300萬美元,令公平稅成為有史以來研究最廣泛的一大公共政策議題;有關公平稅對經濟和社會有何影響的各項研究,可瀏覽www.fairtax.org。」

筆者明白公平稅原則何在,其中部分重點在於廢除入息稅以及現行稅務守則中一直存在的種種不公現象。公平稅屬於消費稅之類,因而深得筆者之心。實不相瞞,假使公平稅法案真的提交國會議決,筆者定必寧願支持公平稅,而不願以小修小補方式改變現行稅制了事。

至於增值稅,則不妨考慮採取「預扣」模式,以平衡消費稅的累退本質,或效法不少實行增值稅國家的做法,對食品等必需品豁免徵稅。本欄上星期一的文章旨在提出建議框架,而不在深入分析。美國現行稅制既然已經千瘡百孔,與其加以修整,不如順應改革之需徹底重整稅務守則。


如何抗衡「反稅」之聲?

讀者哈里森(Stanley Harrison)提出另一意見:

「既然有大批共和黨國會議員表明將投票反對任何加稅建議,你提議的稅務計劃又或者由鮑爾斯─辛普森(Simpson-Bowles)赤字委員會所提要求各方妥協的類似計劃,又怎能有望行得通?對於這些存心跟妥協方案對着幹的共和黨國會議員,你可會發起抵制他們的行動?」

簡而言之,筆者會這樣做,因為美國當前財赤問題已達嚴峻境地,再不加以正視,美國人就會嘗到難以想像的經濟苦果。維持稅率必先讓路給削減財赤,問題重點不在於哪種方案較為合適,而在於改革實在刻不容緩。筆者也寧願實行小政府和低稅率等政策,但現時國會中的共和黨員人數卻仍遠不足以達此目標。待到車毀人亡才設法補救,自然並非為政者良策。

高齡納稅人有何選擇?

讀者多爾蒂(Bill Daugherty)留言:

「建議用增值稅取代入息稅的一大障礙,似是來自長者的反對聲音;他們會說:『什麼?我交了半輩子辛勤工作的入息稅,現在退休了,你又要在日常生活中向我徵稅?』任何計劃都總會遇到障礙;要老幼咸宜和滿足所有入息階層的方案根本不存在。」

讀者奧爾德姆(David Oldham)回應:

「我認為出口產品豁免增值稅的安排值得鼓勵;讀者紛紛留言表示退休者儲蓄回報偏低,再向他們徵收增值稅只會百上加斤,這是不爭的事實;況且我自己也屬於受影響之類。但我們也不禁要問:年長一輩又憑什麼製造這樣的爛攤子,而且無視現實,把問題遺留後世?可別忘記,所有人都要承受由此引起的一切後果。」

這位讀者的回應提出的理據十分有力,把向後代借來的錢花掉,在今天享盡種種福利好處,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但若能預先作出「預扣」安排,應可消減部分反對之聲。

全民交稅有何不可?

這就引起讀者鄧珀(Robert Dumper)以下回應:

「你真的認為每年入息低於10萬美元的人可以完全免稅?我認為容許部分人完全免稅,實在是極不明智的做法。

「完全免稅的人只會以為所有政府服務都不費分毫,也就不會認為有必要限制政府開支,而只會飯來張口,全無顧忌。我相信美國選民中半數以上年入在10萬美元以下,他們在政治上勢力之大可想而知。他們對現有制度沒有任何付出,這樣對財務造成的不良影響實在不堪設想。我認為,美國半數選民毋須繳納入息稅是天大不幸的消息,現時的困局就是明證。」

持類似意見的讀者大有人在。對於入息下限設在10萬美元的稅制會導致美國大部分人成為漏「網」之魚的看法,筆者的回應是增值稅可補不足。雖然筆者建議最低入息組別者可獲回扣,但實行消費稅,就可將全民納入稅網之中。

也有讀者表示消費稅會導致物價上升,反而減低美國人的消費意欲。筆者雖然承認這種看法可以理解,但卻認為抱持此一觀點者未免忽略商品中的各種隱含成本。消除隱含成本即使無法完全抵銷物價升幅,亦會大大有助於紓緩物價;況且社會保障及其他稅種既已廢除,亦自然可以發揮抵銷物價升幅的作用。

實際上美國的免稅一族佔總人口比例接近五成。正如【圖】所示,截至2009年為止,美國免繳入息稅人口比例為49.5%。

  讀者埃瓦德(Mira Awad)於是回應如下:

「我支持累進式劃一稅,這種稅類似共和黨在上世紀90年代的建議,但我並不支持資本增益有任何豁免。美國所有家庭中各人將可享有大幅寬免優惠,收入餘額的稅率設定在20%至25%之間;其餘一切寬免措施都會取消,因而可以避免按揭供款稅務寬免引致樓價飆升的現象。美國家庭不會因為寬免取消而無力償還按揭貸款,因為除了中高以上入息家庭外,大部分中等入息家庭都毋須繳納入息稅。

「共和黨對此應該表示支持,因為把有錢人的稅率上限定為20%至25%。民主黨也應該會支持,因為入息和資本增益課稅相同,既可抵銷喬治布殊的減免資本增益稅措施,也為有錢人稅率設置下限,而且也減輕工人階層的稅務負擔。只有一些人將須多繳稅款:現時享有大幅按揭寬免優惠的中高收入者以及交稅不足20%的高入息一族。

「這可以解決美國當前稅制的不公現象,因為現時美國家庭即使人數相同、收入一致,住所相鄰而樓價又一樣也好,只要入息來源不同,又或者分別只在於是否享有按揭稅務優惠,兩個家庭的入息稅率都可以大不相同,例如甲家庭的稅率高達30%,而乙家庭的稅率則僅為10%,簡直是匪夷所思。這也可以解決畢非德稅率低過他秘書的問題。一方面,畢非德也許確實交稅太少,但另一方面,他秘書稅率高達30%的問題,卻從來未見有人提及。」

可是實際情況較這位讀者想像中惡劣。延期繳付大幅稅額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種種利用現有寬免優惠以及延期將入息變現,但也要所繳稅款夠高而深曉延繳門路才值得這樣做。雖然最終仍要全數繳稅,但確實可以將繳稅限期延長。某類小本經營的企業也有很多辦法獲取遠勝IRA或401k的寬免優惠。

以筆者個人經驗為例,假使你是一份雜誌或通訊的出版商,就可以即時撇銷讀者訂閱的銷售成本,而只需於訂閱期終止時才將訂閱收入變現。本年訂閱費即使已全數付清,亦只會在公司賬目中列為遞延收入。因此,只有閱覽詳列於出版商會計報告中的數字,才能確知公司的真正財政狀況;而這也是出版商每年末季大舉郵寄折扣優惠招攬訂戶的動機,只因有利於本期稅項之故。由於最終也難免要繳交稅款,出版商訂閱數量如在遞延期間大幅下跌,就會缺乏繳稅資金。當然訂閱數字大升時又當別論,但遞延安排對本期稅項的繳付限期確實大有影響。

稅務守則改革一旦實行,須加整頓之處其實甚多。面臨大幅改動,各行各業都難免叫苦連天,但企業又豈能繼續將現行稅務守則視作活命靈丹?

美國復興啟程在即

吾友沃克(David Walker)是1998年至2008年間美國審計署署長兼政府問責辦公室主管,現任民間組織「美國復興」(Comeback America)負責人。

沃克指出假若取消所有「稅務開支」(稅務寬免),政府每年稅收就可增加1.3萬億美元。如再結合嚴肅認真的福利開支改革,以及大幅減稅(以略高於20%為上限)與每加稅一美元就削減三美元開支等措施,美國就有望在可見將來達致收支平衡。他的網站內詳列該組織以及他個人的各種稅務及預算建議。沃克指出,民主共和兩黨應通力合作才能避免財務災劫,筆者亦深表同意。他還舉例證明美國聯邦醫療保險、社會保障以及退休金方面的無資金準備負債已達75萬億美元。

事實上,75萬億美元負債已屬天文數字,美國實在永難清還。值得細味的反而是美國面對如斯巨債究竟有何對策,甚或債市一旦注意及此而將債息推高,美國又有何應對之道?除非美國及時採取控赤行動,否則未來境況實在堪虞。

至於翻天覆地的福利開支改革,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瑞安(Paul Ryan)與頗具自由主義作風的參議員懷登(Ron Wyden)已聯手推出改革聯邦醫療保險計劃,對解決問題大有幫助,卻也引起不少國會議員反感。但要避免危機爆發,妥協和合作是不二法門。無論你對計劃細節有何意見,亦應讚賞二人積極尋求跨政黨方案的努力。

共和黨中也有不少黨友批評筆者對共和黨主張「信心不夠堅定」,指出小政府、減開支方為正道。但每當筆者反問假使目前路向維持不變會否演變成危機時,黨友就大都會同意及時行動才能避免出現重大危機。因此,筆者不禁要問:究竟共和黨人要堅持維持基本信念,任由美國陷入經濟亂局嗎?

筆者雖然大半生奉行共和黨理念,但深入分析當前形勢之後,卻深知若無法解決財赤問題,美國將陷入歷時經年的蕭條時期。期待國會控制權牢牢在握或白宮易主都不是辦法,因為殘局將至,時日無多。「美國號」如今只剩得幾年時間重返正確航道,與其花時間辯論有何實際方案,不如及時制止船身下沉;至於具體措施,可留待修好破洞之後討論不遲。

也有讀者曾經問及,筆者仍相信美國有能力採取有效對策。由於削支難免產生嚴重後果,今後四五年間應謹慎行事,期間美國經濟將只能得過且過,而衰退風險亦會增加。正如筆者明言,在解赤無方情況下才會引致無可挽救的後果;但筆者相信赤字問題始終有望解決。持相反意見者也許應為蕭條將至及早作好準備。但如在2013年底仍未見任何妥協方案迹象,筆者就會大感憂慮,甚至沮喪。這是筆者的心底話,實在如骨在喉,不吐不快。



17

主題

147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2-2-28 21:17: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死而後已 於 2012-2-28 21:32 編輯

不應收取公平稅和增值稅;因為,在交易過程中收稅是錯的,這些稅都會阻礙經濟活動。應收利得稅;另外,利得稅應是累進式和有追溯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3 09: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