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21|回覆: 1

[其他] 畢老林: 通脹目標有定無? 三大央行搞邊科?!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2-20 22:50: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月19日,周日。三件事:①人民銀行春節前在市場對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滿懷憧憬之際按兵不動;在投資者對「放水」預期稍稍降溫的這陣子,卻出其不意,給市場一個「驚喜」,於上周六宣布調低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半個百分點,由此釋出的流動性在3500億至4000億元人民幣之間;②英倫銀行行長金默文(Mervyn King)上周在致財相函中明示暗示,通脹目標不合時宜,對貨幣政策已無足輕重;③英「退」美「進」,聯儲局上月底首次把通脹目標確立於2%水平(以PCE物價平減指數而非CPI為通脹參考基準)。

逐件「拆」。內地通脹有「掉頭回升」(1月份CPI按年上升4.5%,遠超市場預期,跟4%官方目標亦有距離)迹象,人行卻在農曆年後急不及待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英倫銀行視行之經年的通脹目標「可有可無」,惟聯儲局於此時反其道而行,「人棄我取」實行通脹目標政策。中英美三大央行,搞邊科?

英目標形同虛設

在本港投資者眼中,三大央行應以英倫銀行的舉動最難引起注意。然而,論對環球貨幣政策的深層次影響,金默文近乎實話實說毫無隱瞞的表態,在三件事中意義至為深遠,值得優先探討。

過去幾年,英國物價升幅跟目標通脹率「離行離列」,即使以2%為中軸,容許通脹率上下移動最多1個百分點,英國CPI升幅也應以3%為極限。通脹目標之設雖是為了確保「中期」物價穩定,但自金融海嘯以來,英國通脹率跌穿1%從未發生,高於3%卻月月如是;金默文自己亦承認,英國CPI通脹率今年全年將處於5%水平以上。

英國物價升幅長期偏離通脹目標,結果是不論何黨執政,作為央行行長,金默文都要去信財相,清楚解釋通脹居高不下其理安在、目標形同虛設何以致之?

姑勿論大不列顛當朝「掌櫃」歐斯本(George Osborne)是否有耐性細閱信件內容(通脹「超標」,在金默文看來原因不離英鎊滙率偏軟推高進口價格、增值稅上調對物價形成上升壓力,諸如此類。隨着此等因素作用淡褪,加上政府厲行緊縮,通脹壓力可望逐步紓緩),央行掌舵人月月如是去信解畫,所列原因翻來覆去大同小異,試問市場怎能不早就感到麻木?

通脹操央行手裏?

倘若貨幣政策真的以「通脹目標」為本,即使英倫銀行着眼中期而非短期物價穩定,在無數個月CPI升幅遠遠超標這個事實面前,央行貨幣政策豈能不從緊?可是,金融海嘯至今,英國通脹率從未低於1%,CPI升幅高於5%卻時有所聞,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總有辦法以不變應萬變,一聲「短暫因素不足為患」,便把CPI超標化解於無形;反之,通脹一旦出現些微下行迹象,MPC卻如臨大離,為抗衡通縮嚴陣以待。

金融危機以來,英倫銀行量化寬鬆欲罷不能,跟決策者對通縮的恐懼遠甚於通脹,實有莫大關係。

也許對無了期地「自圓其說」不勝其煩,厭倦為一個sunk cause多費唇舌,金默文上周改弦更張,在致財相函中把話說得明確不過:「一個國家的通脹率處於什麼水平,完全掌握在央行手裏;英倫銀行要實現通脹目標,一點不難。然而,通脹達標的代價是,英國GDP增長大有可能無以為繼,經濟委靡不振勢所難免。」

在老畢聽來,金默文這番話,就像德國總理默克爾向市場說:「歐盟要把希臘留在歐羅區內,一點不難。然而,不斷向一個不死不活的病人供應維持生命的養分,代價是整個歐羅區深受拖累寸步難行!」

聯儲局人棄我取

英倫銀行行長對行之已久的通脹目標「不合時宜」,作出毫不含糊的評論,「2%目標」縱不成為歷史,今後也只能看作英國通脹水平的「下限」,CPI升幅每見跌穿2%的蛛絲馬迹,英倫銀行即第一時間加碼量寬;至於通脹「上限」是5%、6%還是7%,則「一切掌握於央行手裏」。英倫銀行的政策傾向(為刺激經濟提高對通脹的容忍度、透過低息量寬力撐資產市場),已隨着上周金默文在致財相函中表明心迹,從任由論家各自表述變為「常規化」的政策立場!

通脹目標名存實亡形同虛設,在英倫銀行以至中國人民銀行的例子中彰彰明甚,何以身為全球央行「一哥」的聯儲局,卻在這個時候選擇採用這個「不合時宜」的政策?

全球央行爭相「放水」

老畢相信,貝南奇背後的思維是,消費層面的價格穩定可以跟經濟健全畫上等號,只要聯儲局選擇的通脹基準不超越2%目標水平,央行印鈔創造信貸等目的在刺激經濟以至人為地承托資產價格的行為,基於不足危害物價穩定無損經濟健全,一輪接一輪的QE遂「出師有名」;通脹當真遠離目標,有英倫銀行親身示範在前,聯儲局還怕不能依樣葫蘆照板煮碗,「一切掌握在央行手裏」嗎?

同一道理,人民銀行在1月份通脹反彈的情況下,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大家認為是央行有信心全年通脹將回落至4%目標水平,還是對內地實質(經通脹調整)M1由正轉負、全國最新樓價指標跌多升少、內地股市跟環球表現脫節,以致郭樹清亦要「出口術」撐A股,中央對「硬着陸」憂慮甚於市場想像有以致之?

中英美歐日,全球主要央行此刻爭相「放水」,風險資產很難不作出反應。派對正處高潮,投資者愈來愈high,趁平為通脹買定保險,在index-linked債券與黃金等資產之間作適量配置,炒起股票上來也許可以安心一點。





0

主題

50

回帖

101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1
發表於 2012-2-22 15:44:44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想平手出貨都等左成半年..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3 09: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