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15|回覆: 0

[其他] THE LEX COLUMN: 喜力不宜「搶住飲」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2-17 19:56: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即使身懷絕技,但若然要負重千斤上陣,力敵制勝的本事難免大打折扣,這正是全球啤酒巨擘面對的困境。千斤重擔來自疲弱的歐洲啤酒需求,2009年就錄得多達4%跌幅。

望穿秋水,情況似乎終現轉機。喜力(Heineken)周三公布,有機銷售量去年上升3.6%;西歐市場亦現起色,儘管銷售量只是輕微增長。雖然每股盈利下跌5%,但無減投資者的熱情;喜力股價當天急升5%。

面對啤酒市場日漸萎縮,以銷售計全球四家最大啤酒商近年埋首併購事宜,力爭整合先機。假使銷售量增長勢頭持續,四大啤酒商就能重新把精力投放於日常業務,把分銷啤酒的工作盡量做好。

但若然投資者認為啤酒製造商今後會採取類似公用事業的經營模式,那就大錯特錯。首先,啤酒商的淨負債水平較溫和,相比之下,大部分公用股都高度槓桿化。喜力與嘉士伯(Carlsberg)的債務水平均相當於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的2.4倍左右;SABMiller約1.5倍;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最高,大概3倍。

而且,有別於公用股,對啤酒商來說,高槓桿比率不一定會帶來高回報。根據彭博的數據,儘管SABMiller的槓桿水平偏低,但股本回報率卻達13%,幾乎兩倍於負債水平較高的嘉士伯。

從喜力的業績倒可看出一點,就是啤酒市場仍講求策略。喜力是四大啤酒商中最倚賴歐洲業務的一家;縱使歐洲啤酒需求最近反彈,但由於整體經濟疲弱不振,增長表現在世界各啤酒市場中仍然敬陪末座。投資者不要因為喜力有望扭轉乾坤就過度興奮,寧可等待這家荷蘭啤酒商一再證明利好業績並非曇花一現後,再作打算也不遲。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3 09: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