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美國經濟在2012年展開新的一頁,美國政府債務佔GDP比例已逼近100%【圖1】。第四季名義GDP約為15.3萬億美元,約相當於聯邦政府所欠債項總值。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2010年1月發表研究報告《負債時期經濟增長》(Growth in the Time of Debt)中,羅戈夫與萊因哈特兩位教授從計量經濟學角度指出,一旦國債佔GDP比例升穿90%水平,「經濟增長中位數就會下跌1%,而平均增長跌幅就更為顯著」,實對美國近年發展趨勢多所啟示。經歷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嚴重衰退之後,美國錄得經濟增長只有2.4%;但按發展走勢在這輕微增長中扣除1%後,實質增幅不過1.4%,其實與過去12個月以來的經濟增長無異。
在高度負債國家,由於政府透過徵稅和借貸廣泛吸納資源,導致私營界別在創造就業和提升生產力方面均缺乏動力,自然未能為民創富。有關理論源於蘇格蘭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發表於1752年的文章《論公共信貸》(Of Public Credit),如今應驗於美國經濟現狀。我們斷定,美國經濟以如此輕微幅度增長,所受衰退衝擊勢將日趨頻繁;預料下一輪衰退將於今年出現。
美國智庫嘉圖學社(Cato Institute)成員兼前達拉斯(Dallas)聯儲銀行副總裁奧德里斯科爾(Gerald P. O’Driscoll Jr.)2011年12月28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指出聯儲局以「短期美元流動性掉期安排」為名,參與挽救歐洲銀行為實。奧德里斯科爾表示,聯儲局與歐洲央行彼此護短,實施這種掩眼法,皆因聯儲局不願讓全世界知道其資產負債表將與外國銀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