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姍姍來遲,但配備英特爾(Intel)晶片的智能手機今年終於有望問世。
英特爾周二宣布,聯想集團(992)今年第二季將於中國推售運行英特爾處理器的手機,摩托羅拉(Motorola)生產的英特爾手機則定於今年下半年付運。開發智能手機晶片不難,真正的挑戰在於奪取大份額的市場佔有率,令這門生意有利可圖。
推智能晶片破Arm壟斷
目前,智能手機晶片市場由Arm Holdings百分百壟斷,所有手機都無一例外地採用這家英國半導體及軟件開發公司的設計。即使英特爾智能手機如期推出,英特爾要急起直追,面前還有漫漫長路。畢竟,目前擁有Arm設計專利的晶片生產商有高通(Qualcomm)、Nvidia及得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在競爭之下,手機生產商不愁沒有選擇,而且它們的軟件以往一直採用Arm專利晶片,行之有效,試問怎會無緣無故貪新忘舊,急於投向英特爾的懷抱?
過去,英特爾為了在新業務站穩陣腳,往往走捷徑施以銀彈政策。為了打破高通的CDMA壟斷無線電通訊技術的局面,英特爾曾斥資16億美元收購美國無線寬頻服務商Clearwire,以圖憑藉後者開發的WiMax無線技術殺出新血路,但最終卻無功而還。
英特爾也許會向摩托羅拉及聯想提供資助,以抵銷新產品銷情不佳的風險。不過,WiMax的失敗例子清楚顯示,即使英特爾再財雄勢大,也不能單靠銀彈政策來攻佔一個漸趨成熟的市場。
根據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的數據,智能手機去年第三季銷售量達1.15億部,銷售額勁升逾40%。不過,智能手機處理器的價錢僅介乎10至15美元,較個人電腦處理器廉宜很多,利潤相對微薄。
利潤遠遜PC晶片
因此,即使英特爾表現神勇,在一兩年之內拿下25%的智能手機晶片市佔率,繼而同時進軍平板電腦晶片市場而且生意滔滔,出售流動晶片也許能帶來20億美元進賬。這個數字固然不失禮,但與英特爾每年550億美元的銷售額比較,未免相形見絀。難怪英特爾對Ultrabooks寄與厚望,憧憬這款超輕薄筆記簿型電腦能為個人電腦銷售注入生氣。
若英特爾不惜工本進軍智能手機市場,Arm及其專利生產商的邊際利潤勢將首當其衝;短期而言,它們之失,恐怕比英特爾之得要多。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