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恩斯在1937年曾斷言:「政府樽節開支的適當時候並非經濟衰退,而是經濟蓬勃時。」其時正值美國經濟漸見起色,時任總統羅斯福卻跟他唱反調,為了讓預算取得平衡而過早緊縮開支,結果令美國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以事實證明凱恩斯所言非虛。
經濟不景時削減政府開支,只會令經濟進一步惡化,因此,緊縮措施必須待經濟穩步復蘇且漸入佳境後才推行。
不幸的是,在2010年底至2011年初,西方社會的政客及政策制訂者十之八九都自認比凱恩斯更懂經濟。儘管金融危機過後經濟還未完全站穩陣腳,他們仍堅持當務之急是處理財赤,而非刺激就業。他們本着與凱恩斯對着幹的信念施行政策,結果再一次以事實證明凱恩斯是對的。
筆者為凱恩斯說項,自然與坊間一般思維背道而馳。在華盛頓,反凱恩斯的情緒尤其強烈;總統奧巴馬推出的刺激經濟方案未能大振就業市場,被外界視為政府開支不能創造就業的證據。
不過,包括筆者在內等論者一開始已經心中有數,2009年通過的《復蘇與再投資法案》規模太小,對於陷入嚴重不景氣的美國經濟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更何況,法案中逾三分一的措施,來自刺激效果相對低的減稅行動。我們當時還指出,事件將激起政治紛爭,結果亦不幸言中。
勿重蹈愛爾蘭覆轍
美國聯邦政府半推半就實施刺激經濟方案,而有關行動很大程度被州及地方政府的削支行動所抵銷,以此驗證凱恩斯經濟學的真偽並不公平。反而,希臘及愛爾蘭等歐洲國家的經驗更具參考價值。她們均接受了嚴苛的財政緊縮條件,以換取緊急貸款。結果,兩國經濟雙雙步入蕭條,國內生產總值(GDP)錄得雙位數的跌幅。
根據政治論述的主流意識形態,愛爾蘭及希臘的經濟狀況不應進一步惡化。在2011年3月,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的共和黨成員發表題為「減開支、減負債、長經濟」的報告,嘲笑部分論者對於在經濟不景時削減開支將令衰退變本加厲的關注,力陳削減開支將提高消費及商業信心,從而令經濟步伐加快而非減慢。
他們當其時就應該知道自己理虧,畢竟,他們引用的所謂「擴張性緊縮」(expansionary austerity)的歷史例子,早已被撤底推翻。更令人尷尬的是,不少右派急不及待於2010年中就高舉愛爾蘭為樽節開支的成功例子。
這樣的事今年竟然再度發生,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宣稱愛爾蘭終於苦盡甘來的聲音此起彼落,這個歐洲國家再一次成為緊縮措施奏效的例證。結果,最新數據反映的經濟狀況一如既往般坎坷。
儘管如此,堅持立刻削減開支的立場繼續主宰美國政治,令經濟身受其害。的而且確,聯邦政府並沒有重大的緊縮新措施出台,但隨着奧巴馬的刺激方案逐漸結束,加上捉襟見肘的州及地方政府繼續削減開支,經濟正面臨龐大的「被動」緊縮壓力。
凱恩斯學說沒有過時
閣下也許會說,希臘及愛爾蘭別無選擇,只能節衣縮食;至低限度,除了債務違約或脫離歐羅區以外,她們別無選擇。但2011年的另一教訓是,美國是有選擇的。華盛頓也許對赤字着了魔,但金融市場卻不然;投資者非但不擔心赤字,甚至示意美國應該多舉債。
一如愛爾蘭及希臘的例子,這是不應該發生的。踏入2011年時,可怕的預言不絕於耳,論者警告美國聯儲局一旦停止買債,美國一旦被降級、失去AAA信貸評級,或英明神武的超級委員會未能就削赤達成協議,諸如此類,美國將爆發希臘式債務危機。
結果,聯儲局在6月結束買債計劃,標準普爾在8月調低美國的信貸評級,超級委員會的談判則在11月陷入僵局。然而,美國借貸成本卻持續下跌;事實上,抗通脹美國債券目前正處於負利率,反映投資者甘願「貼錢」向美國放貸。
若要為2011年作結,那就是美國的政治精英執迷於不足為患的短期赤字,結果令真正問題、亦即經濟不景及嚴重失業的情況進一步惡化。
好消息是,奧巴馬終於迷途知返,目前正力拒過早施行緊縮政策的政治壓力,而且似乎成功在望。75年後的今天,凱恩斯的學說一點也沒過時;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真的會聽從他的勸告。
版權所有:《紐約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