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是時間,可開始名副其實地稱呼目前的狀況:蕭條。無疑,這不是大蕭條完完全全重演,但這也不是值得慶幸的事。歐美失業率仍災難性地高,領袖及機構愈來愈喪失名聲,民主價值觀正面對襲擊。
在最後一點上,我不是危言聳聽的。無論在政治,還是在經濟層面,重要的是,不要墮入「其實都不算太差」這個陷阱。不能因為未到1933年的水平,便認為失業高企是沒問題的;不能因為目前未見到另一個希特拉,便對不祥的政治趨勢漠視不理。
不如特別談談歐洲正在發生的事吧──不是因為美國所有情況都很好,而是歐洲政治發展的嚴峻程度,仍未被廣為人知。
歐羅危機粉碎歐洲夢
首先,歐羅危機殺掉了歐洲夢。這個共享的貨幣原本是要令各國關係更密切,但現實卻製造了互相尖刻批評的氣氛。
特別是,要求愈來愈嚴厲的節約措施,但又沒有相關抵銷措施,以加強經濟增長,造成了雙重傷害。作為經濟政策,這些要求是失敗的,令失業惡化,但不能恢復信心;即使即時的金融危機威脅受控,全歐洲的衰退現在似乎十分可能發生。而且,這造成龐大的怨氣,很多歐洲人都對被視為是德國強權的高壓手段(這看法可能是公正,或不公平,或實際上兩者都是)感到憤怒。
熟悉歐洲歷史的人中,沒有人能對這種敵視態度重新冒起而不感到心寒。不過,或者有更糟的事情正在發生。
右翼民粹主義者在奧地利到芬蘭都在冒升。在奧地利,自由黨(這個黨的領袖曾與新納粹有聯繫)在民調上與已建立多年的政黨叮噹馬頭;在芬蘭反移民的真芬黨(True Finns)在4月的選舉中表現強勁。而這些已是經濟相對保持得較好的富裕國家,在較窮的中歐及東歐國家,情況更糟。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上月有文件記載,在「新歐盟」國家中,公眾對民主的支持度大幅下跌。所謂新歐盟國家,是指那些在柏林圍牆倒下後加入歐盟的國家。不用奇怪,民主支持度下跌最多的國家,正是經濟衰退得最深的國家。
而且至少在一個國家─匈牙利,就像我們所說般,民主機構正受到動搖。
匈牙利主要政黨之一尤比克黨(Jobbik)源自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夢魘:該黨反羅姆人(Roma,即吉卜賽人)、反猶太人,而且甚至擁有準軍事支部,但當前的威脅來自中間偏右的執政黨青年民主主義聯盟(Fidesz)。
青民盟去年最少部分基於經濟因素,贏得國會壓倒性大多數議席;匈牙利並非歐羅區成員國,經濟卻嚴重受損,因為該國的外債規模龐大,而且老實說,前左翼自由執政黨執政期間管理不善和腐敗。如今,春季在各黨各自根據自己路線投票中強行通過新憲法的青民盟,似乎決心想永久掌權。
獨裁統治再度抬頭
情況錯綜複雜。一直密切跟進匈牙利局勢的普林斯頓大學法律與公共事務計劃主管謝珀爾(Kim Lane Scheppele)告訴我,青民盟依靠多項措施,壓制反對派。該黨建議的選舉法重新劃分選區,但只為一黨私利而設,使其他政黨幾乎無法組成一個政府;司法獨立性受到危及,法庭充斥黨忠心分子;國營傳媒已變成黨的喉舌,又打壓獨立傳媒;建議的憲法修改實際上將宣判一個主要的左翼政黨是非法的。
種種迹象顯示,在虛有其表的民主幌子掩飾下,獨裁統治正在歐洲的中心再度抬頭。若經濟蕭條持續,類似的情況或會在更廣泛的地區出現。
對於匈牙利邁向獨裁主義,外界可以做的似乎不多。值得一讚的是,美國國務院正積極參與其中,但歸根結底,這是歐洲自身的問題。由於匈牙利政府趁着該國擔任歐盟輪任主席國時匆匆通過新憲法,歐盟一開始就錯過了阻止奪權行動的機會,如今才設法阻止匈牙利的民主倒退,難度自然大得多。
但無論如何,歐洲領袖應當一試,否則歐洲代表的價值或會蕩然無存。
與此同時,經濟政策一敗塗地,他們亦應當反思。若他們不把經濟理順,民主只會進一步倒退;屆時,相比起其他可怕的惡果,歐羅解體只是最無關痛癢的問題。
版權所有:《紐約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