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26|回覆: 0

[其他] THE LEX COLUMN: 美會計制移磡就船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2-20 19:2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既然稱得上是「B計劃」,自然不是大家心目中的首選。不過,在會計規則方面,B計劃卻成為既定選擇。不妨想想銀行處理衍生工具資產入賬時的做法:美國法規容許銀行呈報持倉淨額,歐洲銀行則須根據國際法公布總體數字。

美國會計準則制定機關今年初曾考慮與國際接軌,若真的成事,美國五大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將於一夜間膨脹約40%。但到了上周,當局公布的卻是B計劃:一切照舊,腳註則進一步加長。

在銀行槓桿狀況舉足輕重的年代,劃一會計形式可以大大減低比較不同銀行優劣的難度;而且,地方制度與國際標準接軌亦屬好事。持倉淨額固然可讓投資者對銀行信貸風險有個簡單概念,但以了解更全面的市場風險及槓桿狀況而言,總體數字更為可取。

美國銀行業之於當地經濟的影響力,遠不及歐洲同業之於歐洲。會計標準一體化固然不能改變這種經濟格局,但在個別銀行層面而言,資產詳情卻很重要。

瑞信估計,會計制轉變對標普五百成份公司的影響,95%由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摩根大通(JP Morgan)、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高盛(Goldman Sachs)及花旗(Citigroup)承受。它們的槓桿比率自然都超過改制後的上限;令人遺憾的是,銀行槓桿比率本來應因應會計制調整,如今卻本末倒置。

美國標準制訂當局辯稱,「轉軚」基於投資者的意願。但如此一來,企業一方面要依據所屬制度公布財務狀況,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另一套準則披露額外資料。做足功課的投資者自然不會放過字體細小的腳註,然而,會計當局繼續各自為政,卻意味着更多投資者或會被誤導。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美會計標準為遷就銀行槓桿水平而不與國際接軌 (彭博圖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2 20: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