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臘震驚海外的公投聲明讓全球市場提前進入寒冬。這是希臘人以國家信譽為賭注,與國際社會進行的一場豪賭。
很多人詫異,希臘為何出爾反爾。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之前信誓旦旦地說:"希臘將就脫離歐元區舉行公投的傳言純屬謠言。"
這次希臘的聲明,表面上看是就是否接受救援計畫而進行公投,實則是就是否接受救援計畫背後的附加條款而進行公投。希臘此次陷入危機,固然有一些外部原因,但是其內部的財政政策、福利政策難辭其咎。在巨大的債務壓力下,希臘不得不採取緊縮政策,這當然令希臘人十分不滿意。經濟產出達不到德國等歐元區國家的水準,卻希望繼續安享與其他歐元區國家相似的福利待遇,成了他們希望書寫的"現代希臘神話"。
如此一來,公投順勢成為最佳的"抵賴"工具。希臘人可以根據需要來設置公投的內容。比如說,公投是否償債、公投是否按期償債、公投是否決定接受援助等。這樣一來,政府可以推脫一切責任,甚至還可以把這種壓力轉嫁到國際社會上。無論希臘公投的結果如何,或者說希臘最終是否進行公投,希臘已經成功地把壓力轉嫁到國際社會上去了。這兩天市場上的反應便是如此。
其實,希臘的這場豪賭,賭注是本國的信譽。賭贏了,有可能換得條件寬厚的救援,比如說不削減福利政策。賭輸了,希臘人賠上的是國家信譽,與此同時國際社會賠上的是市場穩定。
可以說,希臘此舉是在要脅。其實無論結果如何,他們失去的只是面子。公投只是一個幌子,對內安撫民意,對外則成為討價還價的籌碼。
之前的冰島如此,現在的希臘又將如此。
冰島銀行體系在2008年末的次貸危機中遭遇危機,導致英國和荷蘭儲戶蒙受損失。英荷兩國政府不得不分別拿出36億和17億美元钜資救助這些儲戶,但其後兩國一直在要求冰島政府賠償損失。2009年年底,三國政府通過談判達成賠償協定。冰島議會隨即通過了相關議案,同意賠償。但冰島總統格裡姆松拒絕簽署議案,而交由"公投"決定。該議案在去年和今年兩度公投並遭到否決。
冰島的拒不還款給希臘起了一個"良好"的示範效應:國際社會只能口頭表示不滿,而無法實施懲罰。更重要的是,雖然冰島的做法不能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但該國經濟在2008年之後已經有所起色。
當然,如果希臘此舉激怒歐元區其他國家,前者很有可能被"開除"出去。但開除又如何?現在希臘的確已經走到了破產的邊緣,沒有"歐元"的枷鎖,希臘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希望反而大一些。
這樣看來,"公投"是一場希臘人贏面更大的賭博,何樂不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