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28|回覆: 2

[其他] 羅家聰 - 信報專欄 一名經人 - 違約前夕的幻想

[複製鏈接]
簽到
128

367

主題

3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1-11-4 11:4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希臘搞公投,實在一點也不教人意外。上周已指,經濟好壞決定有無能力還錢─從希臘的經濟增長與財赤佔GDP走勢可見,一致到不得了。希臘還有一個鄰國所無,而使之雪上加霜的因素:從得悉2004年要辦雅典奧運起,2000年開始已見財赤惡化。

從歷來奧運主辦國的經驗顯示,奧運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不大,大興土木反而勞民傷財;於此,在下於2008年2月已在報章一連三篇文章引述文獻論證。近年事實證明,縱奧運期間看似歌舞昇平,但之後多見經濟後遺症,無好收場,希臘就是樣板之一。

奧運,或許只是令希臘成為首個違約的國家;背後還有更深層次原因。講來講去,都是福利(社會)主義之過。債務惡化度雖與經濟直接掛鈎,且互為因果,但想想吧,為何會欠第一筆債?還不過是政府要扮演福利主義救世主,要救市救經濟。再想想吧,第一步的經濟轉差又怎來的?不計周期(cycle)因素,要是趨勢(trend)性地轉壞,也是人民變懶,都是福利主義之過。

講來講去,若非有這制度,人民不會懶出第一步、增長趨勢不會差出第一步,而政府亦不會欠出第一筆債。美國?則是開第一砲累事。

福利主義政府干預

有人或問,第一因未必是福利主義,是救金融救經濟使政府變大的。其實無分別。福利主義的主要內涵是大政府、大干預主義,主動行再分配也好,被動去救經金也罷,結果都是一樣。在主動的福利主義,政府固然積極大政府;但即使在被動的福利主義,政府雖行市場經濟,但如美國放縱那些自由行為,於是大得不能倒,最終也變大政府。只要這套愛民如子的怪獸政府理念一日不改,大政府是必然的,負債愈多也是必然的。當被寵壞的人民也覺這是理所當然,要改更難,遂進入另一螺旋鬼門關,萬劫不復。

由此可見,希臘違約絕非偶發的特例,而是可預知的結局,是典型的,先例而已。基於整個歐洲幾乎以同一理念「辦國」,其他無辦奧運、經濟稍佳或債務稍低的國家,絕非於不同的歷史軌跡,而只是在相同軌跡的不同階段。換言之,逐個國家排隊違約,只是時間問題,不是會否問題。這好比某羣人在同一環境下長期受污染(譬如輻射),接下來的結局其實不難推測,只是誰會「行先一步」也罷。然而,違約不是最終結局,還有下文。下文是什麼呢?固然不是指某人的行先一步,而是那羣人的演化及終局。

EFSF槓桿幾倍後希臘仍要削一半債,可見歐盟真的無錢。槓桿幾倍、削一半債,當局心知這只夠埋目前的單。但如上述,債務數字是動態的:隨着經濟可以繼續惡化、債息可以繼續抽升,財赤自然可以繼續增加、債務自然亦可繼續變大。經濟差劣之下,企業倒閉、民不聊生,稅收豈會增?開支豈能減?這無異要垂危病人節食、運動減肥,不難預料,一減即死。再講,搞成今日田地,很可能不是大部分希臘民眾的直接意願,他們自然認為無責任為此收拾殘局。一如冧外牆要全幢大廈業主一齊賠,反響必大。

沒有民眾支持的政府,縱非舉步維艱也必事倍功半;面對港府的港人,不難明白。面對鄰國壓迫與國民抗擊,可謂腹背受敵,身為磨心的政府萌放棄之念,也不難理解。帕潘德里歐很可能已深知情況比想像中差,即使槓桿幾倍、削一半債也難免最終違約;他亦應深知一旦落實公投,實是變相即時違約。長痛(緊縮還債)、短痛(即時違約)對他而言,結局其實分別不大,都是違約。縱這未必十分理性的預期,但在博奕之下,選擇短痛而盡早解脫不失為上策;反正公投過後,政策認受性大增,阻力自會大減。

憂開啟賴賬先例

希臘的結局已寫在牆上,公投與否關係不大;而各界亦已為之作好身後事的安排,包括如何「有秩序」違約(但實際上從未見過違約是有秩序的)、銀行撇賬、央行注資。最麻煩的,倒是她極可能開了動輒全數賴賬的先例,引發道德風險──既然希臘可以,債佔GDP比例排第二的意大利也可,第三的比利時照跟……據歐盟修正的去年數字,意大利總債為希臘的5.6倍。歐盟、國基會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期望」救到半個希臘(要削債一半,且錢未籌到),救意大利就要十一個EFSF,還未計其他,錢從何來?

如果希臘全數賴賬,而非受助下的半數違約,債權國即是一個仙也拿不回。這樣,眾成員國的博奕選擇自然是不會讓希臘繼續留在歐羅 區甚至歐盟內繼續「享受福利」,遂去之而後快。希臘離開,短期內對歐羅是好事,大幅反彈,毫不出奇。但又如上述,歐羅區各國的花錢本性一樣,按相同軌跡的不同階段來順序推斷,到意大利出事被逐,歐羅的「GDP含量」便大減。歐羅區或歐羅固無必要宣布解體;即使最終走剩德國,只要德國仍用歐羅不改馬克,歐羅依然存在,只是此歐羅 非彼歐羅 ,而大大變了質。

制度崩潰必定大混亂

另一邊廂,變相全數賴賬的國家,從今以後的起碼好一大段長時期(或是幾代),不用旨意再舉債籌錢;而新發行的貨幣,除非有黃金白銀或起碼美金的幾近全數後盾,否則亦難教人採用。一個全無財政的政府、一套無人敢用的貨幣,你猜會是什麼後果?制度崩潰過後必定是大混亂;政治、軍事制度崩潰後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如是,經濟、金融制度崩潰後的南美、拉美國家亦然。不過,這些南美、拉美國家當時是本幣被美元「接管」而擺平混亂,但今歐羅 出事,難道要債佔GDP更劣的美元來接管?

試想,如果希臘脫離歐羅區而發新貨幣,掛什麼呢?掛美金嗎?假使政府有美金,早就不用違約了。是故如要掛鈎,結果得個講字,一受衝擊自然一擊即潰。退一步講,如果只有希臘脫離歐羅區,則歐羅依然「像樣」,起碼整個歐羅區債佔GDP僅八成半,沒有希臘之後這比例即有更低,按道理應掛歐羅!但這勁搞笑了:希臘本來就用歐羅,棄用歐羅後竟要再掛歐羅(事實上近期確實有人提此建議),分分鐘成史上最大笑話。是故思前想後,也想不到究竟棄用歐羅後,可以怎使新的貨幣有人肯信、有人肯用。

或許希臘走後,其實都沒太多人關注其「下落」。那剩下的歐羅,前景又會如何?如上所述,一個走得,其他都得;但同時間歐羅可以變質身份存在下去。可以怎變呢?有人提過一幣兩價(滙價),即同一隻歐羅,在德國有一個價,在歐豬另一些價。這個「想法」,稍有常識都不會宣之於口的;因這嚴重違反了一價定律(Law of One Price),甚至連最基本的套戥原則也未能符合。也有人提過兩幣兩價,譬如分「南、北歐羅 」,或「好、壞歐羅 」;孰好孰劣明眼可見,位處南歐的懶豬幾國(除愛爾蘭)自成一派。

那好的一派呢?理想地想,德、法自然會拉攏北歐幾國,但……且慢,縱無鏡子,也找盤水來照照身型:德、法債佔GDP八成幾,芬蘭、瑞典的四至五成,同一貨幣?確是「睬你都有味」。再講,芬蘭、瑞典在幾世紀前已雄霸一方,其時德國算是老幾?縱論經濟,以今年次季增長計算,瑞典、芬蘭4.9%及2.7%,德、法則2.8%及1.7%,同樣高下立見。歐羅搞到今日田地只怪當初野心太大,版圖擴張過快,本不該加入的,都納入版圖了。結果南方的成員統統出事,搞手似乎忽略了天氣因素──愈熱愈懶。

既然一幣兩價不行,兩幣兩價(即裂開兩件)則有劣幣(豬幣)無良幣(北歐)。那末各行各幣又如何?這不就是時光倒流,全盤散沙麼?這固然有其好處,各有各借、有各有印,多借的自會多印,讓地獄的歸地獄、天堂的歸天堂。這不失為後歐債危機的一種解脫。只不過是,雖然歐盟27國就已有23種語文(親臨歐盟網站門口即見),但不是每個都大不同的。略懂歐洲語系的會知道,通曉一種再學其他並不太難。同理,歐羅區雖有十七成員,但有否需要裂開十七件,各國經濟是否真大不同,可堪斟酌。

到底物極必反,債務水平到達極點後,不是減債就是爆煲,一切由零開始。同樣,合久必分,歐羅區版圖擴張至極後,分裂也是必然的事。尤其這兩現象都處不穩狀態:債務驚人固然不穩,但只以貨幣政策綁起多國而不綁財政政策,無異等於玩「十七人、十八足(其中十七是財政、一是貨幣)」;二人三足尚且容易跌倒,「十七人、十八足」不仆死才怪,不然就是綁腳繩斷纜(歐羅散檔)。難怪佛利民在歐羅開檔已將之看死;結果現在真的可能捱不過首個像樣的衝擊,而這衝擊不是外來,而是內在、內爆的。

歐羅區分裂狂印銀紙

然而,即使沒有了歐羅的日子,交易、儲值也不會因此而停下來,你不做人家做。但在此之前的大規模削債所引起的大規模金融機構壞賬卻是災難性的,可以大大蕭條。一眾央行斷不會坐以待斃。於是乎,央行必會「盡最大努力阻止」上述推斷的宿命──最終違約──之出現,故在歐羅分裂甚或散檔之前,料會出現狂印銀紙以將債務貨幣化(debt monetisation);而這並非什麼新奇手段,學術文獻早有記載。所有債務失控國,幾乎最終都是這樣收場。美國聯儲局的TARP不過是行先一步,歐洲央行必步後塵。

真的悲觀至此,無得救嗎?真的,真的無得救的。須知削債一半,已是一半無救,半身癱瘓。如上所述,意大利一出事,條數實在太大,神仙難救。須知債務涉及年期,歐洲欠債不單是橫向式地欠盈餘國,而是縱向式地欠子欠孫。固然,我們沒有時空機,所謂欠子欠孫,不過是欠期望子孫(將來)有回報的債務買家。一斬,輸的就是他們。如此一來,今天的解脫了,明天還明天、明天新開始,無事了吧?這樣想,太簡單了。連國家都可違約,輸光的債主從此以後對所有借貸失去信心,社會上從此難有借貸。

沒有借貸,有問題嗎?問題大了,非常之大。投資的本義就是以槓桿來本小做大,如果市場對借貸絕對地失去信心,算式上講就是Y=C+I+G+NX裏頭少了個I,Y=F(K,L)裏頭的K從此不再增長,很大件事。

政府再不能發債,上述的G亦頓變成零。試想,這個狀態是很可怕的。我們可以想像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甚至希臘I=?K=G=0,但若大如意大利也出現,或者有望出現這種現象,不必真的發生,只要市場有這預期,都很災難性了。由此推斷,各界雖已半放棄希臘(削一半),但未想放棄下個垂危者。

新興國家做救世主

可是,要無中生有多個EFSF救意大利(他朝或要更多),縱要所有新興國家交出外滙儲備,恐怕都未必夠。有否他法?其實所有具龐大外滙儲備而債務率低的新興國家(日本不符第二條件)可站起來做救世主,方法簡單:搬出過往因資金湧入而印的銀紙(反正不少新興國家通脹過高要收水),再大量加印至足夠數額來「直接」買入歐債。當歐國需要運用其手上不流通的新興貨幣時,可向新興國家按既定滙率購其美債儲備;新興國家亦可同時對這些歐國發本幣債以吸回其不流通的「新興閒錢」,好處多得很:

一、除印銀紙所需的紙張油墨及運輸外,零成本的;

二、由於所印銀紙從來無流到坊間,故無通脹壓力;

三、本土過剩的銀紙伺機流出,可減本幣升值壓力;

四、可以幾近無限量地注資,以扮演真正的救世主;

五、可加快減持美債而不衝擊孳息,不會惹怒華府;

六、可大量對外增發本債,搶佔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七、買回來的歐豬垃圾若他朝翻身的話,更有錢賺。

鑒於新興國家都被(美國)指罵出口過多、積壓過多外滙而本幣具龐大升值壓力,既然如此,一印之下,幣量大增,應無升壓了。這樣零成本地開機「印些豬債」回來,而當本幣回流則會換走美債,如此一來,這豈非只是「美債換豬債」?對,但新興國家在此之際間對外發了債,火速開托海外債市,亦打開了作為儲備貨幣之門。同一時間,只要因應歐國所需要的流動資產而適售美債,美債孳息便不會大幅波動,更可救世界。如斯妙計,諸個新興國家何不盡快聯手策動,化險為夷?真望有心人聞之付諸實行。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市場部

92

主題

1756

回帖

11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1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1-11-4 12:48:04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我覺得希臘始終有一日都會違約 因為都係無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1

主題

8664

回帖

1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17890
發表於 2011-11-5 07:37:49 | 顯示全部樓層
讀完之後, 心都寒埋.
據此分析, 現在環球股市反彈只是假象.
一到希臘正式違約, 可能引發的運鎖反應, 才是災難性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2 15: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