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1-9-15 11: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制勝的科學》
作者:蘇沃洛夫(俄國)
時間:1796年
打退敵人是失敗,而消滅敵人才是勝利。
《制勝的科學》是俄國偉大軍事統帥亞歷山大‧瓦西裏耶維奇‧蘇沃洛夫(1729—1800)積多年作戰和訓練的經驗撰寫的一部軍事名著,集中反映了十八世紀俄國先進的軍事理論和實踐,曾對歐洲和後來蘇聯的軍事思想產生深遠影響。
整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分隊對抗演習或演習前的訓練”是供長官用的,主要是闡述蘇沃洛夫的訓練方法。第二部分是向士兵口授必需的知識,其中包括軍人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有關在不同作戰情況下如何進行戰鬥的指示。
其主要思想觀點是:
1、人是制勝的決定因素,因此應當把人置于優先位置來考慮,要注重戰前對士兵進行嚴格的操練和實行鐵的紀律,使每個士兵確信自己有力量,勇敢向前。士兵這一名稱理當包含軍隊中的所有人,上至最高級的將軍,下至最低層的火槍兵、騎兵和步兵,這些人無例外地都要經受嚴格的訓練。要使士兵成為本領高超的戰士,成為自己祖國的可靠衛士,就應該懂得如何訓練,如何作戰。為此,應該讓部隊通過演練來熟悉戰爭中的各種現象,這些演練又必須非常接近于實戰,這樣,士兵就會把真正的戰爭看成不過是演習而已。“訓練從難,徵戰易。訓練從易,徵戰難”。而軍人服從命令是保持秩序井然的基礎,軍隊的堅強指揮是建立在服從命令的基礎之上的,故服從應該是絕對的,任何下屬對上級的命令不僅不得爭辯,就連議論也不許可。
2、戰略行動的基本方法是進攻,無論是對不設防的野外,還是設防的城堡,都要堅決進行進攻。“軍事學術之真諦,是從敵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進攻敵人,而不是採取間接的迂回方式接近敵人。只有的勇敢的進攻才能制勝。”
3、戰術的基本原則是:“觀察”、“快速”、“猛攻”。觀察的實質是要善于判斷敵情和地形,及時制定正確的作戰計劃;快速是要求部隊具有高度的機動性和突然性。軍隊為及時趕赴前沿陣地或佔領有利的時機和地勢,必須善于以急行軍的速度趕路。從這層意思上說,腳是決定勝利的基本條件;猛攻的表現是在敵人聚集兵力和準備抵抗之前發動進攻,而猛烈攻擊是戰鬥中的主要形式。在戰爭決定勝負的關頭,用強有力的火力和刺刀突擊,狠打猛追。
4、戰爭的主要目的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打退敵人是失敗,而消滅敵人才是勝利”。集中兵力兵器于決定性的方向上,分批消滅敵人,而不要把部隊分散布成警戒線。
5、戰爭中沒有一成不變和一勞永逸的固定原則,一切都要根據敵方特點,以及難以預料和變化多端的條件而定。如:用線式縱隊打擊正規部隊,用方陣對付異教徒,都是適例。在注重進攻的同時,在個別情況下也可採取防禦,為保存兵力避難優勢敵人的突擊而實施必要的退卻也是完全可行的。
《制勝的科學》集中反映了蘇沃洛夫的戰略戰術思想和治軍之道,包括軍事成就、軍事思想、指揮風格和指揮藝術等,影響俄國軍界好幾代人。十月革命後,列寧審批的第一本紅軍戰士手冊中,也引用了它的主要原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級蘇軍將領對蘇沃洛夫的治軍方略和戰術原則備加推崇,蘇維埃最高主席團還于1942年7月頒布了制定一、二、三級蘇沃洛夫軍事勳章的命令。《制勝的科學》與其作者的名字一起,受到世界各國軍事理論家的廣泛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