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行成因
道看天與地,實同為一體。
與“天”相對來說,“地”是屬於形而下的。
所謂:“氣之清者,上而為天;
氣之重濁者,下而為地。而有天地,
乃有萬物,萬物在天地之內。”
其中又包含著:
(1)有生物,如動植物與人類;
(2)無生物,如土地、山河等。
在這個巨大的系統中,“天地人”三才和諧地並存、
依靠著陰陽二氣的互動交融,產生出萬物的現象。
《道德經》第42章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這種“和”,為萬物不斷在流動與變化中的現象,
而不是固定而可加以分割的。
遂產生了“五行”的概念。
五行就是 : 金、木、水、火、土
是指在萬物中有五種不同的方式在不斷的流轉變化中。
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
它們的象徵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
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
它們的特性如下:
木(木氣)
將木的形態和性質觀念化。
譬如說借用木氣
可以將彎曲的樹幹還原成筆直的形狀或生長。
是春天的象徵。
火(火氣)
把火的形態和性質觀念化。
譬如說借用火氣可使火苗變大,
使萬物改變其形態。
是夏天的象徵。
土(土氣)
把土的形態和性質觀念化。
譬如說可以引起沙塵暴,
或者是可以令作物快速生長。
乃季節變化推移的象徵。
金(金氣)
把金屬的形態和性質觀念化。
譬如說可以令湖面堅硬、冰冷化。秋的象徵。
水(水氣)
把水的形態和性質觀念化。
譬如說可以憑空澆花或萬物至柔莫於水。冬的象徵。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
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
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
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
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
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
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
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由來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
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
和《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
到《尚書·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
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
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
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
在戰國晚期鄒衍提出了 :
五行相勝(剋)相生的思想(用來說明王朝統治的趨勢),
且已把勝(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
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
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
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
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
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到漢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賦予道德含義,
認為木為仁,火為禮,土為信,金為義,水為智。
陰陽五行
五行之構成
五行是構成宇宙萬物的五種元素,
它們是變化無窮,高深莫測的,
五行準確地模擬了自然界的狀態,
宇宙萬物的生息變化都不能離開五行。
五行分別為:水、火、木、金、土,
五行者,往來乎天地之間而不窮者也,是故謂之行。
水:
北方陰極而生寒,寒生水;
向下「水曰潤下」,
代表了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的性質。
火:
南方陽極而生熱,熱生火;
向上「火曰炎上」,
代表了溫熱、向上等性質。
木:
東方陽散以洩而生風,風生木;
向外放散「木曰曲直」,
代表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的功能。
金:
西方陰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
向內收縮「金曰從革」,
代表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
土:
中央陰陽交而生濕,濕生土。
平鋪若無所向「土爰稼檣」,
代表了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
其相生也,所以相維,其相剋也,所以相制。
再分為陰陽兩類,所以共有10種不同的性。
10種不同的性,分別為 :
東方甲乙木 :
甲為樹木(陽)、乙為草木(陰)、
南方丙丁火 :
丙為太陽火(陽)、丁為蠟燭火(陰)、
中央戊己土 :
戊為山土(陽)、己為田土(陰)、
西方庚辛金 :
庚為五金(陽)、辛為珠寶金(陰)、
北方壬癸水
壬為雨水(陽)、癸為海水(陰)。
論五行生、剋、遇
五行相生相剋與十天干、十二地支、
年、月、日、時等互相聯系,交替運用,
形成了形和氣。天上是氣,
即季候有寒、暑、燥、濕。
地上是形,即金、木、水、火、土。
形與氣又相互感應,滋生了世間萬物,
所以五行是相生相成也可相剋相滅,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可以增強原力。
五行相剋:
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木剋土,土剋水。相剋將會互損原力。
何為五行之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生火 : 火因木而長。
火生土 : 土因火而現。
土生金 : 金因土而出。
金生水 : 水因金而成。
水生木 : 木因水而生。
在標準之相生循環狀況下又可細分三種現象:
一)強者洩之 :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
強水得木,方洩其勢。
強木得火,方化其頑。
強火得土,方止其焰。
強土得金,方制其害。
(二)母旺子衰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
土賴火生,火多土焦。
火賴木生,木多火熾。
木賴水生,水多木漂。
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三)子旺母衰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水能生木,木盛水縮。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何為五行之相剋:
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 ,土剋水。
水剋火:火忌水來滅其氣焰。
火剋金:金忌火來促其熔化。
金剋木:木忌金來改其形態。
木剋土:土忌木來令其崩塌。
土剋水:水忌土來阻其流動。
相剋的現象有三種:
(一)弱者遇強者之剋→是毀滅性的剋,
是所有相剋中最不好的現象。
金衰遇火,必見銷鎔。
火弱逢水,必為熄滅。
水弱逢土,必為淤塞。
土衰遇木,必遭傾陷。
木弱逢金,必為砍折。
(二)反剋→就是弱者主動去剋強者,
因剋不動而造成自己受傷,此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反剋。
金能剋木,木堅金缺。
木能剋土,土重木折。
土能剋水,水多土流。
水能剋火,火炎水熱。
火能剋金,金多火熄。
(三)反剋→剋其母出子,子為其所忌。
此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反剋。
木能剋土,但土之子(金)反過來剋木。
火能剋金,但金之子(水)反過來剋火。
水能剋火,但火之子(土)反過來剋水。
土能剋水,但水之子(木)反過來剋土。
金能剋木,但木之子(火)反過來剋金。
五行同性相遇:
金金不合,木木 相扶,火火成炎,土土相乘,水水交融。
金金不合:
金金不合,金如未遇火,或重大撞擊,
無法合體成器,故金金為不合。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木 木 相扶:
孤木經過風吹雨打,又沒依靠,總得東倒西歪;
群木在一起互相扶持才會成林,故木木為相扶。
木旺得金,方成棟樑。
火火成炎:
火火成炎,火旺得水,方成相濟。
土土相乘:
土土相乘,有增無減,土旺得木,方能疏通。
水水交融:
水水交融,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自心五行(也就是思想五行)
土:具有一切的功能,因而在管理中代表決策、
思考計畫、統合的作用。
金:具有剛健主動的功能,因而在管理中代表控制、
主宰、裁決、推動的作用。
水:具有變化不拘的功能,因而在管理中代表應變、
競爭、 開拓、生成的作用。
木:具有生長發展的功能,因而在管理中代表生產、
製作、成長、創新的作用。
火:具有融合凝聚的功能,因而在管理中代表人事、
協調、溝通和諧的作用。
並且把他們的特性定位為:
土:居中心地位。Centrality
水:變化性。Contingency
火:協調性。 Coordination
金:控制性。Control
木:創造性。Creativity
論單柱木的力量
甲寅 乙卯 :
干支重疊皆為純木,木的力量最為強旺。
壬寅 癸卯 甲子 乙亥 :
干支相生,使水的部份轉換為木,木的力量非常強旺。
戊寅 已卯 :
雖土耗木,但畢竟土虛浮耗力不是很大,
木的力量中和偏旺。
庚寅 辛卯 :
雖庚、辛金虛浮,但畢竟金緊貼剋代坐支,
坐支之木受損,木偏弱。
丙寅 丁卯 :
丙丁火透干,緊貼化泄坐支之木,
使木的力量部份轉化為火,木偏弱。
甲辰 甲戌 已未 乙丑 :
木虛浮透干被緊貼坐支土耗損,
使木之力耗損,木偏弱。
甲申 乙酉 :
木虛浮透干被坐支之金剋伐,
使本來就虛浮之木嚴重受損,木極弱。
甲午 乙巳 :
木虛浮透干被坐支之火強泄,
使本來就虛浮無力之木絕大部份轉換為火,木極弱。
人體的五臟,
也以「五行」來解釋:
腎為水,心為火,肝為木,肺為金,脾為土。
所謂「相生」是:
腎氣生肝氣,肝氣生心氣,心氣生脾氣,脾氣生肺氣,肺氣生腎氣;
所謂「相克」是:
腎氣克心氣,心氣克肺氣,肺氣克肝氣,肝氣克脾氣,脾氣克腎氣。
五行還代表下列各項:
五行:木、金、火、水、土
五大:地、水、火、風、空
聲音:A、VA、RA、HA、KHA
型態:長方、圓、三角、波浪、正方
顏色:青、白、赤、黑、黃
方向:東、西、南、北、中
五氣:春、秋、夏、冬、土
氣候:風、燥、暑、寒、濕
過程:生、收、長、藏、化
五臟:肝、肺、心、腎、脾
五腑:膽、大腸、小腸、膀胱、胃、
五觀:眼、鼻、舌、耳、口
五體:筋、皮毛、脈、骨、肉
五志:怒、悲、喜、恐、思
五性:堅、濕、煙、動、無礙
五味:酸、辛、苦、鹹、甘
一、二月出生的人屬春(木)。
四、五月出生的人屬夏(火)。
七、八月出生的人屬秋(金)。
十、十一月出生的人屬冬(水)。
三、六、九、十二月出生屬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