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銀行業 (強于大市):平臺貸款處置進度幾何?
事項:
2011年7月份,市場對於地方政府平臺貸款的風險關注度大幅提升。
觀點聚焦:
v 地方政府平臺貸款最新餘額?按覆蓋程度分類情況如何?根據各銀監部門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現場檢查匯總結果顯示,截至2011年二季度末,地方政府平臺貸款餘額約10萬億,較2010年末9萬億的規模上升約1萬億。主要原因是:1) 平臺客戶名單擴大,由2010年底的9,000余戶升至2011年6月底的11,000戶;2) 符合政策和監管要求的貸款仍可以繼續放款。銀監會的統計結果對於銀行指導意義更為直接。2011年上半年,四分類結果顯示全覆蓋、基本覆蓋、半覆蓋和無覆蓋的占比 (最後兩類合併) 為70%:15%:15%,好于2010年末後兩類占比24%的情況。
v 存量平臺貸款的現狀,監管層擔心什麼?銀監會通過現場檢查發現:1) 在所查的平臺貸款中,已逾期貸款約9成逾期超過一年以上,而各銀行對五級分類調整和認定為不良數額較小,平貸款款計提的專項準備金比率為1.7%,監管上不可接受;2) 平臺貸款9成以上為中長期,17%的中長期貸款仍延用整貸整還方式,39%中長期貸款每年還款一次,符合一年兩次還本付息要求的合同金額不足一半,離銀監會對風險“早暴露、早度量、早干預”的要求存在距離;3) 貸款抵押擔保調整尚不到位,公益性資產、違規土地質押貸款的形式仍有存在。
v 監管層下一步要做什麼?2011下半年監管層主要從加強新增平臺貸款管理、推進存量平臺貸款整改、強化平臺貸款規制約束、統一實施平臺貸款現場檢查、監測“整改為一般公司類貸款”的風險、加大平臺貸款問責處罰力度這6個方面來監管平臺貸款風險。1) 對於新增的平臺貸款:需要健全“名單制”管理,所有審批上收總行。按照“四貸四不貸”的原則發放,對符合公路法、國有土地資產管理辦法、保障房專案,以及國務院審批的重大專案等要求的可以繼續貸款。但是“四貸”要先滿足“四不貸”——對新上國家級專案,除國務院和發改委批准的以外,一律不放貸;對地方和企業自主投資新上專案,不符合條件、程式,未經相應發改委、土地、環評部門審查的,一律不放貸;對多晶矽以外的產能過剩行業,除國家發改委批准的新上專案,一律不放貸;對續建專案,不符合標準和程式的,一律不放貸。2) 對於存量的平臺貸款:通過整改貸款條件、貸款合同、抵押擔保和貸後管理來減少風險。
v 目前銀行在做什麼?目前銀行在銀監會的要求下重點抓4件事情:1) 要求借款人按照專案要求補足資本金、齊全各項審批檔和手續,有效化解合規風險和信用風險;2) 期限整改和差額補足:期限整改是指標對整借整還的貸款,根據平臺自有現金流和地方政府財力情況,與地方政府和平臺客戶協定修訂貸款合同,整改成為分期付款,利隨本清,化解集中還款的風險。差額補足是指自身現金流不足的部分,要協調地方政府和平臺客戶簽訂差額補足協定,具體實施過程中,銀行傾向于取得地方政府的股權質押、收費權等流動性較好的資產,追加合格土地抵押物難度較大。
v 平臺貸款對於今年銀行經營的影響幾何?1) 銀監會2011年6月份的清查結果由各地銀監局直接上報銀監會,各銀行尚未取得自身平臺貸款的覆蓋分類情況,但它們預計結果應該好于預期,中期業績披露時資本充足率暫不會考慮平臺貸款的新覆蓋分類,因此不會有較大下降。2) 在貸款撥備計提上,銀行主要按照撥貸比2.5%的要求自行決定計提節奏,我們預計在今年銀行盈利較好的環境下,下半年銀行業可能會酌情加大撥備計提力度,以期平滑利潤、抵禦風險,若進展緩慢,不排除銀監會對平臺貸款提出專項準備要求,提升撥貸比。3) 監管層可能對平臺貸款將採取更為嚴格的五級分類要求,對特定類型的平臺貸款 (如土地質押貸款) 可能採取強制分類措施,爭取風險早暴露,一定程度上將對資產品質產生負向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