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71|回覆: 0

[其他] 陶冬 - 財經天下 : 劣幣驅逐良幣

[複製鏈接]
簽到
128

367

主題

3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1-8-3 09:49: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劣幣驅逐良幣


  去年聖誕節,筆者的一位朋友來港購物,在Burberry看中一件T恤,在人山人海中找到售貨員,要求試小一碼的另外一種顏色的。售貨員推搪說「你先試這種顏色」。朋友堅持要看另一種顏色襯不襯自己,售貨員說「那你要等大約半個鐘」,朋友掉頭便走。今年再也沒有見她來香港購物。
 
  銅鑼灣的池記,曾是筆者經常光顧的餐廳。那裏的雲吞麵、牛腩麵想起來便令人流口水,不過筆者最後一次經歷卻令自己在可預見的將來都不會再去。菜太鹹,麵是溫的,抹光的桌子上仍有一片水跡,端面的手指居然浸在湯裏。人潮湧湧和訓練不足,令這裏的服務質量大幅下降。

  匯豐銀行名氣夠大,但上次陪朋友上去經歷,卻令筆者驚詫不已。內地專程飛來的朋友需要轉帳,因證件不齊被拒。客戶經理的臉上充滿著不屑,既沒有任何變通,也不為他們下次來港所需文件畫出路線圖。筆者看不過眼上前交涉,想要他一張名片,答案居然是:「你不是我的客戶,不能給」。當我們憤然離去時,這小子居然敢隔著樓梯叫喊:「你們不尊重我們的專業精神」。這些只因為我們全程講普通話。

  筆者對中國有深厚的感情,每次聽到「蝗蟲論」都會挺身反擊。筆者對香港也有深厚的感情,這裏是我的第二故鄉。

  2003年SARS之後,香港經濟一片萎靡,信心低落。內地遊客的自由行挽救了香港經濟,挽救了消費信心,挽救了低端就業市場。內地遊客對香港服務業市場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為香港服務業開闢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然而,香港服務業的質量卻也出現了「內地化」的傾向。名牌店裏的銷售,對不講普通話的顧客「狗眼看人低」,對講普通話的顧客又降低服務標準。名牌店外也是一樣,過大的客流和管理不嚴,如今香港服務水準,比10年前有明顯的下降。香港賴以成名的服務品質打折扣了,購物、飲食的體驗與歡愉打折扣了,對服務質量與管理的堅持與執著打折扣了。

  筆者那些真正的高端消費者朋友 (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內地) ,來香港的次數愈來愈少了。他們將購物、飲食以欣賞的態度加以體驗,而香港卻只剩下金錢的喧囂,LOGO的炫耀,暴發戶的無理和銷售的怠慢。在他們眼中,當高租金吞噬掉具有香港特色的商舖餐廳之時,當銷售以顧客的錢袋來判斷他們價值之時,香港服務業正在迷失自我。他們靜靜地將購物地轉向歐洲,轉向網購。
  
  其實香港現在並不便宜。儘管沒有進口稅、消費稅,但是租金昂貴,名牌手袋、服裝的價格多比歐洲更高,購物消費卻令人感到進入了菜市場,喧囂擁擠。
  
  於是,劣幣驅逐良幣。名牌店愈來愈多,質量卻愈來愈差,真正的高質量消費者開始敬而遠之。也許香港的商家對此並不介意,有錢便是娘,管他高質量、低質量。其實內地消費者學得很快,變得也很快。看看10年前他們的品味、選擇,再看看他們今天,就知道他們對服務質量早晚一定會有要求。而且最近火爆的網上購名牌,也許很快就搶掉香港一批生意。

  與零售業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香港股市。在美加上市的中國民企深陷「會計門」,股價、股民均受傷斐淺。「會計門」對香港的影響就少得多,雖然渾水研究、穆迪多次興風作浪,港股卻無大礙。這一切要感謝香港監管當局對質量的堅持,對帳目的嚴格審查。監管不為生意而降低門檻,不為短期利益而曲意奉承,為上市公司的質量提供了保障,也為香港資本市場成為高質量的資本聚集地奠定了基礎。雖然造假很難完全排除,可是系統性作弊的風險要少得多,這樣的市場令投資者放心,最終成就了香港股市世界排名第三的榮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1 18: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