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50|回覆: 0

[其他] 石鏡泉 2011-07-25 感覺良好‧入貨

[複製鏈接]
簽到
128

367

主題

3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1-7-25 09:34: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感覺良好‧入貨
撰文: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欄名:經濟與投資

大家經常聽到︰「事物有兩面」,放諸股市,就煩了。事物有兩面,即個市可升可跌,怎買?幸好「事物有兩面」之後,尚有一句,可作指南。

事物的確有兩面以至N面,但「真理」只得一個。拋銀元時,你不知是會公面還是字面,但銀元靜下來後,一就是公,一就是字,不可能公、字共現,這就是當時唯一的「真理」。股市也一樣,在同一時空中,一就是升,一就是跌,當然股市還會多個橫行,由於橫行即是無輸贏,故不當多了個面。

股市中的升、跌,並不是像拋銀元般隨機,而是有一定軌迹可隨,這個軌迹就是「真理」。真理要用「」號,是因為這個軌迹不是永恒的真理,只是暫時性的,可以是「真真理」也可以是「假真理」。真理也有真假?在其他領域我不知真理是否有真假,但在股市就一定有真真理與假真理。不用說別的,一些大行報告,其所言,孰真?孰假?做人當然要緊跟其真理,抗衡假真理,但在股市,就千萬不要︰「呃我買?就跟你對着幹,我沽。」結果往往輸光未天光。因為大行的買(沽)報告可以引來一定時空的買(沽)貨潮,我等自以為可睇穿大行、大戶心意的散戶,不自量力,只會是螳臂擋車而矣!

自去年起,筆者建議不要買內銀股、內房股,有些朋友就話我偏頗,一心唱淡,結果今時大家知。筆者是相信真理會愈辯愈明,故大家看任何一個建議時,不要光看結論,也要看其理據,有理據之結論,落實機會較大,無理據之結論落空機會較多。

去年筆者看淡內房、內銀股之理據是︰阿爺定會壓房價,而且是死壓,壓不死會再壓、壓、壓。阿爺要處理自2008年起以來的的呆壞帳,會持續動態微調,會要求銀行實行巴塞爾III的資本率,你叫內銀股怎能好?有關的資訊,在兩三年前已出現,就一如天邊已起烏雲,你仍要當看不到去郊遊,就不要怨為何會被雨淋。筆者寧可留在室內睡覺,免身濕。是否要一直留在室內?又不是,筆者當時對內房、內銀股的看法是,不沾手,一直至2011年6月後再看看,今時近7月底了,怎樣?

初步結論是︰感覺良好,入貨。這句是取自中國太空人楊利偉的,他的話是︰「出艙,感覺良好」。他之能出艙,能感覺良好,是因為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同樣今時的股市也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筆者才有︰「感覺良好,入貨」之結論。

今時「入貨」的結論,不是因為上周五升了四百多點而來。這樣的結論,是見鬼叫鬼,見人叫人的感觀反射,無大意義。「入貨」結論,是基於以下的觀察,不少亦在以前為文發表過,如果大家認為以下觀察不妥,就請自己另作觀察,才好決定是否入貨。

(1)今年6月20日有︰「金融市場的水晶綫」文,基本假設2011年為見底年,之後至2037年的股市亦有個初步路綫圖。信不信由你。

(2)今年6月27日有︰「升乘溫勢」文,文中引述了筆者在經濟通6月21日欄的分析。

昨日(20日)恒指最低見21509,收21600,6月期指最低見21485,收21622,7月期指最低見21496,收21618。

如期貨價是走早於現貨價的話,即昨日的6、7月期貨是不肯跌。故今日(21日)有個回彈是可期的,究竟是回彈還是回升就要看今日恒指表現。

市上有不少牛證是以21500為收回價的,昨日恒指最低位是21509,未見跌穿21500去收回這些在21500的牛證,似反映有心人是在把住個市,是暫托抑或長托,又要觀察。簡單言,恒指要上企23500始可有望擺脫徘徊局。23500距今時的21600,不足9%,並不是個太遙不可及的水平,尤其是今日已是6月21日,大戶為6月這個半年結,炒鱷要為這個6月期指結算,都應會做點事,故大市暫守21509亦不是不現實。

在市大跌後,投資者忌慣性地估跌,一如在市大升後,不宜慣性地估升。要留心拐點的出現,才有益自己荷包。

(3)今年7月4日有︰「債、債、債」文,文中提出︰

今天是2011年下半年港股的第一個交易天,投資者要關心甚麼?筆者認為是︰債、債、債。其意是指︰美國債、歐「豬」債、中國地方債。本來還應有日本債,由於日債跟港股關係暫不大,可不理。美、歐、中三債對港股影響不一,未可等同視之。

美債龐大,美國就算賴債,一眾債主也拿他沒法,由於美國賴債,債主仍「愛」美債,「愛」美元時,即所謂美債危機,也只像太陽黑子,夠耀目,但燒不到肉。

歐債纏繞已兩年多,希臘債務爆煲日日傳不絕,聽危言時就不應忽略三件事︰

1. 希臘經濟佔環球、歐盟比重細,所欠之債額實濕濕碎,評級機構早已將希臘評為垃圾級,但希債仍是有價有市,神話之極,無他,希臘本是神話地。

2. 歐盟有個很重的聯歐抗美之意,歐盟是不會輕易為那幾百億希債,而自毀自1958年羅馬條約以來,幾十年來辛苦經營。

3. 歐債跟港股關係弱,屬雷聲大雨點小。

中國的地方債就不一樣,中港相依,常謂血濃於水,如中國失血,香港投資市場必然脫水。

故投資者對中央的可能措施要︰

1. 留心是否銀行要承擔部分地方債的呆壞帳,若是,對銀行的盈利有衝擊,去年內銀盈利約8,000億元而已!

2. 由於中央會理順此中矛盾,故當中央理順措施推出時,極可能就是內銀股的翻身日。

因此債、債、債雖要憂,一旦解,股市便可High。

(4)對於這些債債債,在筆者所作︰「經濟觀察」則提出最壞時刻已過。為甚麼有這結論,請看該書。

當然仍是一句,如閣下感覺不良好,可以不入,無人會逼你者。至於要入甚麼,怎入,明天續。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9-21 15: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