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253|回覆: 59

[其它] 求圖片資料 ~ 活動完成

[複製鏈接]
簽到
253

1415

主題

6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別說他人肥,我喺肥甜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精華帖王勳章萬千寵愛勳章傑出成就勳章141榮譽勳章論譠元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摩羯座」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貼圖之星」勳章「141玩家」勳章「自然大使」勳章「痴線佬」勳章收藏家勳章「消閒興趣」分區勳章141紳士勳章成家立室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2:2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有會員于本版發表一帖 ~ 世界七大古代的奇蹟 ,本人欲將其升級,在此懸賞神秘四台幣,魅力及威望分,
徵求 ~ 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世界新七大奇蹟 之文字資料及圖片,
所有精品文字資料及圖片將于遴選后發佈于上述帖子2樓及3樓,并將主題改為世界七大奇迹
所有參與會員將被留名于4樓名流千古牌坊 ,希望各位得閒抽空參與



目標如下:

中古世界七大奇迹

    * 羅馬競技場(意大利罗马)
    * 亞歷山大地下陵墓(埃及亞歷山卓)
    * 万里长城(中國)
    * 巨石陣(英格蘭埃姆斯伯里)
    * 大报恩寺琉璃塔(中國南京)
    * 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
    * 圣索非亚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堡)


世界新七大奇蹟

    * 万里长城(中國)
    * 佩特拉古城(約旦亞喀巴省)
    *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巴西里約熱內盧)
    * 馬丘比丘(秘魯庫斯科)
    * 奇琴伊察瑪雅城邦遺址(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北部)
    * 羅馬競技場(義大利羅馬)
    * 泰姬瑪哈陵(印度阿格拉)


*** 此活動暫不設截止限時,直至另行通知
*** 有關資料及圖片請post在此帖,每會員每處圖片數量限5張
*** 會員們不必一次過完整搵曬出來,可分開貼出,有麼就上麼,或者有圖冇文都得
*** 有會員出過概文字資料或圖片,只要唔系完全一樣,其它會員可以再出,務求完成一個完美特冊

194

主題

889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3:06:47 | 顯示全部樓層
sweet4214 發表於 2011-5-28 02:20
有會員于本版發表一帖 ~ 世界七大古代的奇蹟 ,本人在此懸賞神秘四台幣,魅力及威望分,徵求 ~ 中古世界七 ...

中古世界七大奇迹

    * 羅馬競技場(意大利罗马)
    * 亞歷山大地下陵墓(埃及亞歷山卓)
    * 万里长城(中國)
    * 巨石陣(英格蘭埃姆斯伯里)
    * 大报恩寺琉璃塔(中國南京)
    * 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
    * 圣索非亚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主題

889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3:07: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218 於 2011-5-28 03:11 編輯

回應 218 的帖子

羅馬競技場(意大利罗马)
羅馬競技場(義大利語:Colosseo,英語:Colosseum,又譯作羅馬競技場、羅馬大角鬥場、羅馬圓形鬥獸場、科洛西姆或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拉丁語:Anfiteatro Flavio / Amphitheatrvm falvvm)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蹟位於現今義大利羅馬市的中心。
400px-Colosseum_in_Rome-April_2007-1-_copie_2B.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主題

889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3:26:5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218 的帖子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其王國四分五裂,托勒密在埃及建立王朝,他相信亞歷山大大帝生前在埃及被封為「阿蒙神之子」和「雙角神」,擁有統治埃及的合法權力,迎送靈車到埃及古都孟菲斯(Memphis),按「馬其頓」儀式安葬。下令在亞歷山卓(Alexandria)建立陵墓,並將亞歷山大大帝的遺骸由孟菲斯(Memphis)移送往亞歷山卓新建的王陵內,使他長眠城中。
傳說陵墓位於一個正方形的大庭院中央,陵墓的上建有一座祠廟作為祭奠活動,並有一條地下長廊通往金棺槨的墓底。

西元3世紀,亞歷山卓戰亂,城市遭受洗劫,再加上地震影響,王陵被毀,陵墓從此失去蹤跡

1352770227.jpg
1352770233.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主題

889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3:33:3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218 的帖子

長城長城是古代中國為抵禦北方游牧民族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迹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的虎山長城,全長7300多公里(合14600華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
1352776639.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主題

889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3:37: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218 於 2011-5-28 04:09 編輯

回應 218 的帖子

巨石陣(英格蘭埃姆斯伯里)
巨石陣(英語:Stonehenge),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英國的旅遊熱點,每年都有100萬人從世界各地慕名前來參觀。巨石陣是英國最著名的史前建築遺跡,它的建造起因和方法至今在考古界仍是個不解之謎。巨石陣也叫做圓形石林,位於英國離倫敦大約120公里一個叫做埃姆斯伯里的地方。那裡的幾十塊巨石圍成一個大圓圈,其中一些石塊足有六米之高。據估計,圓形石林已經在這個一馬平川的平原上矗立了幾千年。1986年,「巨石陣、埃夫伯里和相關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整個巨石陣的結構是由環狀列石及環狀溝所組成,環狀溝的直徑將近100公尺,再距離巨石陣入口處外側約30公尺的地方,有一塊被稱為「席爾」的石頭單獨立在地上,如果從環狀溝向這塊石頭望去,剛好是夏至當天太陽升起的位置,因此部分的學者認為古代民族用巨石陣來記錄太陽的運行。
800px-Stonehenge_Total.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主題

889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3:42:0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218 的帖子

大报恩寺琉璃塔(中國南京)
龍虎網訊明清時代南京的地標性建築——大報恩寺琉璃塔早已經毀於 太平天國的兵燹中,如今的人們只能從史料記載和不多的幾張中外人士的畫作中去遙想大報恩寺琉璃塔的模樣。 最近,在西祠“南京城市記憶”論壇上,有網友“西北麥客”發帖,並公佈了一張照片。 照片的英文說明,直指圖中的寶塔是南京的大報恩寺塔,
人們都知道,此前從來沒有過南京大報恩寺塔的影像資料存世,“這難道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張大報恩寺塔照片?”網友們為此展開了熱烈討論。
照片明確標註“大報恩寺塔”
“西北麥客”貼出的這張老照片來自於國外文檔資料,照片上是一座十二層巍峨寶塔,寶塔旁邊是一個小小庭院,好似一座寺廟。 以寶塔和庭院建築的對比關係可大致推測,這座寶塔有八九層樓那麼高。
40618682610d0f4668d203.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主題

889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3:45: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218 於 2011-6-1 00:43 編輯

回應 218 的帖子

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
比薩斜塔(義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是義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面,是奇蹟廣場[1]的三大建築之一。

鐘樓始建於1173年,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

比薩斜塔是比薩城的標誌,1987年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一起因其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的巨大影響,而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2]。
260px-Leaning_Tower_of_Pisa.jpg
122992741158.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主題

889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3:50: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218 於 2011-6-1 00:37 編輯

回應 218 的帖子

圣索非亚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堡)
參觀聖索非亞大教堂(Aya Sophia)真的是一個非常奇特又吊詭的經驗。

明明看見牆上掛著大大的、用阿拉伯文輸寫的圓盤,一轉身卻又看到身穿修女服的修女們,帶著敬畏的眼神,仰望著頭上的耶穌聖像。像這樣基督教及伊斯蘭教肩併著肩、好哥們般地排排站在一起的景像,真的可以稱是奇蹟了吧。

如果要了解聖索非亞大教堂這層剪不斷理還亂的景象,就必需要從伊斯坦堡(Istanbul)的歷史說起。簡而言之,就是伊斯坦堡這個地方,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先後成為歷史上兩大帝國 - 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 又稱東羅馬帝國,395 AD ~1453 AD)及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 1453 AD ~ 1924 AD)的首都,因此也深受這兩個信奉截然不同宗教信仰的文化所影響,而聖索非亞大教堂正可算是最好的見証人。



最早的聖索非亞大教堂是一座小型的皇家教堂,意思為「上帝的智慧」,曾經多次毀於大火。隨著羅馬文明重心東移,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the Great)時發展達到巔峰,為重振昔日羅馬帝國雄風,查士丁尼大帝決定重修被損壞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傾全國之力,費時6年,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打造成當時世界規模最大的教堂,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與羅馬的萬神殿(Pantheon)同列為羅馬時代的宏偉建築之一。直到拜占庭帝國滅亡為止,聖索非亞大教堂一直都是屬於基督教的教堂,時間長達900餘年。

西元1453年,信奉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帝國攻占伊斯坦堡,Sultan Mehmet II 因為欣賞聖索非亞大教堂的氣勢而未將其破壞,只有將牆壁上的馬賽克聖像畫用水泥覆蓋起來,重新繪上代表伊斯蘭教的花草圖案及可蘭經文,掛上以阿拉伯文輸寫的伊斯蘭教聖人名字的大圓盤,另外在外面增建通知禮拜時間的宣禮塔。在最少的破壞下,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搖身變為一座清真寺,並在1453年舉行第一次的穆斯林禮拜之後,以清真寺的模樣度過了400多年。

到了20世紀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在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支持下,聖索非亞大教堂被改成博物館,因此長期被掩蓋住的拜占庭馬賽克鑲嵌畫也得以重見天日,與伊斯蘭文化同時呈現在世界的眼前。



聖索非亞大教堂外觀。


normal_4940bf99d95ef.jpg
imagesCACIZBWV.jpg
1253545648.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主題

889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3:52:46 | 顯示全部樓層
好眼瞓,其他由師兄代揾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60

主題

6770

回帖

1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16816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4:01:20 | 顯示全部樓層
马丘比丘(西班牙語:Machu Picchu,奇楚亚语:Machu Piqchu,其意為「古老的山」),又譯麻丘比丘,是秘鲁一個著名的前哥伦布时期時印加帝國的遗迹,西北方距库斯科130公里,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2350—243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由于独特的位置、地址特点和发现时间较晚(1911年),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在1983年,马丘比丘古神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且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但与此同时,马丘比丘也面临着遭旅游业破坏的担忧。

人们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Pachacuti)于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考古学的发现(加上最近对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读)显示马丘比丘并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贵族的乡间修养场所(类似罗马庄园)。围绕着庭院建有一个庞大的宫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庙宇,以及其他供维护人员居住的房子。据估算,在马丘比丘居住的人数在高峰时也不超过750人,而在没有贵族来访的雨季时就更少了。
印加王国选择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地质特点。据说马丘比丘背后的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而山的最高峰「瓦纳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认为不该从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从周围寻找分散的石块来建造城市。一些石头建筑连灰泥都没有使用,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来完成,修成的墙上石块间的缝隙还不到1毫米宽。

3_200803031646352.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60

主題

6770

回帖

1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16816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4:12:47 | 顯示全部樓層
佩特拉(希腊语:πέτρα,阿拉伯语:البتراء‎)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阿拉伯谷东侧的一条狭窄的峡谷内。佩特拉一词源于希腊文“岩石”(petrus)。
很可能《旧约全书》中称的“塞拉”(意义也是岩石),即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但也有学者认为《旧约》中的塞拉只是指石头,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名字。死海古卷中,佩特拉被称为“Rekem”。

历史
佩特拉通常被认为是纳巴特王国的首都。它北通大马士革,南经亚喀巴湾可到印度洋和红海,西面是加沙,东面的沙漠背后是波斯湾。
佩特拉到底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尚无定论。根据其中陵墓半埃及半希腊的样式估计,佩特拉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之后,很可能是托勒密王朝时期,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2世纪末,随着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国的衰落,纳巴特王国开始兴盛。公元106年,纳巴特王国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3世纪时,可能是由于萨珊波斯帝国的崛起和红海海上贸易的兴盛,作为陆路交通要塞的佩特拉渐渐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1世纪时十字军东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统治该地一个多世纪。13世纪末埃及苏丹拜巴尔一世到过此地。1812年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是第一个描述该地的欧洲人。

建筑
佩特拉因其赤褐色砂岩高山的色彩闻名。这里的岩石呈褐色、红色、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等。各种不同颜色岩石的扭曲岩层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颜色曲线。
佩特拉古城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围悬崖绝壁环绕,入口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名为“蛇道”。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2米。2004年一家伦敦的建筑公司正在此设计一条造价二百万英镑的游客过道。
古城核心是一个大广场,广场正面是凿在陡岩上的宏伟的卡兹尼神殿。入口有罗马柱,殿内有圣母像和壁画。另有一座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城中还有许多寺院、住宅、浴室、墓窟等,大多凿山而建。


images.jpg
705200143271758.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60

主題

6770

回帖

1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16816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4: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奇琴伊察(猶加敦馬雅語:chich'en itza',意即「在伊察的水井口」)是一处庞大的前哥伦布時期的考古遗址。奇琴伊察由玛雅文明所建,坐落在今墨西哥境内的猶加敦半岛北部,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在从公元前6世纪到玛雅古典时期(公元2世纪到10世纪早期)的时间里,奇琴伊察是玛雅的主要城市,而在中部低地及南方的的城市衰败后,奇琴伊察更到达了其发展和影响力的顶峰。到了后古典时期,奇琴伊察的建筑主题中明显增加了中部墨西哥托尔特克的风格。这一现象的最初被解释为来自中部墨西哥的直接移民甚至入侵,但当代的多数说法认为这些非玛雅风格是文化传播的结果。1221年的起义和内战,如考古发现的烧毁的建筑所显示,导致了奇琴伊察的衰落,统制中心也转移到了玛雅潘。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德·蒙泰乔曾在1531年短期占领过这里。
据美国人类学协会称,奇琴伊察的遗址建筑本身属于墨西哥联邦财产,而土地由Piste镇和Barbachanos家族作为集体财产和私人财产而共同拥有。Barbachanos家族从19世纪早期就是猶加敦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


1_mxcc.jpg
images.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60

主題

6770

回帖

1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16816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4:27:52 | 顯示全部樓層
泰姬陵(印地语: ताज महल 波斯语,乌尔都语: تاج محل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处于北方邦阿格拉,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姬蔓·芭奴(ممتاز محل)而建立的陵墓,竣工于1654年。被譽為「完美建築」。

起源與靈感

泰姬本名亞珠曼德·貝儂·比古姆,原本在市集賣糖果的美少女,1612年與庫拉穆王子結婚,賜予「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的封號。入宮19年,苦於多孕,生有八男六女,1630年姬蔓·芭奴在第14次分娩Gauhara Begum時,不幸感染產褥熱,死於南征的軍營中。臨終前向皇上提出了4個遗愿,其中一項便是為她建造一座美麗陵墓。

歷史

1657年他的兒子奧朗則布(Aurangzeb)篡位,沙贾汗被囚禁於阿格拉堡,阿格拉城堡是由紅色砂岩建造,又稱「紅堡」,城堡四圍有護城河,長達2.5公里,牆高20餘米。晚年由最小的女兒照顧飲食,每天透過八角房的小窗,遠眺河裏浮動的泰姬陵倒影,後來視力惡化,僅藉著一顆寶石的折射,來觀看泰姬瑪哈陵。七年後抑鬱而終,葬於愛妻身旁。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泰姬陵是“一滴愛的淚珠”,“沙贾汗,你知道,生命和青春,財富和榮耀,都會隨光陰流逝……只有這一顆淚珠,泰姬陵,在歲月長河的流淌裏,光彩奪目,永遠,永遠。”但也有人認為,沙贾汗只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暴君,沉溺在性爱与毒品当中,種下印度莫臥兒帝國日後沒落的後果,最後被囚禁於阿格拉堡当中。

taj-1.jpg
images (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60

主題

6770

回帖

1萬

積分

超級元老

積分
16816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百萬富翁勳章

發表於 2011-5-28 04:38:25 | 顯示全部樓層
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是一座裝飾藝術风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于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是该市的标志,也是世界最闻名的纪念雕塑之一,2007年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1]。
基督像落成于1931年,总高38米,站立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Corcovado)山頂,俯瞰着整个城市。張開雙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巴西人民热情接纳和宽阔胸怀的象征。

歷史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于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罗·玛丽亚·博斯[2]請求巴西帝国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伊莎貝爾公主對這個主意不是很在意,而當巴西在1889年成為共和國后,這个设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為当时的法律強制規定必须政教分離。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個地標」的提議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週」(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動來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基督雕像的設計要求包括:须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穌基督像和一個象徵世界的基座。最後選擇了「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為設計外型。

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3]設計,当地的工程師海托·达·席爾瓦·科斯卡[4]監督建設。一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设计方案,並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状的雕像。科斯卡和蘭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為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為它有柔韧性高的特点,而且能够抵抗惡劣的天氣。里约热内卢还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将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块石料运到山顶。

1U30B219-0.jpg
W020070709540274898337.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85

回帖

82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82
發表於 2011-5-29 00:18:21 | 顯示全部樓層
巨石陣(英格蘭埃姆斯伯里)




英國巨石陣位於英格蘭南部,埃姆斯伯里以東約3公

里的索爾茲伯里平原上。科學家普遍認為,巨石陣在公元前3000年

至公元前1500年間,由3個不同部落先後建造,但對於其用途卻眾

說紛紜。

陣內每年僅2日能見日出 巨石陣最特別的地方,是在它裏面並不能

看到日出,只有在一年的夏至或冬至,才能看到朝日或落日。

有人認為它是宗教廟宇﹔也有指它是用來觀測天文星象,屬原始的

天文學計算機﹔甚至有人說它是外星人的太空基地。總之,在不同

時期就有不同理論出現。
英巨石陣被指模擬女生殖器

英國巨石陣(Stonehenge)豎立的原因向來莫衷一是,加拿大卑斯

大學一位婦科專家研探多年,最近指這史前石陣實在是模擬女性的

性器官,建構成的巨型孕育繁衍標誌。

發表今次偉論的珀克斯認為,呈圓形安放的石塊存在象徵性的解剖

聯繫。他分析稱,公元前3000年左右巨石陣的建造者,最要緊家人

和部族的生和死﹔但巨石陣附近既沒有絲毫死亡的象徵(如墓穴)

,石陣重的是生的一環,由創造及再生的觀念主導。

「象徵男女結合」

他指出,石陣的內圓存在一對對上托大石的巨大石柱﹔其一粗糙、

另一圓滑。「對生物學家來說,圓滑和粗糙石塊排成一對對,再由

沉重的樑石所統一,意味男女、父母的結合。」巨石陣的鳥瞰圖

與女性性器官的解剖圖相似,石群中間空無一物的部分。他說﹕「

這中心區域空空如也,因為它代表開通向世界,生育的渠道。」所

以巨石陣是建來榮輝大地之母「孕育生命和生氣」用的。

理論被指難經考驗

他說﹕「新石器時代存在大地之母的概念。遠古人們藉巨石陣,代

表大地之母帶來人類所仰賴的動植物。」

但英國考古學家邁爾斯認為,珀克斯的理論雖然有趣,卻經不起考

驗。他說﹕「若巨石陣是被刻意建築成獨特形狀,好讓它在高空望

下去如女性性器官,但當時人們又如何看得到﹖照我們所知,史前

時期人們並未有熱氣球。」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85

回帖

82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82
發表於 2011-5-29 00:19:26 | 顯示全部樓層
世界七大古代的奇蹟(泰姬瑪哈陵)



名列世界7大奇景之一的「泰姬瑪哈陵」象徵著偉大的愛情,印度詩人泰戈爾用「臉上永恆的淚珠」來形容泰姬陵所代表的愛情。話說蒙兀兒王朝國王沙賈汗與妻慕塔芝瑪哈結縭19年,感情甚篤。公元1630年,泰姬39歲時死於難產,多情的沙賈汗於1631年開始著手興建皇后陵墓,動員了2萬工匠,網羅了全印度的建築師及數不清遠從波斯、土耳其、阿拉伯及中亞來的書法家、石匠和建築師參與,前後花了20年才竣工。

泰姬瑪哈陵(Taj Mahal)位於阿格拉北部、亞穆納河右岸,隔著河與阿格拉古堡遙遙相望。印度名的Taj,原解作王冠;Mahal則解作王宮,Taj Mahal在印度文裏解作王冠王宮,因為沙賈罕王不認為這是其愛妻陵墓,所以才有這個名稱。

泰姬瑪哈陵佔地甚廣,由前庭、正門、蒙兀兒花園、陵墓主體以及兩座清真寺所組成。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圓柱形高塔一座,特別的地方是每座塔均向外傾斜12度,若遇上地震只會向四方倒下,而不會影響主殿。無論從任何角度望去,純白色的泰姬陵均壯麗無比,造型完美,加上陵前水池中的倒影,就像有兩座泰姬陵互相輝映,難怪被譽為世界7大奇觀之一。

泰姬瑪哈陵的建築外觀使用阿格拉最高級純白大理石,內外鑲嵌美麗的寶石,有來自阿拉伯的珊瑚、瑪瑙以及伊朗的水晶、紅寶石,五彩繽紛,宛如泰姬的珠寶盒。正面以鏤空的阿拉伯文書法做裝飾、字形隨建物的高度上升而逐漸加大,在地面上仰望清晰可辨,令人歎為觀止。

泰姬瑪哈陵的建築概念,來自平衡、對稱。建物高250英尺,圓形頂的主體,面面採光,建物周邊共有4座圓柱形高塔,遠望高聳入雲的泰姬馬哈和水中倒影,如幻似真,彷彿見證了舉世無雙的帝王愛情。

為了寄托對泰姬的思念,沙賈汗有意為自己建一座以純黑大理石為材料,結構相同的陵墓,與之遙遙相對。然而,沙賈汗晚年,他的兒子歐朗傑伯篡位奪權,並將他囚禁於阿格拉堡內,甚至不讓他看到泰姬瑪哈陵。據說,沙賈汗每晚只能透過一塊大水晶石的折射,凝望數公里外的陵墓,7年後沙賈汗被囚禁至死,屍身葬於泰姬瑪哈陵內愛妻身旁。
1983年泰姬瑪哈陵入選文化類世界遺產,也是印度第一個世界遺產。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4695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我不明白

積分
100

「天蠍座」勳章141紳士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博學多才」勳章「自然大使」勳章論譠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9 00:43:05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羅馬競技場 (上)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1-5-29 04:00 編輯

羅馬競技場 Google map 照片     


羅馬鬥獸場,亦譯作羅馬大角斗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最大直徑為188米,小直徑為156米,圓周長527米,圍牆高57米,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

http://www.tudou.com/v/BoeQ08YD-Ls/v.swf
失落的帝國-古羅馬競技場[Secrets Of Lost Empires-The Collosseum]
**建築的秘密**
one more for backup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oeQ08YD-Ls/isRenhe=1

概述
意大利古羅馬競技場羅馬鬥獸場(Colosseum)羅馬鬥獸場是在公元72年,羅馬皇帝為慶祝征服耶路撒冷的勝利,有強迫淪為奴隸的八萬猶太和阿拉伯俘虜修建而成的。還有一種說法是,將俘虜來的奴隸賣給當地的羅馬人,獲得了巨大的收入,從而得以支持鬥獸場建造的龐大支出。而真正建造這座建築的人,更多是擁有相當技藝的建築師和有專業知識的工人。地理坐標 41 ° 53'25 .38“12 ° 29'32 .47 ñ”電子圍牆共分四層,前三層均有柱式裝飾,依次為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上週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種柱式。科洛西姆鬥獸場以宏偉,獨特的造型聞名於世。羅馬鬥獸場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斗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由4萬名戰俘用8年時間建造起來的,現僅存遺跡。鬥獸場專為野蠻的奴隸主和流氓們看角斗而造。從功能,規模,技術和藝術風格各方面來看,羅馬鬥獸場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個奇蹟。鬥獸場平面式長圓形的,相當於兩個古羅馬劇場的觀眾席相對合一。鬥獸場長軸188米,短軸 156米,中央的“表演區”長軸 86米,短軸 54米。觀眾席大約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為五區。前面一區是榮譽席,最後兩區是下層群眾的席位,中間是騎士等地位比較高的公民坐的。榮譽席比“表演區”高5米多,下層觀眾席位和騎士席位之間也有6米多的高差,社會上層的安全措施很嚴密。最上一層觀眾席背靠著外立面的牆。觀眾席總的升起坡度接近62℅,觀覽條件很好。羅馬鬥獸場由弗拉維安王朝的三個皇帝建造,它的建造是這個新王朝的家族為提高自身在公眾中的地位而發起的一系列運動的一部分。韋斯帕西恩(公元69-79年)是這個王朝的締造者,他的出身並不高貴;在尼祿自殺後的一年中,羅馬又經歷了三個短命皇帝的失敗的統治,韋斯帕西恩隨後坐上了皇位。那時尼祿並未被遺忘;他所吞噬的廣袤的土地和其他的奢侈物已經激起民憤。因此,當韋斯帕西恩決定填平那屬於尼祿的豪華金色宮殿的人工湖。將其變成公共娛樂場所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這個用石頭建起的羅馬鬥獸場(長188米,寬156米,高57米),由石灰華(10萬立方米,採自提維裡附近的採石場,通過一條特殊的馬路運至羅馬)構成,它是羅馬最大的環形競技場了。人們相信大約300噸的鐵被用來製造將石頭連接起來的抓鉤。從外部看,這座羅馬鬥獸場由一系列3層的環形拱廊組成,最高的第4層是頂閣。這 3層拱廊中的石柱根據經典的標準分別設計(由地面開始,多利安式樣,愛奧尼亞式樣和科林斯式樣)。在第4層的房檐下面排列著240個中空的突出部分,它們是用來安插木棍以支撐“Velarium“的,Velarium是露天劇場的遮陽帆布,皇家艦隊的水兵們負責把它撐起以幫助觀眾避暑,避雨和防寒,這樣一來大鬥獸場便成為一座1世紀的透明園頂競技場。
淨土原來在心中
能跟妳曾經在一起
夫復何求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4695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我不明白

積分
100

「天蠍座」勳章141紳士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博學多才」勳章「自然大使」勳章論譠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9 01: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羅馬競技場 (下)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1-5-29 04:01 編輯


羅馬鬥獸場能容納的觀眾大約八萬餘人。共有3層座位,下層,中層及上層,頂層還有一個只能站著的看台,這是給地位最低下的社會成員準備的:女人,奴隸和窮人。但即使在其他層,座位也是按照社會地位和職業狀況安排的:皇室成員和守望聖火的貞女們擁有的,特殊的包廂。身著白色紅邊長袍的元老們坐在同一層的“唱詩席“中;然後依此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職業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學者和教師,以及國外的高僧等。觀眾們從第一層的80個拱門入口處進入羅馬鬥獸場,另有160個出口遍布於每一層的各級座位,被稱為吐口,觀眾可以通過它們湧進和湧出,混亂和失控的人群因此能夠被快速的疏散(據說這裡只需十分鐘就可以被清空)。

角斗是鬥獸場的主要節目,是一天中娛樂的高峰。當時還出現了專門培訓角鬥士的角斗學校。由鬥獸場來為4所角斗學校提供資金,這 4所學校可以容納2000名角鬥士,實際上這些角斗學校不過是訓練營和監獄的組合體,因為絕大多數的角鬥士都是來自羅馬帝國各個地方的奴隸和俘虜,他們沒有任何自由和權力,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對於羅馬貴族來說,最殘酷的格鬥毫無疑問也是他們最為激動的。打鬥者帶有戟或短劍。大部分鬥士都是奴隸和犯人。也有為了掙錢而自願前來格鬥的,他們都受過專門訓練。格鬥分許多種:最有名的是決鬥,這種決鬥的一方是持三叉戟和網的角鬥士,對手是帶刀和盾的羅馬武士,帶網的角鬥士要用網纏住對手再用三叉戟把他殺死,另一角斗土帶著頭盔,手持短劍盾牌,拼命追趕想戰勝他的對手。最後,失敗的一方要懇求看台上的人大發慈悲,這些觀眾們決定著他的命運,假如他們揮舞著手巾,他就能被免死,假如這些人手掌向下,那就意味著要他死。許多世紀前,這個競技場由於地震部分倒塌了,但如今仍可看到當時鬥士們格鬥所用的場地。另外,它也是在“刺客信條“當中'金蘋果'的所在地。

建造背景
鬥獸場由維斯西巴安(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羅馬當時為取悅凱旋而歸的將領士兵和讚美偉大的古羅馬帝國而建造的。在其兒子圖密善在位期間建成,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鬥獸場建在另一個羅馬皇帝尼祿的“金宮“(Domus Aurea)原址之上,這個宮殿在公元64年發生的羅馬大火中被燒毀。鬥獸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隻野獸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根據羅馬史學家狄奧卡西烏斯(Dio Cassius)的記載,鬥獸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宰殺了9000只牲畜。鬥獸場這種建築形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劇場,當時的劇場都傍山而建,呈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但是到了古羅馬時期,例如埃庇道努劇場(Epidauros Theater,約公元前330年,設計師:皮力克雷托斯Polykleitos the Younger)。人們開始利用拱券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並將兩個半圓形的劇場對接起來,因此形成了所謂的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並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而羅馬鬥獸場就是羅馬帝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橢圓形角斗場,它長軸187米,短軸155米,周長527米,中央為表演區,長軸86米,短軸54米,地面鋪上地板,外面圍著層層看台。看台約有60排,分為五個區,最下面前排是貴賓(如元老,長官,祭司等)區,第二層供貴族使用,第三區是給富人使用的,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觀眾席上還有用懸索吊掛的天篷,這是用來遮陽的;而且天篷向中間傾斜,便於通風。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層柱廊的水手們像控制風帆那樣操控。

建築特點
鬥獸場的看台用三層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層80個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券廊(即拱券支撐起來的走廊),最上層則是50米高的實牆。看台逐層向後退,形成階梯式坡度。每層的80個拱形成了80個開口,最上面兩層則有80個窗洞,觀眾們入場時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編號,首先找到自己應從哪個底層拱門入場,然後再沿著樓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區域,最後找到自己的位子。整個鬥獸場最多可容納9萬人,卻因入場設計周到而不會出現擁堵混亂,這種入場的設計即使是今天的大型體育場依然沿用。鬥獸場表演區地底下隱藏著很多洞口和管道,這裡可以儲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鬥士,表演開始時再將他們吊起到地面上。鬥獸場甚至可以利用輸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鬥獸場就曾這樣將水引入表演區,形成一個湖,表演海戰的場面,來慶祝羅馬建成1000年。

維護
公元217年鬥獸場遭雷擊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毀壞,但是很快在238年又修復,繼續舉行人與獸或人與人之間的搏鬥表演,這樣的活動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公元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鬥獸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在中世紀時期該建築物並沒有受到任何保護,因此損壞進一步加劇,後來乾脆被用來當作碉堡。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竟然拆除了鬥獸場的部分石料。1749年羅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才宣布其為聖地,並對其進行保護。約翰保羅二世教皇生前每年都會在此舉行儀式紀念這些殉難的烈士,但是卻沒有歷史證據顯示確曾有基督徒在此殉道。


總體風格
位於羅馬中心的壯觀的鬥獸場是古羅馬當時為取悅凱旋而歸的將領士兵和讚美偉大的古羅馬帝國而建造的。鬥獸場的建築設計並不落後於現代的美學觀點,而事實上,大約2000年後的今天,每一個現代化的大型體育場都或多或少的烙上了一些古羅馬鬥獸場的設計風格。如今,通過電影和歷史書籍等媒介,我們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當時在這裡發生的人與獸之間的殘酷格鬥和搏殺,而這一切,只是為了給作壁上觀的觀眾帶來一些原始而又野蠻的快感。

鬥獸場在建築史上堪稱典範的傑作和奇蹟,以龐大,雄偉,壯觀著稱於世。現在雖只剩下大半個骨架,但其雄偉之氣魄,磅礴之氣勢猶存。鬥獸場平面呈橢圓形,佔地約2萬平方米,外圍牆高57米,相當於現代19層樓房的高度。該建築為4層結構,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層分別有80個圓拱,其柱形極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愛奧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標準順序排列,第4層則以小窗和壁柱裝飾。場中間為角斗台,長86米,寬63米,仍為橢圓形,相當於一個足球場那麼大。角斗台下是地窖,關押猛獸和角鬥士。角斗台周圍的看台分為3個區。底層的第一區是皇帝和貴族的座席,第二層為羅馬高階層市民席,第三層則為一般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陽台,一般觀眾只能在此處站著觀看表演了。場內看台共可容納觀眾5萬多人,底層地面有80個出入口,可確保在15分鐘至30分鐘內把場內5萬觀眾全部疏散離場。鬥獸場的建築師究為何人,現在還是個未知數。有人認為可能是後來建築多米斯亞諾宮的建築師拉比利奧,但已無從查考。

公元80年鬥獸場工程竣工之時,舉行了長達 100天的慶祝典禮。古羅馬鬥獸場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威尼斯廣場的東南面,是古羅馬帝國和羅馬城的象徵,是羅馬古蹟中最卓越,最著名的代表,是當今世界八大名勝之一。鬥獸場又名競技場,也有人稱它為露天大劇場。稱它為鬥獸場,是因為這裡曾是古羅馬角鬥士與猛獸搏鬥,廝殺以博取皇帝,王公,貴族一笑的地方。稱之為競技場,是因為場中可以競技,比賽,歌舞和閱兵。鬥獸場的全稱叫“科洛塞奧大鬥獸場“。”科洛塞奧“,語出意大利文,為”高大“,”巨大“之意。當年這裡是羅馬帝國暴君尼祿的禦花園,鬥獸場建在一個小湖之中,因為湖邊建有高120英尺的尼祿鍍金銅像,羅馬人叫它巨大金像,鬥獸場因此而得名“科洛塞奧”。當年的花園,草坪和小湖早已踪跡渺然,但我們還可從周圍的萋萋芳草,行行綠樹和低窪地勢之中尋覓和察知一些歷史遺跡。從建築時間來看,羅馬鬥獸場歷史悠久,它是歐洲也是全世界保存至今的最古老,最宏偉的鬥獸場,競技場。鬥獸場建於古羅馬佛拉維奧王朝。公元72年,維斯巴西安皇帝為慶祝征服耶路撒冷的勝利,強迫 8萬名猶太俘虜修建,由他的兒子蒂托利揭幕。公元80年落成,工程歷時 8年。公元3世紀和5世紀重新修繕。在文藝復興時期,羅馬大興土木,鬥獸場的許多石塊被挖去建造宮殿和教堂。此後又經過多次修整,才使這座古老而雄偉的建築得以保留至今。鬥獸場從始建至如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鬥獸場在建築史上堪稱典範的傑作和奇蹟,以龐大,雄偉,壯觀著稱於世。現在雖只剩下大半個骨架,但其雄偉之氣魄,磅礴之氣勢猶存。鬥獸場平面呈橢圓形,佔地約 2萬平方米,外圍牆高57米,相當於現代 19層樓房的高度。該建築為 4層結構,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層分別有80個圓拱,其柱形極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愛奧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標準順序排列,第4層則以小窗和壁柱裝飾。場中間為角斗台,長 86米,寬 63米,仍為橢圓形,相當於一個足球場那麼大。角斗台下是地窖,關押猛獸和角鬥士。角斗台周圍的看台分為 3個區。底層的第一區是皇帝和貴族的座席,第二層為羅馬高階層市民席,第三層則為一般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陽台,一般觀眾只能在此處站著觀看表演了。場內看台共可容納觀眾 5萬多人,底層地面有80個出入口,可確保在15分鐘至30分鐘內把場內 5萬觀眾全部疏散離場。鬥獸場的建築師究為何人,現在還是個未知數。有人認為可能是後來建築多米斯亞諾宮的建築師拉比利奧,但已無從查考。公元80年鬥獸場工程竣工之時,舉行了為期 100天的慶祝典禮。古羅馬統治者組織,驅使 5000頭猛獸與 3000名奴隸,戰俘,罪犯上場“表演”,毆鬥,這種人與獸,人與人的血腥大廝殺居然持續了100天,直到這 5000頭猛獸和3000條人命自相殘殺,同歸於盡。無怪乎有人說,只要你在角斗台上隨便抓一把泥土,放在手中一捏,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跡。當年,古羅馬著名的奴隸起義首領斯巴達克就是一名角鬥士,他最初率領 78個角鬥士起義,很快發展到10多萬人,在羅馬各地堅持戰鬥達 2年之久。這次奴隸起義給了羅馬奴隸制沉重的打擊,馬克思曾讚譽斯巴達克是“整個古代史中最輝煌的人物”。位於鬥獸場西側的君士坦丁凱旋門,是古羅馬凱旋門中最大,最著名,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法國巴黎的凱旋門就是以它為藍本加以設計,構建的。這座凱旋門是在公元315年,為了慶祝君士坦丁大帝在城北米爾維奧橋擊敗暴君馬克森提而建立。凱旋門為三拱式,門高21米,寬度超過 25米,中拱高而大,側拱矮而小,均以哥林多式石柱作為框飾,同時還將以前古羅馬紀念門上的雕像和淺浮雕裝飾在此門上。在靠近拱門的路基上可以看到一個圓圈,據說這裡曾有一個建於公元一世紀的名叫麥達蘇丹特的錐形噴泉。於今舊跡猶存,但噴泉早已乾涸 2。羅馬鬥獸場(競技場),亦譯作羅馬大角斗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位於今天的意大利羅馬市中心,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斗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現僅存遺跡。鬥獸場由維斯西巴安(維斯帕先)皇帝下令修建,在其兒子圖密善在位期間建成,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鬥獸場建在另一個羅馬皇帝尼祿的“金宮”(Domus酒店金葉)原址之上,這個宮殿在公元64年發生的羅馬大火中被毀。鬥獸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隻牲畜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根據羅馬史學家狄奧卡西烏斯(Dio的卡西斯)的記載,鬥獸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 100天的慶祝活動,宰殺了9,000只牲畜。鬥獸場這種建築形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劇場,當時的劇場都傍山而建,呈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但是到了古羅馬時期,人們開始利用拱券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並將兩個半圓形的劇場對接起來,因此形成了所謂的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並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而羅馬鬥獸場就是羅馬帝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橢圓形角斗場,它長軸 187米,短軸 155米,周長 527米,中央為表演區,長軸 86米,短軸 54米,地面鋪上地板,外面圍著層層看台。看台約有 60排,分為五個區,最下面前排是貴賓(如元老,長官,祭司等)區,第二層供貴族使用,第三區是給富人使用的,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觀眾席上還有用懸索吊掛的天篷,這是用來遮陽的;而且天篷向中間傾斜,便於通風。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層柱廊的水手們像控制風帆那樣操控。鬥獸場的看台用三層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層 80個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券廊(即拱券支撐起來的走廊),最上層則是50米高的實牆。看台逐層向後退,形成階梯式坡度。每層的80個拱形成了80個開口,最上面兩層則有80個窗洞,觀眾們入場時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編號,首先找到自己應從哪個底層拱門入場,然後再沿著樓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區域,最後找到自己的位子。整個鬥獸場最多可容納 5萬人,卻因入場設計周到而不會出現擁堵混亂,這種入場的設計即使是今天的大型體育場依然沿用。鬥獸場表演區地底下隱藏著很多洞口和管道,這裡可以儲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鬥士,表演開始時再將他們吊起到地面上。鬥獸場甚至可以利用輸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鬥獸場就曾這樣將水引入表演區,形成一個湖,表演海戰的場面,來慶祝羅馬建成1000年。公元217年鬥獸場遭雷擊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毀壞,但是很快在238年又修復,繼續舉行人與獸或人與人之間的搏鬥表演,這樣的活動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公元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鬥獸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在中世紀時期該建築物並沒有受到任何保護,因此損壞進一步加劇,後來乾脆被用來當作碉堡。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竟然拆除了鬥獸場的部分石料。1749年羅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才宣布其為聖地,並對其進行保護。約翰保羅二世教皇生前每年都會在此舉行儀式紀念這些殉難的烈士,但是卻沒有歷史證據顯示確曾有基督徒在此殉難。


現代古羅馬鬥獸場
現代古羅馬鬥獸場可以說是羅馬乃至整個意大利的象徵。鬥獸場終年遊人如織,來自全世界的遊客紛沓而至。現在門票價格是12歐元(9歐3歐元不固定場內展覽費),如果是歐盟國家居民(需擁有歐盟國家頒發的護照),且年齡在18至26歲之間,可以享受4.5歐元3歐元的優惠票節。有地鐵和公交車可以直達鬥獸場,地鐵價格為每次1歐元公交車價格也是1歐元。地鐵票和公交票是相同的,(每張車票可以無限次使用,但是使用時間截至午夜12點),在售票機和街邊商店都可以買票。雖然羅馬是一個充滿藝術的都市,但是由於大量非法移民以及國內犯罪控制不足,偷竊十分猖狂!請廣大國人一定保護好自己的隨身物品!

淨土原來在心中
能跟妳曾經在一起
夫復何求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717

主題

4695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我不明白

積分
100

「天蠍座」勳章141紳士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博學多才」勳章「自然大使」勳章論譠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傑出成就勳章「友誼大使」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1-5-29 02:30:17 | 顯示全部樓層

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 馬丘比丘 (上)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1-5-29 04:02 編輯

馬丘比丘 Google map 照片     


馬丘比丘在奇楚亞語Quechua“古老的山“之義,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跡。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發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由於獨特的位置,地理特點和發現時間較晚,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國最為人所熟悉的標誌。在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

http://player.ku6.com/refer/HXViFFxOgSYB_6i7/v.swf
[紀錄片]遠古工程巡禮:馬丘比丘

one more for backup
http://v.ku6.com/show/HXViFFxOgSYB_6i7.html

基本簡介
中文名稱:馬丘比丘Machu-Bichu 英文名稱:Machu Picchu“),又譯麻丘比丘,約1500年,是秘魯一個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時印加帝國的遺跡。地理位置:馬丘比丘位於現今的秘魯(Peru)境內庫斯科(Cuzco)西北130公里,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地理坐標:南緯13 °9'23“,西經72 °32'34

馬丘比丘在奇楚亞語Quechua“古老的山“之義,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跡。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發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
在山頂上馬丘比丘的懸崖邊,人們可以欣賞到落差600米直到烏魯班巴河的的垂直峭壁。要消除高原反應,人們可以嚼古柯葉或穆納-一種有香味的,多項功效超過青黴素的野草。絕佳的地理位置使馬丘比丘成為了理想的軍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經是軍事機密。由於獨特的位置,地理特點和發現時間較晚(1911年),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國最為人所熟悉的標誌。在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但與此同時,馬丘比丘也面臨著遭受旅遊業破壞的擔憂。

遺跡歷史
人們認為馬丘比丘是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Pachacuti)於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魯時都有人居住。考古發現(加上最近對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讀)顯示馬丘比丘並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貴族的鄉間休養場所(類似羅馬莊園)。圍繞著庭院建有一座龐大的宮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廟宇,以及其他供維護人員居住的房子。據估算,在馬丘比丘居住的人數,在高峰時也不超過750人,而在沒有貴族來訪的雨季就更少了。印加王國選擇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和地質特點。據說馬丘比丘背後的山的輪廓,代表著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臉,而山的最高峰“瓦納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認為不該從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從周圍尋找分散的石塊來建造城市。一些石頭建築連灰泥都沒有使用,完全靠精確的切割堆砌來完成,修成的牆上石塊間的縫隙還不到1毫米寬。


1913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曾用了整個4月刊來介紹馬丘比丘,這處遺址也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2003年有大約400,000人參觀馬丘比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大規模旅遊對遺址帶來的損害表示關注。秘魯當局堅稱這不是問題,遺址的偏僻會對旅遊業形成天然的限制。不斷有建議要在遺址修建纜車,但至今一直未獲批准。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最著名的作品,受馬丘比丘啟發的“馬丘比丘之巔“:”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泄......“
……”("Machu Picchu es un viaje a la serenidad del alma, a la eterna fusión con el cosmos, allí sentimos nuestra fragilidad. Es una de las maravillas más grandes de Sudamérica. Un reposar de mariposas en el epicentro del gran círculo de la vida. Otro milagro más")

丘比丘距印加帝國都城庫斯科120公里左右,建在距烏魯班巴河面2400米高的山脊上,全城面積約9萬平方米。智利著名詩人聶魯達曾在他的長詩“馬丘比丘之巔“中寫道:“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泄......“據推測,馬丘比丘即建於15世紀印加帝國開始擴張的帕查庫蒂統治時期,馬丘比丘古城遺址外圍是層層梯田形成的農業區,城區則由200座建築和109個連接山坡和城市的石梯組成。城內規劃井然,北部多為莊嚴的宮闕神殿,南部是作坊,居室和公共場所。印加人稱自己為“太陽的子孫“,他們將太陽視作“燃燒的火鷹“,渴望用“拴日石“將帶來光明和溫暖的太陽永遠留在天上。直到今天,對太陽的崇拜仍在印加民間流傳。在這座古城關於太陽崇拜的建築也隨處可見。
淨土原來在心中
能跟妳曾經在一起
夫復何求

variations on the kanon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6 21: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