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2219|回覆: 26

[海上武器]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大圖頗多 適每頁五帖

[複製鏈接]
簽到
0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0-10-27 13:22: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序  曲

  美國海軍“伯明翰”號(USS Birmingham CL-2)輕巡洋艦靜靜地停泊在美國東海岸漢普頓的錨地,它的艦首甲板上鋪設著木制飛行跑道。這條26米長的跑道從巡洋艦的艦橋開始向前甲板延伸。在跑道的起點,停放著一架“寇蒂斯”(Curtiss Model D)單座雙翼民用飛機。

“寇蒂斯”飛機正被弔上“伯明翰”號


“寇蒂斯”飛機在美國海軍“伯明翰”號上

  試驗本應在軍艦逆風航行時進行,但現場突然刮起了狂風。為了完成試飛任務,駕駛員宇真·伊賴(Eugene Burton Ely)決定在軍艦停泊的條件下強行起飛。

宇真·伊賴

  飛機順利地發動了,但由於滑跑距離太短,它未能達到應有的起飛速度。剛一離開飛行甲板,“寇蒂斯”便因升力不足而越飛越低,幾乎是徑直向海面衝去。關鍵時刻,伊賴沉著而巧妙地操縱著飛機的尾水平舵,終於在飛機扎進大海前的一剎那將它拉了起來。然後,“寇蒂斯”又在海面上飛行了幾千米,最後在海灘附近的一個廣場上安全著陸,觀看的人群中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

一切就緒


歷史性一刻


歷史性一刻特寫


成功力挽狂瀾

  1910年11月14日,這是人類首次駕駛飛機從一艘軍艦上起飛,這次壯舉為航空母艦和海軍飛行員的發展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

  兩個月之後,即1911年1月18日,飛機著艦試驗在美國西海岸的三藩市進行。這一次的試飛員仍然是伊賴,軍艦則換成了重巡洋艦“賓夕法尼亞”號(USS Pennsylvania ACR-4)。

  這一天又是天公不做美,天氣很壞,風浪很大,艦長臨時決定讓艦尾朝著迎風方向,這給伊賴帶來了更大的困難和風險。但面對考驗,伊賴又一次顯示了英雄本色。他操縱飛機迅速降低高度,然後對準艦上跑道果斷俯衝下來。飛機急劇衝上跑道,伊賴馬上向上拉起機頭,並關閉了飛機引擎。由於著艦速度過大,飛機只挂住了22道捕捉索中的後11道,但它還是在距跑道終端約9米的地方停了下來。

伊賴降落於美國海軍“賓夕法尼亞”號:


伊賴降落於美國海軍“賓夕法尼亞”號




伊賴成功降落後準備再次起飛



伊賴再次成功起飛:


伊賴再次成功起飛


  這兩次試驗是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裏程碑,它證明飛機完全可以從軍艦上起飛和降落並執行戰鬥任務,它奠定了航空母艦作為一種新型戰艦的生存基礎。不久的將來,作為主宰海空戰場的新一代海上霸王,航空母艦將正式走上歷史舞台。


[ 本帖最後由 blitzr34 於 2010-10-27 13:39 編輯 ]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2:51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艱 辛 培 育

  ☆ 英國海軍揭開歷史篇章

  1917年3月,英國海軍決定將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艦“暴怒”號(HMS Furious 47)改建為飛機母艦。“暴怒”號的前主炮被拆除,在艦體的前半部加裝了69.5米長的飛行甲板,鋪設了木製的飛行跑道。改裝後的“暴怒”號被稱為“飛機載艦”,標準排水量19,513噸,航速31.5節,共搭載10架飛機:6架“幼犬”式戰鬥機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飛機。但是,由於艦上高聳的塔式桅桿和煙囪的阻礙,起飛後的飛機無法返回母艦。

  為了打破飛機著艦禁區,英國海軍少校鄧寧(Edwin Harris Dunning)進行了勇敢的嘗試。1917年8月2日,鄧寧憑借著高超的駕駛技術,駕駛“幼犬”(Sopwith Pup)戰鬥機用側滑著陸的方式艱難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號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開飛機在航行的軍艦上降落的先河。幾天之後,當鄧寧又一次試圖重復這個驚險動作時,飛機翻出軍艦墜入海中,鄧寧不幸以身殉職。

英國海軍“暴怒”號前舷飛行甲板


“暴怒”號後舷


“暴怒”號在鄧寧降落嘗試籌備中


鄧寧8月2日成功降落


鄧寧8月7日再次試圖降落


鄧寧8月7日降落時墜海

  血的教訓使英國人明白,僅依靠駕駛員的技術是無法彌補裝備方面的根本缺陷的,要實現常規飛機在軍艦上的安全起降,必須徹底改變母艦的結構。1917年底至1918年初,“暴怒”號進行了大改裝。這一次將軍艦後主炮和後桅拆除,在艦體後部加裝了86.6長的飛行甲板。這樣,以艦體中部上層建築為界,前部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後部甲板用於飛機降落,飛機可以互不幹擾地同時進行起降作業。

  盡管如此,“暴怒”號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飛行甲板。飛機雖能勉強著艦,但由於艦體中部的艦橋、桅桿和煙囪引起的湍流的影響,飛機著艦仍然十分困難。所以,此時的“暴怒”號還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艦。  

  再接再厲的英國人下決心建造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1917年,英國海軍收購了建造中的義大利客輪“羅素伯爵”號(Conte Rosso)將其改裝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HMS Argus I49)。艦上原有的煙囪被拆除,設計人員設計出從主甲板下面通向艦尾的水準排煙道,從而清除了妨礙飛機起降的最大障礙。飛行跑道前後貫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飛行甲板,極大地方便了艦載機的起降作業。這種結構的空母被稱為“平原型”(Flush Deck)。“百眼巨人”號初具了現代空母的雛形。 1918年5月,“百眼巨人”號的改裝工程完工。該艦標準排水量為14,450噸,最大航速20.75節,可搭載飛機20架。同年9月,該艦編入皇家海軍的作戰序列。然而,由於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匆忙入役的“百眼巨人”號尚未來得及接受戰火的洗禮,戰爭便結束了。“百眼巨人”號只能默默地呆在皇家海軍的艦隊中,無法在真正的戰爭中一顯身手。但是,作為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在空母發展史上的開拓性地位是無法抹殺的。

英國海軍“百眼巨人”號



  ☆ 美國海軍的“帶篷馬車”

  1920年,美國海軍選中19,360噸的運煤船“木星”號(USS Jupiter AC-3)來改裝它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艦。1922年,該船完成改裝,被重新命名為“蘭利”號(USS Langley CV-1/AV-3),編號為CV-1。“蘭利”號標準排水量11,500噸,滿載排水量13,000噸,最大航速15.5節,其上鋪設有長165.3米、寬19.8米的全通式飛行甲板,載機34架。

運煤船“木星”號:





美國海軍“蘭利”號




“蘭利”號機庫

  同“百眼巨人”號一樣,“蘭利”號也是一艘典型的平原型空母。艦體最上方是全通式飛行甲板,艦橋則位於飛行甲板的前下方,艦體左舷裝有兩個可收放的煙囪。由於這種怪模怪樣的軍艦是第一次出現在美國海軍的艦隊中,所以被送了一個綽號:“帶篷馬車”(Covered Wagon)。


  “蘭利”號於1922年10月進行了第一次戰鬥機著艦試驗,同年11月,又使用壓縮空氣彈射器進行了艦載機彈射起飛試驗,兩次試驗都取得了成功。1923年,“蘭利”號到各地進行航行展示,並在航行中進行各種作戰系統的試驗。1924年,“蘭利”號被編入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的作戰序列,美國海軍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1942年2月27日,“蘭利”號在執行運送P-40戰鬥機的任務時,在爪哇海被日本海軍的岸基攻擊機擊沉,結束了它不同尋常的一生。

“蘭利”號




在執行運送戰鬥機任務的“蘭利”號




被日軍重創後在棄艦中的“蘭利”號

  ☆ 不甘人後的日本海軍

  日本海軍也一直關注著海軍航空兵和航空母艦的發展,早在1913年,日本海軍就著手將一艘商船“若宮丸”號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1920年,日本海軍又動工建造了本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鳳翔”(Hosho)號,並於1922年年底建成服役,由於該艦在空母發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島狀上層建築,因而被稱為第二代空母。它在“外貌”上已經頗像現代空母了。

  “鳳翔”號全長168米,標準排水量7,470噸,最大航速25節。該艦在甲板前部有大約5度的下傾斜坡,兩部升降機沿飛行甲板中線布置。它打破了第一代空母的“平原型”結構,一個小型島式艦橋被設置在飛行甲板的右舷。三個煙囪可向外側傾倒,以免影響飛機起降作業。

日本海軍“鳳翔”號


  但是經過試驗,日本海軍發現“鳳翔”號的島式結構並不是很合適。由於該艦的飛行甲板比較狹窄,島式建築在起降時顯得非常礙事。為了保證艦載機的安全起降,日本海軍最後拆除了島式建築,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純種空母”又恢復成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空母,這從發展上講是一種倒退。

拆除了艦島的“平原型”空母“鳳翔”號



“鳳翔”號在美國海軍的檔案資料



“鳳翔”號的前舷


“鳳翔”號的機庫

  ☆ 開創歷史先河的“競技神”號

  1918年,英國海軍動工興建“競技神”(HMS Hermes D95)號航空母艦,它在空母發展史中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它的島式結構非常成功,由此一舉奠定了現代航空母艦的基本結構,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英國海軍“競技神”號


  “競技神”號一開始就按照空母標準進行全新設計。它採用封閉式艦首和全通式飛行甲板,一個環繞著煙囪的大型艦島配置在艦體右舷,構成了一個比“鳳翔”號大得多的島式上層建築。由於“鳳翔”號後來放棄了這種結構,“競技神”號實際上是第一艘真正採用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成為各國空母爭相模倣的標準樣版。


  “競技神”號的標準排水量是10,850噸,航速25節,載機20架。後來由於艦載機大小、重量的不斷增加,載機數量減少到15架。它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的艦上配備了強大的火力,4門BL 5.5英吋(140mm)Mk I炮、4門QF 4英吋(102mm)Mk V防空炮和4門QF 3 Pounder Vickers(47mm)炮,主要用於防空作戰,這一點與現代空母注重對空防禦如出一轍。


1942年被日本海軍70架攻擊機擊中40次後在沉沒的“競技神”號


  ☆ 切薩皮克灣的歷史性轟炸

  1921年7月21日,停泊於美國西海岸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的“賓夕法尼亞”號主力艦上雲集了美國海陸軍的高級將領。在不遠處的海面上,靜靜地停泊著三艘靶艦,其中包括排水量22,808公噸的被俘德軍主力艦“奧斯特弗裏斯蘭”號(SMS Ostfriesland)。

德國海軍主力艦“奧斯特弗裏斯蘭”號:


  天空中出現了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六架“馬丁NBS-1”(Martin NBS-1)雙翼轟炸機和一架“亨利-皮治 O/400”(Handley-Page O/400)雙翼轟炸機,每架轟炸機都挂有一枚910公斤(2,000磅)的航空炸彈,在此次試驗的策劃者,美國陸軍航空局副局長米切爾(Billy Mitchell)的親自指揮下向靶艦俯衝。

米切爾


馬丁NBS-1轟炸機


亨利-皮治 O/400轟炸機

  在760米的高空,米切爾下達了投彈的命令。20分鐘的狂轟之後,曾經參加過日德蘭海戰的“奧斯特弗裏斯蘭”號主力艦沉入了海底,兩艘輕量級的驅逐艦也在隨後10分鐘雙雙沉入海底。

“奧斯特弗裏斯蘭”號被擊中

  在“賓夕法尼亞”號上觀戰的將領們被這一壯觀的場景驚得目瞪口呆。在巨艦大炮至上的年代,玩具似的轟炸機竟然輕而易舉地炸沉了海上霸王主力艦,空中力量所蘊含的巨大威力不得不使人嘆服。這一次歷史性的轟炸充分證明了空中力量對於海上作戰的決定性影響。它為航空母艦和海軍飛行員在美國海軍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在空母發展中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3:48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崢 嶸 歲 月 —— 時 勢 創 新 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於1921年11月召開世界第一個國際軍備限制會議——「華盛頓海軍會議」(Washington Naval Conference),美、英、法、意、日、中等九國參與並於1922年2月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Washington Naval Treaty)。條約對各國主力艦和航空母艦規模管制甚嚴,在“巨艦大炮”主義的年代基本上厄殺了新主力艦建造(所謂“十年假期”)。歐美多國更要報廢多艘現存或興建中主力艦來回到配額上限,但英、美、日等剛起步的航空母艦卻多剩餘額,這發展空間對航空母艦的開發,尤其是日後美國海軍的艦隊模式核心從主力艦變遷到空母為都具深遠影響。


  美國海軍利用被迫停建的“南達科它”級(North Dakota)主力艦改建了兩艘航空母艦:“列克星敦”號(USS Lexington CV-2)和“薩拉托加”(USS Saratoga CV-3)號。兩艦於1927年完工。它們的標準排水量為36,000噸,採用全封閉的艦首(Hurricane Bow),全通式飛行甲板長達270米,由艦橋、塔式桅桿和扁平煙囪組成的島式上層建築位於艦右舷。該艦動力裝置為渦輪-電力推進,最大功率156.38百萬瓦,航速34.82節,續航力10節時10,000海哩,可搭載飛機90-120架。該級艦配備了4座雙聯8英吋(203mm)/55倍徑炮和12座單管5英吋(127mm)/51倍徑炮,火力不亞於一艘重巡洋艦。這也是早期大型攻擊空母的共有特徵之一。

美國海軍“南達科它”號主力艦:




美國海軍“列克星敦”號:




美國海軍“薩拉托加”號:



  不甘落後的日本海軍也利用戰鬥巡洋艦改裝了兩艘空母:“赤城(Akagi)”號和“加賀(Kaga)”號。由於為遵守《華盛頓海軍條約》而要改裝成空母的“天城”號戰鬥巡洋艦在東京大地震中被毀,本來興建中但將報廢於《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加賀型主力艦“加賀”號就被轉而改裝頂上。兩艦分別於1927年3月和1928年3月建成服役。“赤城”號的標準排水量為36,500噸,航速31.5節,載機66架+25架後備;“加賀”號全長247.65米,寬32.5米,最大功率95百萬瓦,標準排水量為26,900噸,航速28節,載機90架。這2艘空母均裝有大量各種口徑的火炮。

日本海軍“赤城”號:


日本海軍“赤城”號




日本海軍“加賀”號:


日本海軍“加賀”號


  這兩艘空母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三層甲板設計。上層甲板主要用於飛機降落,上面沒有島式建築;中層甲板與機庫相連,供小型飛機起飛;下層甲板後面也是機庫,供大型飛機起飛。實踐證明這是一種失敗的設計。由於上層甲板沒有島式建築,艦橋只能設在甲板下面,給操艦和作戰都帶來極大不便。下層甲板跑道過短,無法適應高速單翼機的起飛需要。

日本海軍“加賀”號


  日本海軍於1935至1938年間對兩艦進行了改裝。其排水量均有加大,飛行甲板改為一層全通式,並將艦橋上移至主甲板以上,變成了標準的島式艦橋。這樣,除了大量的艦載火炮之外,“赤城”和“加賀”終於具備了現代空母的典型特徵。但需要指出的是,“赤城”號的上層建築被設計在了左舷。這個設計被實踐證明同樣不成功,因此除了後來的“飛龍”號之外,世界上再沒有別的空母進行過這種嘗試。

改裝後“赤城”號的島式艦橋

  英國則利用大型巡洋艦改裝了“勇敢”(HMS Courageous 50)和“光榮”(HMS Glorious 77)兩艘空母,分別於1928年和1930年服役。其標準排水量為19,180噸,航速30節,可搭載飛機48架。

英國海軍“勇敢”號:


英國海軍“勇敢”號



英國海軍“光榮”號:


英國海軍“光榮”號



  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1萬噸以下的艦隻不屬主力艦及空母定義約束,亦未受“十年假期”新艦建造限制,因此日本海軍便捕捉這個漏洞建造了一艘排水量8,000噸的小型空母“龍驤”號(Ryujo),後又將其排水量增大到10,600噸以上,載機37架。美國海軍也建造了1艘排水量14,576噸的“遊騎兵”號(USS Ranger CV-4)空母。1936年12月31日,《華盛頓條約》期滿失效,世界海軍列強又展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

日本海軍“龍驤”號:


日本海軍“龍驤”號



美國海軍“遊騎兵”號:


美國海軍“遊騎兵”號



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最大的空母“遊騎兵”號: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4:26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崢 嶸 歲 月 —— 釋 疆 風 雲 湧

  1934年,美國海軍動工建造“約克城”級(Yorktown)大型空母“約克城”號(USS Yorktown CV-5)和“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6),並分別於1937年和1938年建成服役。該級空母全長251.38米,寬33.38米,標準排水量19,800噸,滿載排水量25,500噸,功率89百萬瓦,航速32.5節,15節時續航力為12,500海哩。“約克城”級的飛行甲板全長244.5米,寬26.2米,裝有3具飛機彈射器和3台升降機,搭載飛機80至90架。比之“遊騎兵”號,該級空母增加了防護裝甲,其生存力大為增強。位於右舷的艦橋與煙囪組成一體化島式上層建築,防空炮平台位於飛行甲板兩舷前後,這成為美國後續空母的典型布局。1938年,美國又動工了該級第三艘“大黃蜂”號(USS Hornet CV-8),並於1941年10月20日入役,剛好趕上太平洋戰爭。

美國海軍“約克城”號:


美國海軍“約克城”號


美國海軍“約克城”號




美國海軍“企業”號:


美國海軍“企業”號


美國海軍“企業”號



建造中的美國海軍“大黃蜂”號:




建造中的“大黃蜂”號


建造中的“大黃蜂”號


建造中的“大黃蜂”號



美國海軍“大黃蜂”號


美國海軍“大黃蜂”號


美國海軍“大黃蜂”號

美國海軍“大黃蜂”號


  二戰中的另一個空母大國日本在這一時期的傑作是“雙龍”和“雙鶴”。1937完工的“蒼龍”號(Soryu)標準排水量15,900噸,航速34.5節,可載機73架,設有3台飛機升降機,島式上層建築也移到了右舷。1939年完工的“飛龍”號(Hiryu)是“蒼龍”的擴大型,其標準排水量達到了17,300噸,可載飛機73架,更適應艦載飛機大型化、高速化的要求,指揮設施也更為先進,但它的島式上層建築設在了左舷。這兩艦都配備了大量防空炮,但都存在著艦體防護能力薄弱的缺陷。它們的飛行甲板和其它重要部位的裝甲只可防驅逐艦或巡洋艦的主炮轟擊,對於海軍航空兵使用的重磅炸彈就顯得過於薄弱了。

日本海軍“蒼龍”號:




日本海軍“飛龍”號:



  1941年8月和9月,“翔鶴”(Shokaku)和“瑞鶴”號(Zuikaku)空母分別完工。這是日本海軍不受任何限制精心設計的大型空母。其標準排水量為25,675噸,航速34.2節,18節時續航力9,700海哩,可載機84架,有3部飛機升降機。由於日本海軍艦載機重量較輕,所以艦上沒有裝備彈射器,在飛行甲板上裝有11根捕捉索。“翔鶴”級加裝了堅固的防護裝甲,生命力大為增強,島式上層建築設在右舷,其上裝備了雙聯八九式12.7cm/40倍徑防空炮8座、三聯九六式25mm/60倍徑防空炮12座。這兩艘空母的整體作戰水平不不亞於美英同級艦。

日本海軍“翔鶴”級



日本海軍“翔鶴”號



日本海軍“瑞鶴”號


  英國海軍於1938年建成了標準排水量22,000噸的“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 91)大型空母。該艦採用了全封閉式艦首和較高的幹舷,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飛行甲板為強力式,其前端裝有2台液壓式彈射器。該艦設有2個封閉式機庫,共載飛機25架,精心的設計和合理的布局使“皇家方舟”號被譽為“現代空母的原型”。從“暴怒”號到“百眼巨人”號再到“皇家方舟”號,英國海軍空母一直走在世界各國的前面。

“皇家方舟”號剛下水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


  1937年,英國海軍又開始建造2艘“卓越”級(Illustrious)空母。首艦“卓越”號(HMS Illustrious 87)於1940年5月建成入役。其後續艦“獲勝”號(HMS Victorious R38)、“勁威”號(HMS Formidable 67)、“不屈”號(HMS Indomitable 92)和改型艦“剛狠”號(HMS Implacable R86)、“無累”號(HMS Indefatigable R10)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中陸續服役。“卓越”號長約226米,寬約29.2米,標準排水量23,000噸,航速31節。該艦的突出特點是極為重視軍艦的防護能力,它是世界上第一艘在飛行甲板和機庫下面都設有裝甲防護的空母。由於裝甲重量的限制,它只能安排一層機庫,因此只能載機36架。艦上還裝有8座雙聯QF4.5英吋(113mm)Mk I防空炮、6座八聯QF 2 pounder Mk VIII 40mm防空炮和一部792雷達,是當時相當先端的防空配置。

英國海軍“卓越”號:


英國海軍“卓越”號


英國海軍“卓越”號



英國海軍“獲勝”號:




英國海軍“勁威”號:


英國海軍“勁威”號



英國海軍“不屈”號:


英國海軍“不屈”號



英國海軍“不屈”號


英國海軍“不屈”號



英國海軍“剛狠”號:


英國海軍“剛狠”號



英國海軍“無累”號:


英國海軍“無累”號


  但空母在強國中的發展並不平衡。德國在戰前過分注重空軍,遲至1936年才動工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齊柏林伯爵”號(Graf Zeppelin)。二戰爆發後,德國海軍的重心轉到了潛艇上,已下水但尚未運作完整的“齊柏林伯爵”號空母被擱置。意大利軍方更是一直忽視空母的重要性。1925年,意海軍做出決定:不建造任何空母,空母也就沒能出現在亞平寧半島。法國倒是對空母進行了較充分的研究,並於1938年動工建造排水量為18,000噸的“霞飛”號(Joffre)空母。但由於二戰剛開始法國就很快戰敗,“霞飛”號自然泡了湯,二戰前法國最終未能擁有航空母艦。

德國海軍“齊柏林伯爵”號


德國海軍“齊柏林伯爵”號


德國海軍“齊柏林伯爵”號


德國海軍“齊柏林伯爵”號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4:59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時 代 降 臨 —— 鋒 芒 現 歐 洋

  ★ 奇襲塔蘭托
  1940年11月11日,滿載著“劍魚”式(Fairey Swordfish)攻擊機的英國“卓越”號航空母艦帶領展開“判斷”行動(Operation Judgement),目的是為打擊困擾盟軍北非戰綫補給航運的意大利海軍重要軍港,位於地中海的塔蘭托(Taranto)。

意大利海軍塔蘭托軍港:



  20時35分,第一浪攻擊-12架“劍魚”攻擊機在威廉森海軍少校的率領下從艦上起飛。其中6架各挂載1枚545公斤的航空魚雷,其餘6架各挂載4-6枚112公斤的航空炸彈。23時02分,空中突擊開始。6架挂載魚雷的“劍魚”直撲主力艦,挂載航空炸彈的“劍魚”負責攻擊巡洋艦、驅逐艦和碼頭設施。

“劍魚”式攻擊機:



112公斤的航空炸彈:


  21時20分,第二浪攻擊9架“劍魚”在黑爾海軍少校率領下起飛。23時55分攻擊開始。其中5架挂載魚雷的“劍魚”再次向意軍主力艦發起了猛烈攻擊。至12日淩晨,得勝而歸的“劍魚”一架架返回了“卓越”號空母。除2架被擊落以外,其餘的“劍魚”均安全返航。

  空襲塔蘭托之戰,英國海軍出動了21架老式的“劍魚”攻擊機,僅僅用了65分鐘的時間,就擊沉、重創了意大利海軍3艘主力艦、2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幾乎使其折兵一半。此戰大顯空母實力,成為空母發韌之初的經典之戰。


  ★ 截殺“俾斯麥”

  “俾斯麥”號(Bismarck)主力艦是德國海軍的王牌,它火力強大,防護堅固,對盟國在大西洋上的行動構成巨大威脅。1941年5月19日,該艦在護航艦隊的保護下悄然出海。得知消息的皇家海軍決定集中全力鏟除這個心腹之患。

德國海軍“俾斯麥”號


德國海軍“俾斯麥”號


德國海軍“俾斯麥”號


  5月24日,英德海軍在冰島西南海域首次交戰,英方的“胡德”號(HMS Hood 51)戰鬥巡洋艦被擊沉,“俾斯麥”號也被擊傷。為報“一箭之仇”,皇家海軍的集中了包括“獲勝”號航空母艦在內的大批戰艦再次圍攻“俾斯麥”。“獲勝”號上的9架“劍魚”式戰鬥機在埃斯蒙德(Eugene Esmonde)海軍少校的率領下起飛出擊。激戰中,一架“劍魚”發射的航空魚雷擊中了“俾斯麥”號的右舷中部。雖然這點傷不足以讓”俾斯麥”號沉沒,但泄露出的大量燃油卻暴露了自己的行蹤。

英國海軍“胡德”號:


英國海軍“胡德”號


“獲勝”號的“劍魚”攻擊機準備出發截擊俾斯麥”:


  5月26日11時,苦苦搜尋中的皇家海軍終於發現了獵物的蹤跡。大型空母“皇家方舟”號承擔了攻擊任務。不幸的是,第一浪攻擊誤擊了本方的“謝菲爾德”號(HMS Sheffield C24)巡洋艦。20時55分,第二波的15架“劍魚”又投入了攻擊。多枚魚雷擊中了“俾斯麥”號,其中一枚擊中尾舵的魚雷使其喪失了機動能力,這對該艦的打擊是致命的。隨後趕來的皇家海軍主力艦最終將其擊沉。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及其“劍魚”攻擊機:


  盡管是巨艦大炮最後擊沉了“俾斯麥”號,但關鍵時刻是航空母艦起到了重要作用。“獲勝”號的攻擊拖慢了它,“皇家方舟”號的攻擊對它進行了致命一擊。主力艦所攻擊的,不過是一艘已經喪失了機動能力的“垂死之艦”。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5:42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時 代 降 臨 —— 血 戰 震 亞 太

  ☆ 偷襲珍珠港

  1941年11月22日,日本海軍的機動部隊在擇捉島的單冠灣集結完畢,它的目的是偷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重要基地--珍珠港(Pearl Harbor)。六艘大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翔鶴”號、“瑞鶴”號、“蒼龍”號、“飛龍”號在十餘艘其它艦只的配合下,悉數披甲出征。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 山本五十六上將 — 攻擊珍珠港計畫的核心人物


“機動部隊”— 第一航空艦隊及第一航空戰隊司令 南雲忠一中將

日本海軍作戰行動:




  12月7日6時15分,由49架掛800公斤穿甲炸彈的九七式(中島 B5N)轟炸機、40架掛九一式魚雷的九七式轟炸機、51架掛250公斤炸彈九九式(愛知 D3A)俯衝轟炸機和43架零式(三菱 A6M)戰鬥機共183架飛機組成的第一浪攻擊從六艘空母上起飛,向珍珠港發進。7時40分,日機在美國海軍毫無戒備的情況下投入攻擊。大約一個小時之後,第二浪81架九九式俯衝轟炸機、54架九七式轟炸機和36架零式戰鬥機共171架飛機又接踵而至,這次攻擊同樣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

日本海軍九七式(中島 B5N)轟炸機


日本海軍九九式(愛知 D3A)俯衝轟炸機


日本海軍零式(三菱 A6M)戰鬥機


日本海軍攻擊機正準備向珍珠港出發:


日本海軍攻擊機正準備向珍珠港出發


珍珠港正在被攻擊中:


  這次由空母“一手包辦”的大偷襲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戰果。美軍共有4艘主力艦:“亞利桑那”號(USS Arizona BB-39)、“奧克拉荷馬”號(USS Oklahoma BB-37)、“西維珍尼亞”號(USS West Virginia BB-48)、“加利福尼亞”號(USS California BB-44)、1艘水雷艦“奧加拿”號(USS Oglala CM-4)和1艘訓練艦“猶他”號 (USS Utah AG-16)被擊沉,另有4艘主力艦:“內華達”號(USS Nevada BB-36)、“賓夕凡尼亞”號(USS Pennsylvania BB-38)、“馬里蘭”號(USS Maryland BB-46)、“田納西”號(USS Tennessee BB-43)、3艘巡洋艦“海倫拿”號(USS Helena CL-50)、“檀香山”號(USS Honolulu CL-48)、“羅利”號(USS Raleigh CL-7)、4艘驅逐艦“卡冼”號(USS Cassin DD-372)、“唐斯”號(USS Downes DD-375)、“夏吾”號(USS Helm DD-388)、“兆奧”號(USS Shaw DD-373)、1艘水上飛機艦“卻替斯”號(USS Curtiss AV-4)和1艘維修艦“偉斯圖”號(USS Vestal AR-4)被重創,總計損毀艦艇40餘艘,被毀飛機350架,陣亡兵士2,354名,喪生平民48人,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而日軍付出的代價卻是微不足道,僅僅損失艦載機29架(<10%機隊)、5艘侏儒潛艇及65名人員。

美國海軍主力艦“加利福尼亞”號被擊沉:


美國海軍主力艦“加利福尼亞”號被擊沉



美國海軍主力艦“亞利桑那”號被擊沉:


美國海軍主力艦“亞利桑那”號被擊沉




美國海軍主力艦“西維珍尼亞”號被擊沉;後面是“田納西”號:



左至右:“西維珍尼亞”號;“田納西”號;“亞利桑那”號;“內華達”號:



美國海軍主力艦“內華達”號被重創:



美國海軍驅逐艦“兆奧”號爆炸:



美國海軍驅逐艦“唐斯”號(左)及“卡冼”號(右);背後是主力艦“賓夕凡尼亞”號:


  日軍偷襲珍珠港大獲全勝,繼英軍奇襲塔蘭托之後又一次體現了航空母艦的巨大威力,它徹底摧毀了各國海軍殘存的“巨艦大炮”至上的陳舊觀念,航空母艦也由此取代主力艦成為現代海戰的主角。時至今日,空母的海上霸主地位仍無可動搖。







日軍侏儒潛艇殘骸: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6:23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時 代 降 臨 —— 血 戰 震 亞 太

  ☆ 險絕轟東京

  珍珠港偷襲得手五個月後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勢如破竹,剛參戰的美國為了振奮士氣及動搖日本民心和打擊日軍對本土防衛的信心,機密籌劃了名為“杜立德突襲”(Doolittle Raid)的史無前例行動。這項極度艱險突襲由著名飛行家及飛機工程師杜立德(James "Jimmy" Doolittle)中校策劃並親自領導飛行。

  計劃準備派遣空母潛入至離日本480海哩的相對安全海域時,放出16架屬陸軍航空隊的B-25B“米切爾”(Mitchell)中型轟炸機空襲東京。由於B-25B轟炸機無法在空母降落,完成空襲的“杜立德機隊”必須冒險折往1,100海哩外,位於中國浙江省衢州機場漏夜着陸,並迅速加油再轉飛重慶國民政府的。

  1942年4月2日,主導空襲的“大黃蜂”號空母搭載着“杜立德機隊”從美國加州三蕃市附近的海軍基地出發。幾日後“大黃蜂”號與其姊妹艦“企業”號及14艘艦隻組成的護航艦隊會合,由海軍中將海爾賽(William F.Halsey)指揮的“第16號特遣隊”(Task Force 16)正式開始“杜立德突襲”行動。

杜立德中校(左)及“大黃蜂”號空母艦長密茲卓上校(右)和“杜立德機隊”飛行員


  1942年4月18日,“第16號特遣隊”駛至離日本尚有650海哩時被日軍巡邏艇“日東丸”察覺。雖然美軍艦隻迅速擊沉“日東丸”,但艦隊司令官(正確地)相信日艇已通訊匯報美軍艦隊位置,因此“杜立德突襲”務必立即提早展開。包括杜立德中校的80名飛行員火速登上16部“米切爾”轟炸機起飛,全程俯伏低飛至東京並最終成功轟炸所有目標物。至於“杜立德機隊”的回航命運就因行動計劃被倉卒打亂而大有迴異。大多數飛行員都分別在浙江、江西,或在浙閩、浙皖邊境因燃料耗盡而棄機跳傘,8名更被日軍捕獲及殺害。

東京途中遇上驚濤駭浪的“大黃蜂”號:


東京途中遇上驚濤駭浪的“大黃蜂”號



護航艦隊的“企業”號:



“大黃蜂”號上密麻麻的B-25B機群:


“大黃蜂”號上密麻麻的B-25B機群


“大黃蜂”號上密麻麻的B-25B機群



“杜立德機隊”起飛:


“杜立德機隊”起飛




第一架B-25B轟炸機起飛:杜立德親自駕駛的“杜立德機隊”一號機:




近似配發給“飛虎隊”飛行員的“杜立德機隊”“命票”(Blood Chit):



在中國獲救的杜立德中校及機員:


在中國獲救的“杜立德機隊”飛行員


在中國獲救的“杜立德機隊”飛行員


  儘管空襲未對東京造成嚴重破壞,“杜立德突襲”仍是一個使日本震驚和羞辱的打擊,更帶有多個始料未及的連鎖影響:令日軍抽調正在印度洋大破英軍艦隊和領地的“第一航空艦隊”回防日本海域,紓緩英軍印緬戰區的重大壓力;而B-25B陸降轟炸機不尋常的出現亦令日軍對空襲來源大感困惑,鞏固了日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山本五十六急先入侵中途島的信念,間接地加快了日本海軍的末落。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6:55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時 代 降 臨 —— 血 戰 震 亞 太

  ☆ 覓獵珊瑚海

  為鞏固“大日本帝國”南太平洋的防衛佈置,日本海軍繼續南下,日軍第四艦隊司令長井上成美中將負責指揮“MO作戰”,準備攻佔莫爾茲比港(Port Moresby)和圖拉吉島(Tulagi),從而獲得重要空中戰略優勢,再用之攻下新喀里多尼亞、斐濟及薩摩亞,全面切斷往澳洲的美國補給和聯繫。

日本海軍第四艦隊司令長井上成美中將

  在1942年4月美軍已破解了85%日本海軍電訊泛用的“D”暗碼(美軍代號:JN-25B),因此早已探識“Mo作戰”情報。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尼米茲(Chester Nimitz)海軍上將決定派遣美軍太平洋艦隊全四艘空母傾囊而出截擊。礙於剛參戰“杜立德突襲”,包括“大黃蜂”號與“企業”號的“第16號特遣隊”正在回航珍珠港補給途中,唯有先派美國海軍少將弗萊徹(Frank J. Fletcher)指揮,由“列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分別帶領組成的“第11號特遣隊”(Task Force 11)及“第17號特遣隊”(Task Force 17)赴戰。

美國海軍“第17號特遣隊”司令弗萊徹少將

  5月3日至4日間,日軍攻佔圖拉吉島,但7艘艦隻遭美軍艦載機突襲擊沉。美軍空母的到臨令日軍決心派遣海軍少將高木武雄指揮的空母攻擊艦隊進入珊瑚海(Coral Sea)搜獵盟軍艦隊,並藉此一舉殲滅美軍全部空母。5月6日,美國海軍少將弗萊徹將“第11號特遣隊”及澳、美聯合的“第44號特遣隊”拼入“第17號特遣隊”,統率迎戰日軍。

日本海軍“MO作戰”第五航空戰隊(空母攻擊艦隊)司令高木武雄中將

雙方參戰軍力比對
日軍:2艘大型空母、1艘小型空母、9艘巡洋艦、15艘驅逐艦、5艘掃雷艦、2艘佈雷艦、2艘反潛艦、3艘炮艇、1艘油船、1艘水上飛機母艦、12艘運兵船、127架艦載機

美軍:2艘大型空母、9艘巡洋艦、13艘驅逐艦、2艘油船、1艘水上飛機母艦、128架艦載機

  1942年5月7日上午7時22分日軍“翔鶴”號空母的偵察機報告在日軍空母攻擊艦隊以南163海哩外發現了美軍空母及其艦隊。報告在7時45分獲另一偵察機二度確認,因此攻擊艦隊副司令原忠一少將深信美軍空母群主力已被尋出,於8時正從“翔鶴”和“瑞鶴”號發放36架“九九式”俯衝轟炸機、24架魚雷機及18架“零式”戰鬥機進攻。但其實報告只是誤認了“第17號特遣隊”的一支駛往增援澳洲地面部隊的分隊“第17.3號任務組”(Task Group 17.3),當中並無空母。

  同日上午8時20分,日軍“古鷹”號重巡洋艦(屬於五藤存知中將準備攻佔莫爾茲比港的艦隊)的偵察機報告在高木武雄空母攻擊艦隊西北方發現了美軍空母群。兩份的矛盾偵察報告令高木武雄感到困惑,唯有考量美軍空母群可能已一分為二行動,因此原忠一的進攻機群依舊行事,但“翔鶴”和“瑞鶴”號空母艦隊就轉航西北迎戰美軍。9時15分,原忠一的機群到達美軍艦隊位置但遍尋不獲任何空母。

  同日上午8時15分,經過三日互捉迷藏般的空中偵察,美軍“約克城”號空母的偵察機在“第17號特遣隊”西北方225海哩外發現了1艘日軍空母及其艦隊。上午10時13分,美軍22架TBD“破擊者”(Devastator)魚雷機、53架SBD“無畏”(Dauntless)俯衝轟炸機和18架F4F“野貓”(Wildcat)戰鬥機已在向日軍艦隊進發途中,最新報告確認日軍空母為五藤存知艦隊的“祥鳳”號(Shoho)輕型空母。

美軍SBD“無畏”俯衝轟炸機:


美軍SBD“無畏”俯衝轟炸機



美軍TBD“破擊者”魚雷機:


美軍TBD“破擊者”魚雷機


美軍TBD“破擊者”魚雷機



美軍F4F“野貓”戰鬥機:


美軍F4F“野貓”戰鬥機



  10時40分,美軍機群鎖定五藤存知艦隊的位置並開始集中攻擊“祥鳳”號。“列克星敦”號的機群首勢先攻,以1枚1,000磅炸彈和5枚魚雷命中並擊殘“祥鳳”號,為珊瑚海戰事揭開了序幕。

日軍“祥鳳”號被擊中:


日軍“祥鳳”號被擊中


  10時51分,“翔鶴”號的偵察機組員頓悟錯認美軍空母群,但已鑄成大錯。高木武雄終於確知美軍空母群全部位處五藤存知艦隊與其艦隊之間,原忠一的機群於11時15分緊急折返。

  11時正,“約克城”號的機群接繼攻擊,再以11枚1,000磅炸彈和至少2枚魚雷擊中停頓焚燒中的“祥鳳”號。最後該艦於11時35分沉沒,美軍在太平洋空母對戰中首開記錄。

  5月8日上午8時20分,經過一夜的重新部處後,雙方偵察機幾乎同時互相再發現對方空母。自9時15分開始,美軍艦隊發放了66架艦載機,而日軍空母則發放了69架艦載機交鋒。

  10時57分,“瑞鶴”號正隱閉於密雲和暴雨中,故“約克城”號的機群選定集中攻擊距隔0.6英里外的“翔鶴”號,以2枚1,000磅炸彈重創該艦。11時30分,“列克星敦”號的機群到埗,再以1枚1,000磅炸彈擊中“翔鶴”號。12時10分,已喪失作戰能力的“翔鶴”號獲准撤退。

日軍“翔鶴”號被擊中:


日軍“翔鶴”號被擊中



  11時13分,早時從“瑞鶴”和“翔鶴”號上起飛的日軍艦載機也向美軍空母發起了攻擊。11時20分,“列克星敦”號被2枚“九一式”魚雷擊中,其後再被2枚炸彈擊中引起大火。雖然大火於12時33分撲滅,但隨後因泄漏燃料造成的三個連串大爆炸逼使艦長於15時17分下令棄艦。被疏散後的“列克星敦”號最終在19時15分被美軍艦隻5枚魚雷自行擊沉。

美軍“列克星敦”號被擊中焚燒:



正在棄艦中的“列克星敦”號:



  11時27分,日軍1枚551磅半穿甲炸彈落在“約克城”號甲板正中,並向下穿透四層船艙後在飛機庫爆炸,導致嚴重結構損壞。隨後12次的近擊亦嚴重損壞艦身,不過日軍卻未能把握有利時機追擊,使“約克城”號最後得以幸免於難。

美軍“約克城”號被擊中損毀:


美軍“約克城”號被擊中損毀


戰役損失結果比對
日軍:1艘小型空母沉沒、1艘驅逐艦沉沒、3艘小型艦隻沉沒、1艘大型空母重創、1艘驅逐艦重創、2艘小型艦隻重創、1艘運兵船重創、92架艦載機損失、966人陣亡

美軍:1艘大型空母沉沒、1艘驅逐艦沉沒、1艘油船沉沒、1艘大型空母重創、69架艦載機損失、656人陣亡

  珊瑚海大戰是航空母艦之間的第一次相互交鋒,交戰雙方在大約10萬平方公哩的海域激鬥了整整5天,除了艦載機外雙方艦隊卻自始至終沒有正面接觸,開創了世界海戰史上的嶄新作戰形式。

珊瑚海大戰 實線:美軍艦隊航線        虛線:日軍艦隊航線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時 代 降 臨 —— 血 戰 震 亞 太

  ☆ 決戰中途島

  中途島(Midway Atoll)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孤小環礁,但卻是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美國海軍前哨基地。為鞏固“大東亞共榮圈”的南太平洋勢力及消除美軍艦隊對日本本土的威脅,日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山本五十六認為必須攻奪中途島,並藉此設伏誘出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然後一舉殲滅美軍太平洋艦隊餘下的2艘空母(日軍以為“約克城”號已沉),稱之為“MI作戰”。

  日本海軍派遣聯合艦隊的第一、第二及第五艦隊進行“MI作戰”。第一艦隊的主攻空母群,南雲忠一中將的“機動部隊”(第一航空艦隊)包括擁有“赤城”、“加賀”的“第一航空戰隊”及擁有“飛龍”、“蒼龍”的“第二航空戰隊”共4艘大型空母、2艘主力艦、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及12艘驅逐艦、248架艦載機及16架水上飛機。

  “南雲機動部隊”後方300海哩是聯合艦隊司令長山本五十六親自指揮的第一艦隊主力,有包括“大和”號的3艘主力艦、1艘小型空母、1艘輕巡洋艦、22艘驅逐艦、2艘水上飛機母艦。

  近藤信竹中將的第二艦隊殿後,擁有1艘小型空母、2艘主力艦、4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8艘驅逐艦、5艘油船、1艘維修艦。其餘艦隻屬則第五艦隊,遠在中途島北面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執行次要的“AL作戰”。

  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尼米茲派遣迎戰的美軍有“第17號特遣隊”及“第16號特遣隊”,加上127架駐中途島的陸降機。弗萊徹少將指揮的“第17號特遣隊”有負傷的“約克城”號空母、2艘重巡洋艦、6艘驅逐艦。斯普魯恩斯少將(Raymond A. Spruance)的“第16號特遣隊”有“企業”號、“大黃蜂”號、5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9艘驅逐艦、5艘油船。

美國海軍“第16號特遣隊”司令斯普魯恩斯少將

雙方參戰軍力比對
日軍:4艘大型空母、1艘小型空母(缺陣)、7艘主力艦(2艘出戰)、10艘重巡洋艦(2艘出戰)、5艘輕巡洋艦(1艘出戰)、42艘驅逐艦(13艘出戰)、4艘掃雷艦(3艘出戰)、3艘反潛艦(2艘出戰)、15艘潛艇、3艘炮艇、14艘油船(5艘出戰)、2艘彈藥艦、1艘維修艦、12艘運兵船、2艘水上飛機母艦、248架艦載機、16艘水上飛機

美軍:3艘大型空母、6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13艘驅逐艦、19艘潛艇、9艘炮艇、2艘油船、233架艦載機、127架駐中途島的陸降機

  縱使日本艦隊有規模上的優勢,但飛機數量卻不足,加上日軍連翻的關鍵失誤使戰役變成海戰史上最震愕的決定性打擊。日軍的失敗禍根早於年前種下:鑑於對日軍電訊泛用的“D”暗碼過度自信,即使美軍多次“神奇地”在最適當時間地點出現搗截井上成美的“MO作戰”,亦未察覺暗碼已被破解。因此美軍不僅早已獲悉山本五十六的秘密行動目標是中途島,更判準日期為6月4或5日;甚至連日本海軍“機動部隊”的作戰序列(Order of Battle)亦已到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尼米茲之手。

日本海軍電訊泛用的“D”暗碼

  山本五十六的主要戰略失誤是:
  1.)對敵情判斷淺率,漠視美軍飛行員在珊瑚海顯示的剛強技術與志決,而致編排過度複雜的中途島作戰方案,令艦隊分散至無法互相支援;
  2.)太平洋征戰計劃主次不分,既早於4月已決定在中途島與美軍太平洋艦隊決戰,卻又節外生枝分散空母資源,投入5月在珊瑚海的次要“MO作戰”,導致“翔鶴”和“瑞鶴”號無法參戰中途島。而在中途島“MI作戰”同時又在阿拉斯加另起干戈,進行阿留申群島“AL作戰”就是另一例證。

  1942年6月3日上午12時30分,駐中途島的B-17“空中堡壘”(Flying Fortress)重型轟炸機首先開攻。6月4日清晨4時30分,“南雲機動部隊”發放了36架“九九式”俯衝轟炸機、36架“九七式”魚雷機及36架“零式”戰鬥機向中途島進發。6時20分日軍機群到埗轟炸,在中途島駐守的海軍陸戰隊只有落伍的F4F-3“野貓”戰鬥機和過時的F2A-3“水牛”(Buffalo)戰鬥機作攔截,因此機隊損失重大。但礙於島上防空炮火凌厲精準,日軍是次攻勢不單未能摧毀美軍基地,反而被擊落了達中途島日機損失總數三份之一的戰機。

駐中途島的美國海軍F2A-3戰鬥機:



駐中途島的美國海軍F4F-3戰鬥機:


  同日7時15分,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南雲忠一貢獻了日軍第一個致命戰術失誤,即違背山本五十六的指令,而下令將收作艦擊用的全數約120架後備機群改裝上地擊炸彈,準備作第二浪中途島空襲。35分鐘後,日軍偵察機報告在“南雲機動部隊”以東發現龐大美軍艦隊,南雲忠一立即中止裝彈命令並要求偵察機探查美軍艦隊構組。又過40分鐘,偵察機證實美軍艦隊(第16號特遣隊)的單一空母。

  8時20分,南雲忠一墮入困局,因墨守成規的編序部處而喪失了寶貴的時間,突擊美軍的難求機會已逝:
  1.)耽誤了40分鐘確認美軍艦隊中的空母,致與返航機群的回收撞上時間。而返航中的中途島攻擊機群因燃料耗盡必須立即降落,否則就要報廢於汪洋。
  2.)按程序清空甲板再發放後備機群需要額外30至45分鐘去部處。
  3.)前後浪費了45分鐘的錯誤裝彈使只有半數的後備機群有適當彈藥攻擊美軍艦隊。
  4.)日軍空母準則要求一致構備完整才可出擊,而南雲忠一自始至終按序行事未能變通。

  雖然南雲忠一的決策失誤對第一航空艦隊的其後厄運無甚相干,然而最後卻導致日本海軍的災難性戰果。

  美軍方面早於清晨已發現“南雲機動部隊”,斯普魯恩斯指揮的“企業”號與“大黃蜂”號和弗萊徹的“約克城”號空母分別於7時及8時發放攻擊機群。

“大黃蜂”號發放攻擊機群:


“大黃蜂”號發放攻擊機群


“大黃蜂”號發放攻擊機群



  主導第一浪攻擊的斯普魯恩斯認為消除敵方空母是自身空母的不二求存關鍵,而諷刺地,他視先發制人的價值高於部處完整但費時的攻勢。因此美軍攻勢零散效弱但持續擾纏,打斷了日軍發動反擊的節奏。

  1942年6月4日上午9時20分到9時40分,分別屬於“大黃蜂”號的VT-8(15架)、“企業”號的VT-6(14架)和“約克城”號的VT-3(13架)TBD“破擊者”魚雷機隊尋出日本艦隊並果敢地發動了攻擊,但因美軍Mark 13魚雷的性能弱點卻全部落空。而缺乏戰鬥機護航的42架航魚雷機亦付出了沉重的代價:VT-8全軍覆沒、VT-6剩4機而VT-3只二機幸免。不過這看似無謂的犧牲卻是戰役的關鍵轉捩點。

  10時正,缺乏紀律的日軍戰鬥空巡(Combat Air Patrol "CAP")戰鬥機為追擊容易獵物 — 美軍魚雷機,而疏忽自身護航職責,全部飛離艦隊向東南追逐。10時22分,兩隊由麥格斯基中校(C. Wade McClusky, Jr.)率領的SBD“無畏”俯衝轟炸機,“企業”號的VB-6機隊和“約克城”號的VB-3機隊在機緣巧合下發現空中掩護蕩然無存的日軍空母,隨即發動美軍第二浪攻勢。

麥格斯基中校(右)

  麥格斯基的攻擊時値日軍空母最忙亂脆弱時刻,甲板鋪滿:
  1.)南雲忠一滿載彈藥和準備發放的攻擊機群
  2.)早前急忙調換的眾多炸彈及魚雷
  3.)為回收機群加油的燃料喉管

  6分鐘內,“加賀”和“蒼龍”已焚燒失效,“赤城”亦重創癱瘓,日軍戰况急轉直下。三艘廢棄空母最終都被日軍自行毀滅(“蒼龍”於19時13分、“加賀”於19時25分、“赤城”於6月5日5時20分)。

日軍“赤城”號:


正被美軍B-17轟炸機攻擊的日軍“赤城”號:



正被美軍B-17轟炸機攻擊的日軍“蒼龍”號:


日軍“加賀”號:


  1942年6月4日10時50分,僅剩下的“飛龍”號空母向美軍發動火速反擊,美軍的“約克城”號被重創,但搶修組在一小時內就將空母修補至運作狀態。日軍本應打算擊沉美軍兩艘空母以扯平“加賀”和“蒼龍”的損失,所以派出“飛龍”號第二浪攻勢直指“企業”號(日軍又以為“約克城”號已沉)。但12時45分時,當日機遇上復原奇快的“約克城”號時將其誤認並再度重創,免了“企業”號一劫。“約克城”號最後於6月7日7時01分沉沒。

美軍“約克城”號被攻擊:


美軍“約克城”號被攻擊


美軍“約克城”號被擊中後傾側:



  6月4日17時03分,“飛龍”號自己最後也沒有逃脫覆滅的下場。在被“企業”號及“約克城”號的俯衝轟炸機群命中4枚1,000磅炸彈後,“飛龍”號連夜焚燒並於6月5日早上1時58分大爆炸。5時10分,日本海軍自行發射魚雷毀滅“飛龍”號。6月5日早上9時12分,“第二航空戰隊”司令山口多聞少將決定與“飛龍”號共沉,令日軍失去一員主將。

正被美軍B-17轟炸機攻擊的日軍“飛龍”號:


被擊中焚燒的日軍“飛龍”號:



戰役損失結果比對
日軍:4艘大型空母沉沒、1艘重巡洋艦沉沒、1艘重巡洋艦重創、1艘驅逐艦損壞、248架艦載機損失、3,057人陣亡

美軍:1艘大型空母沉沒、1艘驅逐艦沉沒、150架戰機損失、307人陣亡

  中途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是世界海戰史上一場空前絕後的空母大戰,雙方對空母的運用程度都已登峰造極。美軍最終以損失1艘空母的代價摧毀了4艘日軍大型空母,而日軍更喪失大批實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太平洋戰場的形勢從此產生逆轉,日軍開始墮入萬劫不復之絕境。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8:11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時 代 降 臨 —— 血 戰 震 亞 太

  ☆ 孤注呂宋海

  1943年9月,日本帝國海軍司令部忖量反攻時機已成熟,決意投入全支聯合艦隊與美國海軍進行一場果斷大決戰,藉此一舉剿滅美軍太平洋艦隊。到1944年春天,行動方案已具體化落實。同時,美軍“跳島戰術”的連番報捷令盟軍節節逼近孤立太平洋日軍的目標。5月3日,日軍“A-Go作戰”(あ号作戦)正式定案,只等美軍再次“跳島”便出擊。因“A-Go作戰”預計美軍會進攻加羅林群島(Caroline Islands)或帛琉(Palau),所以日本海軍可依賴週遭島嶼上日軍基地的陸降機來彌補空母攻擊力的不足。

  意外地,美軍在6月12日開始空襲更荒遠但靠近日本的馬利安納群島(Mariana Islands),緣因該地點是新服役、並能直達日本本土的B-29“超級空中堡壘”(Superfortress)遠程轟炸機的理想中繼機場,有利於展開空襲日本行動。

美軍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


  6月13日,美軍空襲群島南端的塞班島(Saipan)並於2日後成功登陸。6月16日,日軍由小澤治三郎中將統領包括9艘空母的聯合艦隊在呂宋海西完成集結,“A-Go作戰”正式展開。

美國海軍陸戰隊搶灘登陸塞班島:


美國陸軍增援部隊登陸塞班島:


日軍“A-Go作戰”第一機動艦隊司令小澤治三郎中將:


呂宋海大戰 -- “馬利安納射火雞”


  美軍方面早於於6月15日已探得日軍艦隊活動。次日,美軍中途島功臣、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判斷大戰在即,迅速應變。6月18日,由密茲卓(Marc A. Mitscher)中將統領的“第58特遣隊”(Task Force 58)在塞班島近海集結迎戰。它又分為5個“任務團”(Task Group):

任務團一包括(TG58.1)全新的“大黃蜂”號(USS Hornet CV-12)、全新的“約克城”號(USS Yorktown CV-10)、“貝勞·活德”號(USS Belleau Wood CVL-24)和“巴丹”號(USS Bataan CVL-29);

任務團二包括(TG58.2)“堡山”號(USS Bunker Hill CV-17)、“黃蜂”號(USS Wasp CV-18)、“蒙特理”號(USS Monterey CVL-26)和“卡伯特”號(USS Cabot CVL-28);

任務團三包括(TG58.3)“企業”號、全新的“列克星敦”號(USS Lexington CV-16)、“聖哈辛托”號(USS San Jacinto CVL-30)和“普林斯頓”號(USS Princeton CVL-23);

任務團四包括(TG58.4)“埃薩克斯”號(USS Essex CV-9)、“蘭利”號(USS Langley CVL-27)和“考彭斯”號(USS Cowpens CVL-25);

共轄15艘空母。

“第58特遣隊”司令密茲卓中將:



“大黃蜂”號 -TG58.1:


“約克城”號 -TG58.1:



“貝勞·活德”號 -TG58.1:


“巴丹”號 -TG58.1:



“堡山”號 -TG58.2:


“黃蜂”號 -TG58.2:


“蒙特理”號 -TG58.2:


“卡伯特”號 -TG58.2:



“企業”號 -TG58.3:


“企業”號 -TG58.3



“列克星敦”號 -TG58.3:



“聖哈辛托”號 -TG58.3:


“普林斯頓”號 -TG58.3:



“埃薩克斯”號 -TG58.4:


“蘭利”號 -TG58.4:


“蘭利”號 -TG58.4


“考彭斯”號 -TG58.4:



  日軍的兵力為“瑞鳳”號(Zuiho)、“千代田”號(Chiyoda)、“千歲”號(Chitose)、“大鳳”號(Taiho)、“瑞鶴”號(Zuikaku)、“翔鶴”號(Shokaku)、“飛鷹”號(Hiyo)、“隼鷹”號(Junyo)和“龍鳳”號(Ryuho)共9艘空母。

日本海軍“瑞鳳”號:


日本海軍“千代田”號:


日本海軍“千歲”號:


日本海軍“大鳳”號:


日本海軍“瑞鶴”號:


日本海軍“翔鶴”號:


日本海軍“飛鷹”號:


日本海軍“隼鷹”號:


日本海軍“龍鳳”號:



雙方參戰軍力比對
日軍:5艘大型空母、4艘小型空母、5艘主力艦、11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27艘驅逐艦、24艘潛艇、6艘油船、473架艦載機、300架陸降機

美軍:7艘大型空母、8艘小型空母、7艘主力艦、8艘重巡洋艦、13艘輕巡洋艦、58艘驅逐艦、28艘潛艇、956架艦載機

  6月19日上午5時50分,關島(Guam)的日軍飛機發現美軍艦隊,日軍立刻動員但亦隨即被美軍雷達察覺,雙方在關島日軍機場(Orote Field)上展空開戰。10時23分,小澤治三郎派遣的日軍第一浪攻擊的68架艦載機已飛至“第58特遣隊”70英哩外,但因耽誤了10分鐘時間兜圈編陣,在10時36分被美軍空母的F6F“地獄貓”(Hellcat)戰機隊截擊。日軍41機被擊落並未能突破美軍防線,而美軍則損失1機。

美國海軍的F6F“地獄貓”戰機:


美國海軍的F6F“地獄貓”戰機


美國海軍的F6F“地獄貓”戰機


  同日稍後分別於11時07分及13時正的日軍第二波及第三波攻勢亦遭遇類似格局的命運。日軍於19日的最後攻勢其實早於上午11時正至11時30分之間起航,但因情報錯誤而久未尋出美軍艦隊。其後分散回航途中一隊27機遇上美軍任務團二而被截擊,另一隊49機企圖在關島降落時被美軍的27架“地獄貓”戰機擊落30機。戰鬥中詫愕於日機的損失速率和數量,一名美軍機師在無線電通訊時偈言:“搞甚麼的,這簡直就像當年家鄉的射火雞比賽(基本上與射靶無異)!”("Why, hell, it was just like an old-time turkey shoot down home!"):“馬利安納射火雞”(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由此得名。

  就在小澤治三郎的旗艦,日軍最新、最巨大空母“大鳳”號進行第二波攻勢的起降作業時,美軍潛艇“長鰭鮪”號(USS Albacore SS-218)發射的一枚魚雷命中了它右舷引致航空燃料缸破裂,但損毀並不嚴峻。可是搶修組主管經驗不足,錯令通風系統盡開以抽散外泄燃料霧氣,反令易燃氣充斥全艦。15時32分,“大鳳”號發生了接二連三大的爆炸,隨即下沉。

  12時左右,美軍潛艇“鯖魚”號(USS Cavalla SS-244)突破了日軍驅逐艦的警戒圈,向正在回收飛機的“翔鶴”號發射了6枚魚雷,結果3枚命中而其中1枚更擊中飛機庫的航空燃料缸,連帶加油中的飛機和周近的彈藥引發了一連串爆炸,其後的連鎖反應火災及易燃氣爆炸迫使日軍下令棄艦。15時左右,“翔鶴”號主彈藥庫發生大爆炸並摧毀了該艦。

  日軍6月19日的4浪攻擊可謂一敗塗地:美軍空母群固然安然無損,出擊的373架艦載機竟然被擊落243架,還有被擊沉空母上的載機,加上關島損失的50架陸降機,日軍單日損失共315架飛機,無疑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6月20日3時40分,正當移師“瑞鶴”號的小澤治三郎盤算如何於次日突襲美軍時,日軍艦隊被美軍偵察機發現。16時05分,縱然離日落只有75分鐘而夜間空母降落極度艱危,在探得詳細情報後,美軍“第58特遣隊”司令密茲卓中將決定發起反攻。短短11分鐘內,85架戰鬥機、77架俯衝轟炸機和54架魚雷機共216機分別從6艘大型空母和5艘小型空母上起飛,迎著夕陽直驅日軍艦隊。

  18時30分,剩下150架艦載機的小澤治三郎只能勉強拼湊出35架,但由精英機師飛行的戰鬥機迎戰,而日軍防空炮火亦異常猛烈。攻擊大約持續了20分鐘,日軍空母“飛鷹”號被美軍4架TBF“復仇者”(Avenger)魚雷機擊中,隨後起火爆炸並下沉。日軍另外多艘艦隻亦被重創。     

美國海軍的TBF“復仇者”魚雷機:


美國海軍的TBF“復仇者”魚雷機


  20時45分,首批美軍攻擊機歸返,縱使司令密茲卓冒着被日軍潛艇和夜戰攻擊機發現之險而下令艦隊燈火全開,並以探射燈及照明彈指示空母位置,“第58特遣隊”最後仍在極度艱危的晚間空母降落中損失80架艦載機。

戰役損失結果比對
日軍:3艘大型空母沉沒、2艘油船沉沒、1艘大型空母損壞、3艘大型空母受損、1艘主力艦受損、1艘重巡洋艦受損、多於433架艦載機損失、約200架陸降機損失、388名飛行員及3,138名其他人員陣亡

美軍:2艘大型空母受損、2艘主力艦受損、2艘重巡洋艦受損、123架艦載機損失、101人陣亡

  戰役結束,日軍總共被擊沉3艘航空母艦,小澤治三郎當初出征的473架艦載機只剩35架仍可飛行。從此日本海軍航空戰力日暮窮途,再無能奈與美軍空母進行正面較量。即使在4個月後的雷伊泰灣海戰(Battle of Leyte Gulf),日軍空母已淪為只可充當誘餌的角色。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時 代 降 臨 —— 血 戰 震 亞 太

  ☆ 戰火洗禮

  美國海軍憑借本國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生產能力,在二戰中走的是大量建造大型攻擊空母的道路。它所改裝的一些輕型空母主要擔負防空和反潛任務。

  在羅斯福總統的大力支援下,美國決定在1940財年建造11艘、1941財年建造2艘“埃薩克斯”級(Essex)大型空母。但由於各種原因,最後只有5艘空母動工。珍珠港一戰使美國徹底清醒過來。美國政府和國會做出了加快建造“埃薩克斯”級的決定。計劃在1942財年造10艘、1943財年造3艘、1944財年造6艘。“埃薩克斯”級由此成為二戰中美國海軍的主力空母。它的基本性能是,全長265.79米,寬28.35米,標準排水量27,200噸,滿載排水量34,800噸,4台蒸氣輪機,功率111,900千瓦,最大航速32.7節,15節時續航力20,000海哩。其飛行甲板長約263米,寬約29米(飛行甲板45米),載機90-110架。編制艦員3,442人,其中空勤員870人。

  “埃薩克斯”級空母裝有4座雙聯及4門單管5英吋(127mm)/38倍徑炮,並裝有8至10座四聯Bofors 40mm/56倍徑防空炮和55門至76門Oerlikon 20mm/78倍徑防空炮。它的防護能力也有很大增強,艦體被分為更多的水密隔艙。堪稱奇跡的是,在激烈的太平洋戰場上,該級空母雖屢受重創,卻沒有一艘被擊沉。該級空母最後建成24艘,其中17艘在二戰期間服役,7艘在戰後服役。

  自1943年2月動工的第六艘“提康德羅加”號(USS Ticonderoga CV-14)開始,大部份“埃薩克斯”級空母採用稍為更改的“長艦體”(Long Hull)設計,艦身較同級艦長16英呎(4.9米),全長270.66米,飛行甲板則被縮至約257米,以裝上更多防空炮。因此亦非正式地被冠為“長艦體艾塞克斯”級,或更泛稱的“提康德羅加”級。主要明顯特徵是採用“快切”艦艏(Clipper Bow),有別於空母慣常設計的“直樓”艦艏。

“埃薩克斯”號(USS Essex CV-9):  1941年4月動工;1942年12月服役


“約克城”號(USS Yorktown CV-10):  1941年12月動工;1943年4月服役


“無畏”號(USS Intrepid CV-11):  1941年12月動工;1943年8月服役


“大黃蜂”號(USS Hornet CV-12):  1942年8月動工;1943年11月服役


“富蘭克林”號(USS Franklin CV-13):  1942年12月動工;1943年10月服役


“提康德羅加”號(USS Ticonderoga CV-14):  —“提康德羅加”級  1943年2月動工;1944年5月服役


“蘭道夫”號(USS Randolph CV-15):  —“提康德羅加”級  1943年5月動工;1944年10月服役


“列克星敦”號(USS Lexington CV-16):  1941年7月動工;1943年2月服役


“堡山”號(USS Bunker Hill CV-17):  1941年9月動工;1943年5月服役


“黃蜂”號(USS Wasp CV-18):  1942年5月動工;1943年11月服役


“漢考克”號(USS Hancock CV-19):  —“提康德羅加”級  1943年1月動工;1944年4月服役


“班寧頓”號(USS Bennington CV-20):   1942年12月動工;1944年8月服役


“拳師”號(USS Boxer CV-21):  —“提康德羅加”級  1943年9月動工;1945年4月服役


“好人理查”號(USS Bon Homme Richard CV-31):  1943年2月動工;1944年11月服役


“雷伊泰”號(USS Leyte CV-32):  —“提康德羅加”級  1944年2月動工;1946年4月服役


“奇爾沙治”號(USS Kearsarge CV-33):  —“提康德羅加”級  1944年5月動工;1946年3月服役


“奧里斯卡尼”號(USS Oriskany CV-34):  —“提康德羅加”級  1944年5月動工;1945年10月服役


“安提頓”號(USS Antietam CV-36):  —“提康德羅加”級  1943年3月動工;1944年8月服役


“普林斯頓”號(USS Princeton CV-37):  —“提康德羅加”級  1943年9月動工;1945年11月服役


“香格里拉”號(USS Shangri-La CV-38):  —“提康德羅加”級  1943年1月動工;1944年2月服役


“尚普蘭湖”號(USS Lake Champlain CV-39):  —“提康德羅加”級  1943年3月動工;1945年6月服役


“塔拉瓦”號(USS Tarawa CV-40): —“提康德羅加”級  1943年3月動工;1945年11月服役


“福治谷”號(USS Valley Forge CV-45):  —“提康德羅加”級  1944年9月動工;1946年11月服役


“菲律賓海”號(USS Philippine Sea CV-47):  —“提康德羅加”級  1944年8月動工;1946年5月服役


  與此同時,美軍並沒有放棄輕型空母,它用“克利夫蘭”級巡洋艦改裝了9艘“獨立”級輕型空母。該級空母各艦之間不盡相同。以戰績最為顯著的“卡伯特”號為例,其標準排水量10,662噸,滿載排水量14,750噸,4台蒸氣輪機,功率75,000千瓦,航速31節,15節時續航力13,000海哩。飛行甲板長約166米,寬約22米,載機30架,艦員1,569人。艦上載有2座四聯及9座雙聯Bofors 40mm/56倍徑防空炮,Oerlikon 20mm/78倍徑防空炮18門。

美國海軍“獨立”號(USS Independence CVL-22)輕型空母:


美國海軍“獨立”號



  至1945年初,美國已經建成服役的航空母艦達到52艘,正在建造中的有18艘,顯示了美國強大的國力和建造能力。

  與美國相比,日本的工業能力就差得太遠了,在大型空母的建造上它是絕對拼不過美國的。因此,它只能走一條以改裝為主、少量建造為輔的道路。它先後利用潛艇供應船、水上飛機母艦和豪華郵船改裝了“祥鳳”號、“瑞鳳”號、“龍鳳”號、“千歲”號、“千代田”號、“大鷹”號、“衝鷹”號、“雲鷹”號、“飛鷹”號、“隼鷹”號、“神鷹”號和“海鷹”號空母。這些空母的艦載機一般在30架左右,作戰能力不是很強。

日本海軍“雲鷹”級:


  日本空母改裝的代表作是超級空母“信濃”號(Shinano)。該空母由“大和”級主力艦改裝而成,標準排水量即達62,000噸,這一記錄一直保持到二戰結束後很長時間。它的航速為27節,18節時續航力10,000海哩。 其飛行甲板長約256米,寬約40米,可載飛機42-48架。艦上有八九式12.7cm/40倍徑防空炮16門,96式25mm/60倍徑防空炮145門,12座28束防空火箭炮發射器,艦員2,400人。它的最大特點是防護能力強,其飛行甲板的裝甲厚度為75mm,其上還有厚200mm的鋼筋水泥層,據稱可抵禦500公斤航空炸彈的攻擊。不幸的是,對它的攻擊來自水下。1944年11月28日,“信濃”號首次出航從橫須賀港駛往吳港。次日淩晨3時16分,美國潛艇“射水魚”號(USS Archer-Fish SS-311)向它連續發射了6枚魚雷,有4枚擊中了該艦右舷。由於艦上損管人員缺乏實際經驗,搶修不力,這艘花費6年時間苦心建造的巨艦,在完工後不到10天的首航中就葬身海底,成為世界海軍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信濃”號:



  在改裝的同時,日本海軍也沒有放棄建造真正的空母,其中就有日本海軍最大的空母“大鳳”號(Taiho)。該艦水線長253米,寬22.7米,標準排水量2,9300噸,滿載排水量34,000噸,航速33噸,18節時續航力10,000海哩。飛行甲板長約257.5米,寬約30米,載機63架。艦上裝有九八式10cm/65倍徑防空炮12門,九六式25mm/60倍徑防空炮51門,艦員1,649人。為了對付俯衝轟炸機的進攻,“大鳳”號的飛行甲板有非常強的防護裝甲。它在日本海軍中還最先採用了封閉艦首,極大提高了適航性和耐波性。

“大鳳”號:



  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海軍對大型空母的需求越發迫切,於是以“飛龍”號為藍本建造了3艘“雲龍”級(Unyru)空母:“雲龍”號(Unyru)、“天城”號(Amagi)和“葛城”號(Katsuragi)。該級艦全長227.35米,寬22米,航速34節,18節時續航力8,000海哩。其中飛行甲板長216.9米,寬27米,載機65架。艦上裝有6座雙聯八九式12.7cm/40倍徑防空炮,21座三聯及30門單管九六式25mm/60倍徑防空炮,艦員編制1,100人。

  從日本海軍的第一艘空母“鳳翔”號算起,至二戰結束日本共建造了25艘航空母艦,其中專門設計建造的為10艘,改裝的為15艘。與美國比起來,這個數字實在稀少可憐。


[ 本帖最後由 blitzr34 於 2010-10-28 07:19 編輯 ]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9:15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戎 儲 未 懈

  ☆ 隨波逐浪 “中途島”號

  二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受到全面軍備禁制而失去空母擁有資格,英國由於國力衰落而難以大規模發展空母,前蘇聯則因為政局反覆及軍事策略原因而使空母遲遲未能面世。美國既擁有強大國力,戰略方針又需要機動的尖鋒部隊對蘇共作全球性抗衡,所以傾力發展空母。實際上,戰後的空母發展史也就是美國的空母發展史。

  “中途島”級(Midway)空母是在二戰中開始建造,由於戰爭結束,該級艦只完工了3艘:“中途島”號(USS Midway CV-41)、“羅斯福”號(USS Franklin D. Roosevelt CV-42)和“珊瑚海”號(USS Coral Sea CV-43)。它們走過了從二戰時期空母向戰後現代化空母轉變的路程,載機從螺旋槳式變成了噴射式。

  “中途島”級建成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空母,其艦長295米,艦寬41.5米,4台蒸氣輪機,功率155,820千瓦,航速33節,標準排水量45,000噸,滿載排水量60,000噸。該艦可載機100架,艦上人員2,500名,空勤人員1,600名。建成時艦上裝有18門5英吋(127mm)/54倍徑Mark 16炮,21座4聯Bofors 40mm防空炮,28座Oerlikon 20mm防空炮。它採用直通甲板,敞開式艦首,一條軸向跑道,2部液壓彈射器,三部位於中心線上的升降機,飛行甲板和艙壁採用裝甲防護。

美國海軍“中途島”號:


美國海軍“中途島”號


美國海軍“羅斯福”號:


美國海軍“珊瑚海”號:


  進入五十年代,艦載機逐漸發展成噴射式飛機,英國人又發明瞭斜角甲板,對老空母的改裝勢在必行。

  1954年1月,“羅斯福”號率先開始進行為期2年的SCB-110改裝。直通甲板改為斜角甲板,三部升降機改在舷側,彈射器改為3部蒸氣彈射器,2部在直通甲板,1部在斜角甲板。艦上安裝了英國研制的助降系統和著艦攔阻系統,裝上了先進的“塔康”導航雷達,並拆除了8門5英吋Mark 16炮。其餘兩艦也先後進行了改裝。

經過SCB-110改裝的“中途島”號:


經過SCB-110改裝的“中途島”號



經過SCB-110改裝的“羅斯福”號:


經過SCB-110改裝的“珊瑚海”號:


  1966-1970年,“中途島”號在三藩市灣海軍船塢進行了第二次改裝(SCB-101.66),其排水量達到64,700噸。飛行甲板最寬處已達到77米,斜角甲板增加到13度,飛行甲板面積由11,430平方米增至16,200平方米,升降機的提升能力也由37噸增至55噸。艦上安裝了戰術情報和指揮系統,艦員的生活條件也大有改善。

經過SCB-101.66改裝的“中途島”號:


經過SCB-101.66改裝的“中途島”號


經過SCB-101.66改裝的“中途島”號


  1986年4-11月,“中途島”號在日本橫須賀基地進行了第三次改裝(EISRA-86)。這次它的排水量又增加了3,000-3,500噸,水線部分的甲板寬度增加了6米,增加了新彈射器、MK7 MOD1導流板、航空交通控制台、反潛作戰能力、可支援F/A-18戰機航空電子器材的維修站,升級消防系統,安裝較大的方向舵。三次改裝後的“中途島”號參加了戰後美國的多次軍事行動,直到1991年參加了海灣戰爭後,一生榮耀的“中途島”號才退役。

退役的“中途島”號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成為空母博物館:


退役的“中途島”號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成為空母博物館


   同屬該級的“羅斯福”號和“珊瑚海”號就沒有這麼幸運。它們只經過了五十年代的一次改裝,分別於1977年和1990年退役。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29:40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戎 儲 未 懈


  ☆ 噴射世紀 “福萊斯特”級

  “福萊斯特”級(Forrestal)是戰後美國首級專為搭載噴射式飛機而建造的空母。該級空母共建四艘:
  • 首艦“福萊斯特”號(USS Forrestal CV-59),1952年7月動工,1955年10月服役;
  • 第2艘“薩拉托加”號(USS Saratoga CV-60)1952年12月動工,1956年4月服役;
  • 第3艘“遊騎兵”號(USS Ranger CV-61)1954年8月動工,1957年8月服役;
  • 第4艘“獨立”號(USS Independence CV-62)1954年7月動工,1959年1月服役。


美國海軍“福萊斯特”號:


美國海軍“福萊斯特”號


美國海軍“福萊斯特”號




美國海軍“薩拉托加”號:


美國海軍“薩拉托加”號


美國海軍“薩拉托加”號




美國海軍“遊騎兵”號:


美國海軍“遊騎兵”號


美國海軍“遊騎兵”號




美國海軍“獨立”號:


美國海軍“獨立”號


美國海軍“獨立”號




  該級空母長326.4米,寬76.3米,4台蒸氣輪機,總功率205,800千瓦,航速33節,續航力30節時8,000海哩。該級各艦排水量不完全相同,但均在79,000噸-81,000噸之間。艦上人員2,900人,航空人員2,279人。

  該級艦的艦體結構有了突破性發展。其艦體從艦底到飛行甲板形成整體箱形結構,增強了整個艦體的強度;首次採用封閉式艦首、封閉式機庫和封閉式飛行甲板;首次採用斜角飛行甲板。它裝有4座大功率蒸汽彈射器,2部位於艦前端,2部位於斜角飛行甲板前端。在降落甲板上有4道捕捉索和1道攔阻網。該艦配備4部升降機,左舷1部,右舷3部。

  該級艦最初裝有8門5英吋(127mm)/54倍徑Mark 42炮,在以後的改裝中,這些火炮先後被拆除,換裝成3座8束“海麻雀”(RIM-7 Sea Sparrow)艦空導彈系統和3座“方陣”(Phalanx CIWS)近迫武器系統。

“海麻雀”艦空導彈系統: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在50年代中期以後,該級各艦都進行了一些改裝。而其中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改裝是在80年代。“薩拉托加”號在1980年10月至1983年2月;“福萊斯特”號在1983年3月至1985年5月;“獨立”號在1985年4月至1987年8月。而“突擊者”號沒有進行這一輪改裝。

  改裝的主要內容是:一是對艦體和各種主、輔機以及消防、燃油、蒸汽、彈射器系統進行全面檢修,並增加了日造水454,600升的凈水裝置。二是對武器系統和電子設備進行全面的現代化改進,換裝了“SPS-49”和“SPS-48C”新型雷達。三是換裝了彈射力更大的新型蒸汽彈射和制動力更強的液壓攔阻裝置,加大了升降機的尺寸和提升力。四是增設了反潛戰術支援中心。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30:19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戎 儲 未 懈

  ☆ 世代巔峰 “小鷹”級

  50年代被稱作“超級空母”的“福萊斯特”級在服役過程中陸續發現了不少缺點,在1956年開始建造第5艘時作出了較大改進。改進後的4艘被稱為“小鷹”級(Kitty Hawk),分別為“小鷹”號(USS Kitty Hawk CV-63)、“星座”號(USS Constellation CV-64)、“美利堅”號(USS America CV-66)和“甘乃迪”號(USS John F. Kennedy CV-67)。

美國海軍“小鷹”號:


美國海軍“小鷹”號




美國海軍“星座”號:


美國海軍“星座”號




美國海軍“美利堅”號:


美國海軍“美利堅”號




美國海軍“甘乃迪”號:


美國海軍“甘乃迪”號


美國海軍“甘乃迪”號



  這3艘艦的服役日期分別是:1961年4月29日、1961年10月27日、1965年1月28日。該級艦飛行甲板長318.8米,寬76.8米,相當於3個足球場大,可載各型飛機80餘架。它從底層到艦橋頂部分為18層,飛行甲板以下有10層。全艦編制人員5480人,其中艦員2930人,航空人員2480人,司令部人員70人。           

  比之“福萊斯特”級,“小鷹”級的島式上層建築明顯後移,升降機改為島前方2個,後面1個。“福萊斯特”級位於左舷斜跑道前方的1部升降機影響斜跑道的應用,“小鷹”級將其移到斜角甲板舷側後方,從而大大方便了飛行作業,這也成為以後核動力空母的標準形式。此外,它在設計時就取消了8座5英吋Mark 42炮,代之以2座雙聯“公羊”(RIM-116 Rolling Airframe Missile "RAM")艦空導彈。後來在改裝時,又用3座8聯“北約海麻雀”防空導彈取代了“公羊”,並加裝了3座“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公羊”艦空導彈系統:



“海麻雀”艦空導彈系統:


“海麻雀”艦空導彈系統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小鷹”級空母是航空母艦發展史上最大、最先進的一級常規動力空母,但常規動力空母在美國也走到了盡頭。“甘乃迪”號空母是美國歷史上最後一艘常規動力空母。隨後,核動力航空母艦開始在世界大洋中獨領風騷。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3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跨 世 飛 躍

  1954年9月,美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USS Nautilus SSN-571)建成服役。核動力的航程幾乎是無限的,這一動力方式也可以用於水面艦艇上,威力巨大、使命獨特的航空母艦自然是它的最好載體。

  1958年2月4日,美國第一艘、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N-65)動工建造。它於1961年11月25日建成服役。與前輩們相比,“企業”號的核動力體現出了一係列優越性。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


  首先,沒有煙囪帶來了許多好處。常規空母上的進氣道、排氣道和大型煙囪不僅佔去大量空間,而且降低了艦體強度。它們排放的高溫廢氣一方面嚴重腐蝕艦上設備,一方面也會產生湍流而影響飛機的著艦。而核動力空母一勞永逸地消除了這些問題。

  其次,大量空間被節省下來,可以裝載更多的航空燃油、武器彈藥和補給品,更適合空母這一戰略性兵力的作戰特點。第三,核動力使空母具有了近乎無限的機動能力。核燃料更換一次即可連續航行數十萬海哩,這在常規空母是不可想象的。

  第四,核動力空母的工作、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它沒有煙囪排出的有毒氣體的影響,沒有惱人的噪聲。進氣道和煙囪所節省下的空間使居住艙室更加寬敞,巨大的動力資源可以大量淡化海水,也可以使艙室的空調效果更好。不要小看生活條件的改善,在長期枯燥乏味的海上生活中,良好的生活條件可以幫助大幅度提升艦員的士氣和工作表現。

  具體到“企業”號,它全長342.3米,寬40.5米,8座A2W型壓水反應堆,總功率205,800千瓦,航速33節,標準排水量75,700噸,滿載排水量94,000噸。艦上人員3,215人,航空人員2480人,另有司令部人員70人。該艦飛行甲板長331.6米,寬76.8米,機庫長223.1米,寬29.3米,高7.6米,設計載機86架。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


  “企業”號的艦體結構與“小鷹”級基本相同,安裝有4部大功率蒸汽彈射器和4部舷側升降機。其強力甲板厚達50mm,在關鍵部位設有防彈裝甲,水下部分的舷側裝甲厚達150mm,並設有多層防雷隔艙。它裝有3座8聯MK-29“北約海麻雀”防空導彈和3座 MK-15型“方陣”系統。電子戰系統為AN/SLQ-32電子對抗/支援系統、“水精靈”(AN/SLQ-25 Nixie)拖曳式誘餌系統和4座6管MK-36紅外/箔條幹擾發射器。艦上裝有1部SPS-48C三座標對空雷達、1部SPS-49遠程搜索雷達,1部SPS-67對海搜索雷達,6部MK-95“海麻雀”導彈制導雷達,以及導航、著艦引導等共20部雷達。指揮系統為先進的海軍戰術數據系統。

“海麻雀”艦空導彈系統:


“海麻雀”艦空導彈系統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海軍為了驗證核動力水面艦艇持續航行的能力,在1964年下半年以“企業”號航空母艦、“長灘”號(USS Long Beach CGN-9)和“班布裏奇”號(USS Bainbridge CGN-25)核動力巡洋艦組成了環球航行編隊(Task Force One)。在長達64天的環繞地球一週連續航行中,編隊總共航行了32,600海哩,而且只依靠本艦核動力,不進行任何海上補給。這一環球航行,充分顯示了核動力艦艇所具有的無比優越性。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31:19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雄 霸 縱 橫

  被譽為水面艦艇之最的美國海軍“尼米茲”級(Nimitz)核動力航空母艦,以其噸位最大、技術最先進、人員最多、耗資最巨而在當代海軍艦艇家族中傲視群雄。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

  截至2000年,在全世界已經服役的航空母艦中,只有9艘核空母,除了“企業”號以外,全部是“尼米茲”級。這一級大型核動力空母所具有的超凡脫俗的作戰能力是航空母艦在現代戰爭中巨大威力的真正體現,是所有向往海洋的國家夢寐以求的“海上巨無霸”。

  按服役順序,該級空母依次為:
  • 1975年5月服役的“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
  • 1977年10月服役的“艾森豪威爾”號(USS Dwight D. Eisenhower CVN-69)
  • 1982年2月服役的“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 CVN-70)
  • 1986年10月服役的“西奧多·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
  • 1989年服役的“林肯”號(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
  • 1991年服役的“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 CVN-73)
  • 1997年服役的“斯坦尼斯”號(USS John C. Stennis CVN-74)
  • 1998年服役的“杜魯門”號(USS Harry S. Truman CVN-75)
  • 2003年服役的“列根”號(USS Ronald Reagan CVN-76)
  • 和最後一艘於2009年服役的“喬治·HW·布殊”號(USS George H.W. Bush CVN-77)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艾森豪威爾”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艾森豪威爾”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西奧多·羅斯福”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林肯”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林肯”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華盛頓”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華盛頓”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斯坦尼斯”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杜魯門”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杜魯門”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列根”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列根”號



  該級各艦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以較新服役的“斯坦尼斯”號為例來詳細介紹:其艦長317米,寬40.8米,滿載排水量高達102,000噸,採用2座A4W/A1C壓水堆,總功率191,000千瓦,最高航速30節。該艦核反應堆燃料可持續使用15年,續航力可達800,000至1,000,000海哩,自持力90天。全艦人員近6,000人,儼然一座“海上城市”。

  該艦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艦體除設有若幹道縱向隔壁外,還有23道水密橫隔壁和10道防火隔壁。艦體和甲板採用高強度鋼,可以抵禦穿甲彈的攻擊,在艦上重要部位還設有“奇扶勒”(Kevlar)防彈裝甲。全艦共有30個損管隊,設有泡沫消防裝置。泵設備能在20分鐘內調整艦體15度橫傾。

  該艦飛行甲板長332.9米,斜角甲板長237.7米,寬77.8米,機庫長208米,寬33米,高約8米。機庫甲板下除雙層底外分為8層,機庫甲板以上分為9層,其中5層在上層建築內。整個艦從龍骨到桅頂高達76米,相當於20層高樓。艦上配備最新型的C13-2蒸汽彈射器,如果同時使用,可在1分鐘內將8架飛機送上天空。著艦區設有4道捕捉索和1道攔阻網,飛機平均回收間隔為35至40秒1架。

  該艦裝有3座“北約海麻雀”艦空導彈和3座“方陣”近迫武器系統。電子設備有SPS-48B三座標對空雷達、SPS-43B遠程雷達、SPS-58低空警戒雷達、SPS-10F水面搜索與導航雷達、“海麻雀”火控雷達、SPN-42/43/44航空管制和著艦引導雷達等。指揮系統有NTDS海軍戰術數據系統、AN/UYK-7計算機、ASW-25數據鏈等。

“海麻雀”艦空導彈系統:


“海麻雀”艦空導彈系統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艦載機是空母的主要打擊力量。“尼米茲”級空母艦載機聯隊的編成方式、作戰能力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經過幾次變化之後,目前美國海軍的11個艦載機聯隊大部份均採用“海岸型”編成方式,計有:
  • 2個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戰鬥/攻擊機中隊,24架
  • 2個F/A-18A/C“大黃蜂”戰鬥/攻擊機中隊,24架
  • 1個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中隊,4架
  • 1個E-2C“鷹眼”預警機中隊,4架
  • 1個S-3B“維京人”反潛機中隊,8架
  • 1個反潛直升機中隊,4架SH-60F“海鷹/洋鷹”及3架HH-60H“海鷹/拯鷹”(Sea Hawk/Rescue Hawk)直升機。
總共8個飛行中隊,71架各型飛機。


  空母威力巨大,但其造價也十分驚人。以“尼米茲”級空母為例,其最新服役的“喬治·HW·布殊”號僅艦本身的造價就高達62億美元,這既不包括艦載機的造價,也不包括長達數十年壽命期的開支費用。所以有人說,一艘現代空母就是一個巨大的“吞金怪獸”,不是一般國家所能擔負得起。

  ☆ 一脈相承

  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出現是空母發展史的一個裏程碑,但這並不是空母發展的終極,貫領潮流之先的美國正在醞釀著未來時代的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的第10艘空母“喬治·H·W·布殊”號(USS George H.W. Bush CVN-77)於2009年開始服役,它被稱為“過渡型”空母,集中採用了一些高新技術。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喬治·HW·布殊”號

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喬治·HW·布殊”號


  CVN-77的設計要點可以概括為“新技術、低成本”。首先,它採用隱身設計。其上層建築考慮分為兩層或分成2個設在飛行甲板上。它的桅桿被取消,飛行甲板邊緣進行修整,盡量避免舷側開口,以使整艦外形光順。其它一些新技術有電磁彈射系統、綜合信息系統、光纖幹線、區域配電技術、多功能嵌入式天線等。它的噴氣導流板將用高密度防熱瓦來代替鋼板,免去海水冷卻程序。

  美國之後還有革命性的CVX空母計劃,大量革命性的設計和技術將被應用,其戰略使命不會改變,但它的外貌也許使它完全不能被稱為“航空母艦”了。不過,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約翰遜於1998年5月宣布,取消CVX空母計劃。不過,要說CVN-77是大型空母的“終結者”還為時過早,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空母仍將在世界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3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再 戰 風 雲

  二戰結束以後,雖然再沒有爆發如太平洋戰事般轟烈壯觀的空母大戰,但美國並未讓強大的空母艦隊投閒置散。戰後美國空母艦隊已成爲代表美軍的實力傳達,頻密現身在全世界的熱點地區。朝鮮戰爭、蘇伊士運河危機、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格林納達、美利衝突、海灣戰爭直至台海危機,美軍航空母艦都奔波勞碌。


  ☆ 北非交刃

  八十年代中期,美國受到一連串恐怖襲擊,而從各方情報斷定利比亞統治者卡達菲(Muammar Abu Minyar al-Gaddafi)是幕後指使者。於是美國便派遣艦隊在利比亞自稱主權的地中海南部錫德拉灣(Gulf of Sidra)公海航行,以挑戰卡達菲所謂的“死亡界線”(The Line of Death)上新設的蘇製“SA-5”地對空飛彈網。這次打頭陣的是由第六艦隊的“珊瑚海”號、“薩拉托加”號和“美利堅”號分別組成的三個空母特遣隊。

  緊接1985年12月27日羅馬及維也納機場連串恐怖襲擊後,一系列代號“收獲文件”(Operation Attain Document)的自由通航行動(Freedom of Navigation)獲得美國軍方批准。艦隊於1986年1月26至30日及2月12至15日頭兩次進入錫德拉灣航行都相安無事。3月24日7時52分,利比亞錫爾特(Surt)導彈基地對海上屬“美利堅”號VF-102飛行隊的兩部F-14A戰鬥機連續發射了2枚“SA-5”型防空導彈,但無一命中目標。兩小時後,VF-102飛行隊的另外兩部F-14戰鬥機亦被錫爾特導彈基地的“SA-5”型導彈攻擊,但都最後射失。利比亞再射2枚“SA-5”但均被美軍EA-6B電子戰飛機成功干擾而報廢。

蘇製“SA-5”地對空飛彈:



美國海軍VF-102戰機中隊的F-14A戰鬥機:



美國海軍EA-6B電子戰飛機:


  入夜,利比亞開始派出巡邏艇駛向美軍艦隊。21時26分,從“美利堅”號空母上起飛,屬VA-55飛行隊的2架A-6E“入侵者”(Intruder)攻擊機先用“捕鯨叉”(AGM-84 Harpoon)反艦導彈重創,再用Mk-20“石眼”(Rockeye II)集束炸彈擊沉利比亞1艘法國製“戰士”級(FACM Class La Combattante IIa)導彈快艇。22時06分,從“薩拉托加”號起飛的戰機攻擊群的2架A-7E“海盜”(Corsair II)攻擊機向利比亞錫爾特導彈基地發射了數枚“哈姆”(AGM-88 HARM)反電波導彈。回航途中幾架A-6E再戰數艘利比亞導彈快艇。21時55分,2架從“美利堅”號空母上起飛的VA-55飛行隊A-6E攻擊機開始攻擊1艘駛向“約克城”號(USS Yorktown CG-48)巡洋艦的利比亞“納努契卡”級(Nanuchka)大型導彈艇,隨後附近的“唐納”號USS Richmond K. Turner CG-20)巡洋艦用1支“捕鯨叉”(RGM-84 Harpoon)導彈擊殘該艘導彈艇。

美國海軍A-6E攻擊機:


  25日淩晨,利比亞再向美軍艦隊發射數枚“SA-2”及“SA-5”導彈,美軍VA-83飛行隊的2架A-7E攻擊機再次襲擊並擊殘錫爾特導彈基地的雷達網。天亮後,VA-55飛行隊和VA-85飛行隊各1架A-6E攻擊機先後擊沉1艘利比亞大型導彈艇。至中午時分,戰火逐漸平息。3月27日清晨,美軍艦隊開始撤離錫德拉灣。戰鬥中利比亞損失數艘導彈艇、數量未明的防御設備和35名船員,而美軍則絲毫無損。

美國海軍A-7E攻擊機: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卡特菲開始對美國進行報復,導致美國環美客機103航班爆炸和西柏林的士高爆炸事件。美軍重返錫德拉灣,“金都峽谷”行動(El Dorado Canyon)揭開序幕。這次美軍參戰的是“美利堅”號和“珊瑚海”號2艘空母。

  4月14日,行動開始。18架F-111F“食蟻獸”(Aardvark)攻擊機、5架EF-111A“渡鴉”(Raven)電子戰飛機從英國空軍基地起飛直奔利比亞。加上從美軍空母上起飛的14架A-6E攻擊機、6架A-7E攻擊機、6架F/A-18戰鬥攻擊機、數架EA-6B電子戰飛機和4架E-2C預警機加入了空襲機群。空襲僅持續了約10分鐘,便成功摧毀行動計劃中的全部7個目標。利比亞損失5架“伊爾-76”運輸機和12架“米格-25”戰鬥機被毀,其它設施也遭到破壞。

從左至右:F-14A戰鬥機、EA-6B電子戰飛機、A-6E攻擊機和E-2C預警機:



  ☆ 海灣風暴

  1990年8月2日淩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美國迅速做出了反應,首當其衝的自然又是航空母艦。8月3日,活動在印度洋的“獨立”號空母編隊和活動於地中海的“艾森豪威爾”號空母編隊立即向海灣機動,分別於7日和8日抵達阿曼灣和紅海,對伊拉克形成了戰略威懾態勢。

  8月7日,“沙漠之盾”行動(Opeartion Desert Shield)開始,美國向海灣大舉增兵。在此期間,多艘美國空母進入海灣。完成6個月海外部署的“艾森豪威爾”號和“獨立”號先後撤離海灣。截至1991年1月17日“沙漠風暴”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開始前,美軍在海灣地區共有6個空母編隊,在波斯灣有3個,即“中途島”號、“遊騎兵”號和“羅斯福”號;在紅海有3個,即“薩拉托加”號、“甘乃迪”號和“美利堅”號。

  “沙漠風暴”發起的第一天,“甘乃迪”號和“薩拉托加”號上的飛機主要攻擊伊拉克境內縱深地區的目標;而從“中途島”和“遊騎兵”號上起飛的飛機主要攻擊科威特西南部的伊軍目標。“羅斯福”號空母在第二天投入了戰鬥,而“美利堅”號空母則作為預備隊。在整個“沙漠風暴”的空襲作戰中,6個空母編隊都取得了優秀的戰績。

“薩拉托加”號正執行“沙漠風暴”任務:



VA-72攻擊中隊的A-7E攻擊機執行“沙漠風暴”任務:



VA-72攻擊中隊的A-7E攻擊機:



VF-103戰機中隊的F-14B戰鬥機在“沙漠風暴”中執行戰鬥空中巡邏(CAP):



VFA-81戰鬥/攻擊中隊的F-18C戰鬥/攻擊機執行“沙漠風暴”任務:



“沙漠風暴”中屬VFA-93戰鬥/攻擊中隊的F-18C戰鬥/攻擊機:



“沙漠風暴”中執行CAP任務的F-14A戰鬥機:


  除了空襲之外,美軍空母還承擔了攻擊伊軍艦船的任務。1月18日,從“遊騎兵”和“中途島”號空母上起飛的攻擊機擊毀了伊軍的1艘導彈艇和1艘勤務船。“遊騎兵”號還發射78架飛機執行掃雷任務。1月22日夜,從“中途島”號上起飛的A-6攻擊機用集束炸彈擊沉了1艘伊軍氣墊艇。1月24日,“羅斯福”號空母的A-6攻擊機擊沉、重創伊軍佈雷艇各1艘。1月29日,美軍空母艦載機又群起而攻擊伊拉克巡邏艇群,結果擊沉和重創共10艘伊軍巡邏艇。當日夜間,美軍艦載機又擊毀了3艘伊軍導彈艇。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32:31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各 展 雄 圖

  二戰後,美國主力發展旗艦空母(Fleet Carrier)或叫“超級空母”(Supercarrier),屬空母的主流CATOBAR類型(彈射器輔助起飛及捕捉回收 "Catapult Assisted Take Off But Arrested Recovery")。而其他國家就多走STOBAR(短程起飛及捕捉回收 "Short Take Off But Arrested Recovery")或直升機空母路線。

  ☆ 荊途轉折 俄國空母

  早在20世紀初航空母艦初露頭角之時,當時的沙皇俄國就計劃建造航速達30節的空母,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落空。十月革命後,前蘇聯計劃在從1938年起的第三個五年計劃時期建造1艘航空母艦,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再次使這個計劃流產。戰後前蘇聯又有建造空母的“大艦隊”計劃,但史達林的逝世又一次使計劃落空。1956年上台的赫魯曉夫極力推崇導彈核武器,堅決反對建造包括空母在內的大型艦艇,前蘇聯的空母真可謂命運多舛。

  直到60年代,事情才有了轉機。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前蘇聯吃盡了沒有空母的苦頭;為了對付當時美國“北極星”(UGM-27 Polaris)彈道導彈潛艇的威脅,發展空母也勢在必行。新任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極力斡旋,終於說服了赫魯曉夫,掃清了前蘇聯空母發展史上的最後障礙。

  1967年和1968年,前蘇聯的第一代空母“莫斯科”號(Moskva)和“列寧格勒”號(Leningrad)分別服役。但它沒有起降固定翼飛機的能力,是一級巡洋艦和直升機母艦相結合的“四不象”空母。它長189米,寬34米,標準排水量15,000噸,滿載排水量17,500噸,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73,500千瓦,最大航速31節,12節時續航力14,000海哩。一般情況下可載卡-25直升機16架。該級艦擁有雙聯SA-N-3艦空導彈、1座雙聯SUW-N-1/FRAS-1反潛導彈、2座12束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2座五聯533mm魚雷發射器、2座57mm雙聯防空炮等武器,多數國家稱其為“直升機空母”,它只擁有反潛能力。

蘇聯海軍“莫斯科”號:


蘇聯海軍“莫斯科”號



蘇聯海軍“列寧格勒”號:



  “基輔”級(Kiev)是前蘇聯的第二代空母,盡管與美國的大型空母無法相比,但它總算可以起降固定翼飛機了。首艦“基輔”號1970年7月動工,1975年5月完工入役。後續3艘“明斯克”號(Minsk)、“新羅西斯克”號(Novorossiysk)和“巴庫”號(Baku)(1991年改名為“戈爾什科夫”號(Admiral Gorshkov))分別於1978年2月、1983年6月、1987年7月建成服役。

  “基輔”級空母長273米,寬47.2米,標準排水量32,000噸,滿載排水量37,100噸,4台蒸汽輪機,總功率102,900千瓦,航速32節,18節時續航力13,000海哩。該級空母沒有彈射器和捕捉設備,因此只能搭載13架雅克-38“鐵匠”垂直起降飛機和19架卡-25“激素”或卡-27“蝸牛”反潛直升機。除此之外,它還裝有6座雙聯SS-N-12反艦導彈、2座雙聯SA-N-3、2座雙聯SA-N-4防空導彈、1座雙聯SUW-N-1/FRAS-1反潛導彈以及2座76.2mm雙聯防空炮和8座AK-630 30mm近迫武器系統。它的第4艘“戈爾什科夫”號在艦載設備上有了重大改進。艦上裝備了相控陣雷達,取消了SA-N-3和SA-N-4防空導彈,改用24座八輪組垂直發射的SA-N-9防空導彈,共備彈192枚,大大提高了防空能力。

前蘇聯海軍“基輔”號:


前蘇聯海軍“基輔”號


前蘇聯海軍“基輔”號



前蘇聯海軍“明斯克”號:


前蘇聯海軍“明斯克”號




前蘇聯海軍“新羅西斯克”號:


前蘇聯海軍“新羅西斯克”號



前蘇聯海軍“巴庫”號/俄羅斯海軍“戈爾什科夫”號:


前蘇聯海軍“巴庫”號/俄羅斯海軍“戈爾什科夫”號


前蘇聯海軍“巴庫”號/俄羅斯海軍“戈爾什科夫”號


前蘇聯海軍“巴庫”號/俄羅斯海軍“戈爾什科夫”號



  經過多年孕育之後,前蘇聯海軍真正的大型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Admiral Flota Sovetskovo Soyuza Kuznetsov)終於應運而生。但在前蘇聯發生劇變後,建造更多的該型空母已不現實,“庫涅茲佐夫”號也就成了“獨生子”。該艦於1983年1月動工,1985年12月下水,1989年9月開始海試,1991年1月正式服役。它全長280米,寬37米,4台蒸汽輪機,最大航速30節。飛行甲板長304.5米,寬70米。艦上裝有“天空哨兵”大型相控陣雷達和8座AK-630近迫武器系統、8座CADS-N-1 Kashtan近迫武器系統、12座SS-N-19對艦導彈、24座八輪組的SA-N-9防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共備彈192枚)。  


  “庫茲涅佐夫”的斜角飛行甲板長205米,寬23米,與艦體軸線成7度夾角,其中後部有4道捕捉索,用於飛機降落,是當今唯一的真正STOBAR類型空母。它的直通甲板長105米,斜坡部分長60米,首部上翹12度,主要用於飛機起飛。在飛行甲板下面,有長約170米,寬30餘米,高7.5米的機庫,機庫裏的飛機通過上層建築旁邊載重量40噸的升降機提升。另有1部輕型升降機位於艦中前部兩個燃氣導流板之間,主要用於運送直升機和其他設備。

前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


前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


前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


前蘇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



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




“庫茲涅佐夫”號彈射裝置佈設:


  雖然應用了斜角甲板和捕捉索裝置,但俄羅斯的彈射裝置在技術上還未成熟,所以它只能選擇適用於輕型空母的“滑跳式”(Ski-jump Ramp)起飛方式。不過有賴於氣動性能優異的蘇-27戰鬥機,俄羅斯也算擁有了可搭載常規起降固定翼飛機的重型空母。它的載機方案為:12架“蘇-33”戰鬥機、5架“蘇-25UTG/UBP”攻擊機、18架“卡-27PLO”反潛直升機、4架“卡-29RLD”預警直升機和2架“卡-27PS”搜救直升機。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33:11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各 展 雄 圖

  ☆ 獨豎一幟 法國空母

  從二戰後的情況看,美國發展的是大型空母,其它北約成員國如英、意、西發展的是輕型空母,而法國走的是介於二者之間的中型空母的路線。

  法國戰後建造了“克萊蒙梭”級(Clemenceau)中型常規動力空母。首艦“克萊蒙梭”號(FS Clemenceau R98)於1955年11月動工,1961年11月服役。第2艘“福煦”號(FS Foch R99)於1957年2月動工,1963年7月建成服役。該級空母全長265米,寬31.7米,2台蒸汽輪機,功率92,600千瓦,航速32節,18節時續航力7,500海哩,標準排水量27,300噸,滿載排水量32,780噸。

法國海軍“克萊蒙梭”號:


法國海軍“克萊蒙梭”號


法國海軍“克萊蒙梭”號




法國海軍“福煦”號:




於2000年轉讓巴西海軍後成為“聖保羅”號(NAe São Paulo A12):


  該艦飛行甲板分為2個部分,一部分是艦前部的軸向甲板,長90米,設有1部蒸汽彈射器,可供飛機起飛。另一部分是斜角甲板,長163米,寬30米,甲板斜角8度,設有1部蒸汽彈射器和4根捕捉索,可供飛機起飛和降落。在島式上層建築前後各有1部升降機。

  該艦編制人數1,821人,其中空勤483人,戰時艦上人員可增至2,300人,艦上裝有100mm炮8門,載機40餘架。包括10架F-8E“十字軍戰士”(Crusader)戰鬥機,20架“超級軍旗”(Super Étendard)攻擊機,10架“貿易風”(Alizé)固定翼反潛機和2架“超級黃蜂”(Super Frelon)反潛直升機。

法國海軍F-8E“十字軍戰士”戰鬥機:



法國海軍“超級軍旗”攻擊機:



  該級艦先後進行了2次改裝。1977年11月至1978年11月和1980年7月至1981年8月,“克萊蒙梭”號和“福煦”號分別進行了第一次改裝。主要是對艦上各種設備進行了大修,安裝了“塞尼特”海軍戰術系統,改裝了彈藥庫以便存放AN-52型戰術核武器。這2艘艦的第二次改裝分別於1985年9月至1986年9月和1987年2月至1988年10月進行,主要是用“海響尾蛇”(Crotale EDIR)近程防空導彈替換了4座100mm炮(另外保留4座),加強了彈射器和升降機的性能,安裝了“錫拉庫斯”衛星通訊系統。

“海響尾蛇”近程防空導彈系統:


  為了接替2艘行將退役的“克萊蒙梭”級空母,法國海軍在80年代就開始醞釀新一代核動力空母。1989年4月,首艦“戴高樂”號(FS Charles de Gaulle R91)動工。2000年9月正式服役,第2艘的建造也在考慮之中。

  “戴高樂”級的總體性能大大高於“克萊蒙梭”級。其全長為238.2米,寬31.5米,標準排水量36,600噸,滿載排水量40,550噸。它採用2台K-15壓水反應堆和2台蒸汽輪機,總功率75,000馬力,最大航速27節,自持力45天。艦上人員1,150人,航空人員550人,另有司令部人員50人。

法國海軍“戴高樂”號


法國海軍“戴高樂”號


法國海軍“戴高樂”號


  該艦的飛行甲板長261.5米,寬64.4米,面積12,000平方米,相當於2個半足球場,機庫面積4,600平方米。其主甲板由艦島前方甲板和8.5度的斜角甲板組成,兩部分甲板上各配備1台從美國進口的C-13-3型彈射器,可以140節的速度彈射22噸重的飛機,每分鐘可起飛1架飛機。斜角甲板兩側有寬闊的場地,每一波次回收的飛機可達20架,空中還可留有6架飛機處於警戒狀態。艦上可載“陣風M”(Rafale M)多用途戰鬥機35架和直升機5架,預計將從美國購買E-2C“鷹眼”預警機。

法國海軍“戴高樂”號


法國海軍“戴高樂”號



法國海軍“陣風M”戰鬥機:


法國海軍“陣風M”戰鬥機


  該級艦自身防禦能力很強,它在右舷艦首和左舷中部設有32部“Aster 15”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SYLVER" SYStème de Lancement VERtical)。另有2座六聯“薩德拉爾”(Sadral)近程防空導彈系統、4座“薩蓋”(Sagaie)幹擾彈發射系統、2套ARBB33電子戰系統和1座拖曳式反魚雷誘餌系統,可在15公里內為本艦形成軟硬結合的三層防禦體係。 “戴高樂”級空母極為重視抗爆炸能力,它在結構上做了加強,並布設了裝甲防護,除機庫和動力裝置外,全艦形成了一個堡壘式的結構,艙內保持正壓,具有“三防”能力。艦上的電氣設備具有抗核爆炸產生的電磁脈衝能力,在核戰中能保持基本通信能力,並快速回收和彈射6-8架飛機。它的水下部分採用雙層或多層結構,並增強了艦底部的強度,使其具有抗水下爆炸的能力。全艦關鍵部位均有裝甲防護,彈藥庫、機艙等最危險部位都分散配置,以防一旦爆炸引起連鎖反應。

“Aster 15”近程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




“薩德拉爾”近程防空導彈系統: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主題

268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ΜΟΛΩΝ ΛΑΒΕ】

積分
100

百萬富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樓主| 發表於 2010-10-27 13:34:31 | 顯示全部樓層

—雄霸縱橫— 【航空母艦發展史】

各 展 雄 圖

  ☆ 創新求變 皇家空母

  二戰後,英國是除美國外唯一擁有大型旗艦空母的國家。“無懼”級(Audacious)屬二戰時設計,原本計劃建造4艘,但二戰的結束令2艘訂單被取消;剩下2艘則在建造過程中被擱置多年,但最終併入大量設計變更而完成,去迎合戰後噴射機世代的來臨。首艦是皇家海軍的“無懼”號,下水時改名為“鵰鷹”號(HMS Eagle R05),於1942年10月動工,1951年10月服役。空母全長247.4米,寬41米,4台蒸汽輪機,功率113,000千瓦,航速32節,18節時續航力7,000海哩,標準排水量36,800噸,滿載排水量46,000噸。

  該艦編制人數2,500至2,750人,艦上裝有雙聯4.5英吋(114 mm)防空炮8座、六聯40mm防空炮8座、雙聯40mm防空炮2座、單管40mm防空炮9門,載機60架,包括“海盜”(Buccaneer)攻擊機、“海潑婦”(Sea Vixen)戰鬥機、“彎刀”(Scimitar)戰鬥機、“鰹鳥”(Gannet)固定翼反潛機和“海王”(Sea King)HAS1反潛直升機。

英國海軍“鵰鷹”號—軸排甲板


英國海軍“鵰鷹”號—軸排甲板


  “鵰鷹”號在1954年至1955年間進行第一次改裝,飛行甲板改建成“過渡性”的5.5度斜角甲板,但保留了舊式液壓彈射器。

英國海軍“鵰鷹”號—5.5度斜角甲板

英國海軍“鵰鷹”號—5.5度斜角甲板


  “鵰鷹”號在1964年再度改裝,安裝全新2.5英吋厚裝甲的8.5度正式斜角飛行甲板,並換裝2台全新的“BS5”蒸汽彈射器及“DAX I”捕捉索。

英國海軍“鵰鷹”號—8.5度斜角甲板


英國海軍“鵰鷹”號—8.5度斜角甲板


英國海軍“鵰鷹”號—8.5度斜角甲板


英國海軍“鵰鷹”號—8.5度斜角甲板


  另一艘“無懼”級皇家空母是於1943年5月動工,1955年2月服役的“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 R09)。空母全長245米,寬34米,4台蒸汽輪機,功率113,000千瓦,航速31.5節,14節時續航力7,000海哩,標準排水量36,800噸,滿載排水量43,060噸。“皇家方舟”號是世界第一艘原裝斜角飛行甲板服役的空母,並是英國首艘採用蒸汽彈射器的空母;而1978年退役時是皇家海軍最後一艘CATOBAR類型空母。

  該艦編制人員2,250人,空勤390人,總人數2,640人,艦上裝有雙聯4.5英吋(114 mm)防空炮8座、六聯40mm防空炮6座、雙聯40mm防空炮2座、單管40mm防空炮12門,載機50架,包括“海盜”(Buccaneer)攻擊機、“海潑婦”(Sea Vixen)戰鬥機、“彎刀”(Scimitar)戰鬥機、“鰹鳥”(Gannet)固定翼反潛機和“海王”(Sea King)HAS1反潛直升機。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5.5度斜角甲板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5.5度斜角甲板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5.5度斜角甲板



英國“瑪麗女王”號(RMS Queen Mary)游輪(中) “皇家方舟”號(右)

  “皇家方舟”號於1967年3月至1970年2月間進行最後一次主要改裝,安裝全新8.5度正式斜角飛行甲板,並換上全新彈射器及捕捉索,改裝艦島及部份全新電子裝備,以運作較大的“幽靈”(Phantom)FG.1/FGR.2戰機和“海盜”(Buccaneer)S2B戰機。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8.5度斜角甲板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8.5度斜角甲板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8.5度斜角甲板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與17世紀英國清教徒船“五月花”的複製品“五月花二號”:



英國海軍“幽靈”FG.1戰機:




英國海軍“海盜”S2B戰機:




比對: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左)        美國海軍核動力空母“尼米茲”號(右):


  “人馬”級(Centaur)是英國皇家海軍於二戰末期設計的最後一批輕型旗艦空母。首艦“人馬”號(HMS Centaur R06)於1953年9月服役,屬軸排甲板設計,空母全長224.87米,寬37米,4台蒸汽輪機,功率56,673千瓦,航速28節,18節時續航力7,000海哩,滿載排水量24,000噸。在1956年至1958年間進行廣泛改裝,並轉改成6度斜角甲板。

  該艦編制人數(包括空勤人員)1,390人,艦上裝有六聯Bofors 40mm防空炮2座、雙聯Bofors 40mm防空炮8座、單管Bofors 40mm防空炮4門,載機42架(26架噴射機),包括“海鷹”(Sea Hawk)攻擊機、“海毒素”(Sea Venom)戰鬥機、“天襲者”(Skyraider)固定翼戰鬥機、“旋風”(Whirlwind)反潛直升機和“蜻蜓”(Dragonfly)搜救直升機。

英國海軍“人馬”號—軸排甲板




英國海軍“人馬”號—6度斜角甲板


英國海軍“人馬”號—6度斜角甲板


  “人馬”級空母的第二艘“阿爾比恩”號(HMS Albion R07)和第三艘“堡壘”號(HMS Bulwark R08)分別於1954年5月及1954年11月服役,滿載排水量分別為24,000噸及26,200噸,同屬原裝斜角甲板設計。空母全長224.87米,寬37米,4台蒸汽輪機,功率56,673千瓦,航速28節,20節時續航力6,000海哩,滿載排水量24,000噸26,200噸。

  該艦編制人數(包括空勤人員)1,596人,艦上裝有六聯Bofor 40mm防空炮2座、雙聯Bofors 40mm防空炮8座、單管Bofors 40mm防空炮4門,載機42架(26架噴射機),包括“海鷹”(Sea Hawk)攻擊機、“海毒素”(Sea Venom)戰鬥機、“天襲者”(Skyraider)固定翼戰鬥機、“旋風”(Whirlwind)反潛直升機和“蜻蜓”(Dragonfly)搜救直升機。

  “阿爾比恩”號和“堡壘”號 分別在1961年至1958年間進行廣泛改裝,轉化成突擊空母(Commando Carrier),即是現今的兩棲突擊艦(Amphibious Assault Ship)。

  改裝後編制人員850人,空勤人員200人,皇家海軍陸戰隊突擊員800人,總人數1,850人,艦上載16架“韋塞克斯”(Wessex V)HU.5運兵直升機。

英國海軍“阿爾比恩”號輕型旗艦空母:


英國海軍“阿爾比恩”號輕型旗艦空母



英國海軍“阿爾比恩”號突擊空母:




英國海軍“堡壘”號輕型旗艦空母:



英國海軍“堡壘”號突擊空母:


英國海軍“堡壘”號突擊空母



  “競技神”號(HMS Hermes R12)是最後一艘“人馬”級空母,動工15年後幾經轉折才終於1959年11月服役,長年建造過程中加入廣泛改裝,包括巨大的“984型”「探射燈」3D立體雷達,並是第一艘原裝全8.5度斜角甲板英軍空母。空母全長236.14米,寬45米,滿載排水量28,700噸,2台蒸汽輪機,功率56,673千瓦,航速28節,18節時續航力7,000海哩。

英國海軍“競技神”號


英國海軍“競技神”號


  “競技神”號在1980年至1981年間改裝,加裝12度角上傾的“滑跳式”甲板,以便運作“海鷂”(Sea Harrier)FRS1垂直升降/短程起飛及垂直降落(VTOL/STOVL)戰機。

英國海軍“競技神”號—滑跳式甲板


英國海軍“競技神”號—滑跳式甲板


英國海軍“競技神”號—滑跳式甲板



英國海軍“海鷂”戰機


英國海軍“海鷂”戰機



  “無敵”級(Invicible)三艘輕型空母是英國皇家海軍用來取代“無懼”級及“人馬”級的近代空母。該級全長209米,寬36米,滿載排水量22,000噸,4台蒸汽輪機,功率72,333千瓦,航速28節,18節時續航力5,000海哩。“無敵”號(HMS Invicible R05)在1973年7月動工,於1980年7月服役;“卓越”號(HMS Illustrious R06)在1976年10月動工,於1982年6月服役;“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 R07)在1978年12月動工,於1985年11月服役。

  “無敵”級的開發進度由於英國1960年代的國防政策方針及1970年代早期經濟衰落而婁被拖慢,但亦因此為設計提供了進化演變的機會,從當初作為CVA-01旗艦空母計劃補助角色的直升機導彈艦,演變至有反潛戰力的“穿通甲板指揮巡洋艦”(Through-Deck Command Cruiser "TDCC");而Hawker P.1127戰機及稍後Hawker-Siddeley Kestrel戰機的成功開發亦揭開垂直升降/短程起飛及垂直降落(VTOL/STOVL)戰機時代的序幕,確定了英國近代空母的發展路線。

對比: (上)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        (下)1966年取消的CVA-01旗艦空母計劃

  1975年5月英國政府授權皇家海軍訂購“海鷂”戰機,建造中的“直升機重巡洋艦”(Helicopter Carrying Heavy Cruiser "CAH")“無敵”號迅速改工加建7度角上傾的“滑跳式”甲板,使“海鷂”戰機滿載彈藥時亦能從其只得170米的飛行甲板短程起飛。隨後到“皇家方舟”號動工再三艘一拼改增至12度角上傾。

  該艦編制人數(包括366名空勤人員)1,051人,艦上裝有3座“龍門”(Goalkeeper)近迫武器系統、2座Oerlikon GAM-B01 20mm炮,載機22架,包括12或18架“海鷂”GR.7/9攻擊機、10或4架“海王”(Sea King)ASaC反潛直升機和“灰背隼”(Merlin)HM Mk.1反潛直升機。

英國海軍“無敵”號:


英國海軍“無敵”號


英國海軍“無敵”號


英國海軍“海鷂”戰機在“無敵”號“滑跳式”甲板起飛:



英國海軍“卓越”號:


英國海軍“卓越”號



英國海軍“卓越”號機庫:


英國海軍英國海軍“海鷂”戰機在“卓越”號“滑跳式”甲板起飛:


英國海軍“卓越”號(前)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杜魯門”號(中)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艾森豪威爾”號(後):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



英國海軍“皇家方舟”號


  雖然3艘輕型空母靈活獨特並效用廣泛,但其作戰能力終究無法與大型旗艦空母相比,隨着“無敵”號在2005年8月退役及“皇家方舟”號在2010年10月退役,皇家海軍艦隊當今只剩下“卓越”號一艘空母。因此英國2003年開始實施的新旗艦空母計劃-“CV(F)”計劃顯得更加迫切。該計劃將為皇家海軍催生出2艘滿載排水量72,300噸的新空母“伊利沙伯女王”級(Queen Elizabeth),全長284米,寬39米(飛行甲板79米),航速25+節,續航力10,000海哩。該艦編制總人數1,450人,平時載機40架,戰時載機50架,以F-35閃電II攻擊戰鬥機為主,預計在2015年和2018年分別服役。

  當計劃還處於論證階段時有多達12個設計方案,但總意念是降低風險和追求實用。其動力裝置一律採用常規動力“綜合全電力推進”(Integrated Full Electric Propulsion "IFEP"),以燃氣輪機或/及柴油發電機來驅動“永磁推進電機”(Advanced Induction Motors)。設計方案可歸劃為3類:第1種是CATOBAR型,類似美國海軍“尼米茲”級,只是噸位較小。艦上裝有斜角甲板、2部彈射器、3道捕捉索、3部升降機,使用常規起降戰鬥機,候選機型為F/A-18E和JSF。第2種是STOBAR型,採用滑躍甲板作短距起飛及捕捉降落,類似於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它的候選機型有EF-2000和JSF。第3類則為STOVL型,繼承英國自行開發的輕型空母,採用全通式滑躍甲板,放棄了斜角甲板,艦載機採用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候選機型有JSF和“鷂”式改進型。英國政府在2010年剛發佈的戰略防禦與保安審查中宣佈,CV(F)將選載F-35C常規艦載型戰機而非STOVL型的F-35B,因此決定採用CATOBAR型。

CV(F)招標勝出的Thales集團設計方案


[ 本帖最後由 blitzr34 於 2010-10-30 07:06 編輯 ]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5 00: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