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9-11-13 16:25:24
|
顯示全部樓層
《品中資-李飛揚》認購內銀股穩賺!?
品中資》內地民營的民生銀行(01988,下稱民生)今日正式招股,從國際配售的反
應來看,這是今年以來最受注目的一次大型招股活動。因此,身邊很多朋友已經追著問,到底是
否認購得過?簡單地回答當然是認購得過,因為從過去數據看,認購內銀股,用通俗的講法是未
衰過;用專業的說法則是風險很低。
首先,六行之中,股價表現最差的要算中信銀行(00998,下稱中信行)。該股於
2007年4月上市,以昨日的收市價6﹒3元計,兩年多以來,股價只是微升7﹒5%。
另一隻稍差的是中國銀行(3988,下稱中行),該股於2006年6月上市,招股價
2﹒95元,昨日收報4﹒68元,累積升幅只有58%,而且,大部分升幅都是今年所創。不
過,折合每年的複式回報也有14%,連同股息回報,又總算及格。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六行之中,只有中行和中信行曾經跌破招股價,即是曾經令捧場客或
股東們擔驚受怕了一段日子。但話得說回頭,就算她們都曾經跌破招股價,甚至在招股價以下一
段頗長時間,但她們上市初段都曾經錄得一成以上升幅,即是說,如果你想賺錢離場,絕對有機
會。
*投資交行、招行回報最高*
撇除中行和中信行,那麼,你認購甚麼投資其餘四行,都可說是豐收的,當中升幅最大的原
來是最早上市的交通銀行(03328,下稱交行),當時是2005年6月,交銀的招股價
2﹒5元,以昨日的收市價9﹒71元計,4年半以來,累積升了2﹒88倍,折合每年的複式
回報達35%,實在非常吸引。
至於其餘三行,第二隻上市的內銀股建設銀行(00939,下稱建行),2005年10
月上市,招股價2﹒35元,昨日收報7﹒03元,累積上升近兩倍,折合每年的複式回報近
32%,也算十分出色。
餘下的招商銀行(03968,下稱招行)和工商銀行(01398,下稱工行),上市時
間非常接近。前者於2006年9月上市,招股價8﹒55元,昨日收報21﹒35元,累積上
升近1﹒5倍,折合每年的複式回報近36%,跟交行一樣是回報最好的內銀股。
至於工行,則於2006年10月上市,招股價3﹒07元,昨日收報6﹒67元,累積上
升1﹒17倍,表面上好像不算出色,但其實,折合每年的複式回報也接近30%,跟建行是叮
噹馬頭。
整理以上的數據,無非想引證我上述的說法,即是說,民生銀行絕對認購得過。不過,上述
數據也好像有一些啟示,就是最早上市的一隻內銀股,表現差不多是最好的一隻;而暫時是最後
一隻上市的內銀股,即中信行,就是目前表現最差的內銀股。民生排到今時今日才上市,是否已
是「籮底橙」?
*民營銀行沒有包袱*
從基本因素看,我只能這樣說,她一定不是質素最好的內銀股,但也不至於是「籮底橙」。
不過,在分析民生的基本因素前,我想跟大家重溫一下內地銀行業的架構和發展。
在民生上市前,在港上市的內銀股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國有銀行,即直接由國家出資成
立的銀行,例子是工行、建行和中行;另一類是股份制銀行,即國有企業再透過集資成立的銀行
,例子是招行、交行和中信銀行。
兩者最大分別是規模和經營手法。國有銀行的規模肯定比股份制銀行大得多,即是硬件佔優
;但國有銀行的包袱也比股份制銀行大,即是軟件吃虧!
至於民生,則是改革開放後的產物,她屬於最早期的民營銀行,即是由民間資本建立的銀行
。簡單來說,她的規模和資本肯定最小,但她的最大優勢是沒有包袱,而且肯定是以市場規則辦
事!
如果大家不善忘,應該記得現時已經在港上市的三大國有銀行(工行、建行及中行,還有一
家農業銀行正籌備來港上市),上市前的壞帳率都是高得驚人,原因不用多說,就是早年的國有
銀行都不是按商業原則來做生意,很多貸款都稱為政策貸款,即是為了政策需要而貸款,不管貸
方是否有能力還款,結果不用多說,自然是一大筆「胡塗帳」!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國有銀行也開始按市場規律辦事,這隻規模細細的民生銀行,長線的
投資價值又如何呢?由於篇幅關係,下次再續。《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李飛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