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回覆: 1

[新聞時事] 彭博:閱兵是超越炫武的記憶之戰 旨在重塑歷史強化對台主權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5-9-3 12:59: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年 7 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現身山西省陽泉市。他前往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獻花,又參觀了百團大戰紀念館。據《人民日報》報道,他當日「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禦外侮的光輝歷史」。這次活動事後製成短片,在央視等多個官媒廣泛播放。彭博通訊社9月2日一篇題為「習近平發動中國二戰歷史『記憶之戰』,放眼台灣」的報道指出習近平決定悼念二戰死難者,是一個重塑全球探討二戰計劃的一部分;透過強調這些犧牲,習近平企圖把共產黨塑造成等冋美國的戰爭勝利者,即使中共在日本投降的四年後才當權。

模仿普京 在經濟窘境下激發愛國主義

報道指這是模仿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手法。習近平透過歷史追求他的目標,在一個就業疲弱的市場與房屋危機的時局下發動愛國主義。他的計劃旨在加強北京對自治台灣的主權宣示,強化中國作為戰後世界秩序支柱的現狀。

到了9月3日當習近平在北京主持紀念日本投降 80 周年的閱兵儀式時,這股動力將會全面展示。把每年 9 月 3 日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正是 2014 年習近平主政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決定。

美國非牟利智庫組織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上周發表研究文章指出今次閱兵已超越了炫耀軍力和視覺上展示國家在戰爭上的貢獻,更加是持續記憶之戰的一部分,作用是提示西方勿忘中國在二戰中的犧牲和貢獻,包括而且特別是共產黨的貢獻,以糾正西方的「錯誤」。同時,習近平與普京、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和伊朗總統佩澤希齊在天安門上聚首的場面,將會展示出一個變化中的國際秩序,即中、俄、朝鮮等政權擁有更大的集體操作空間,而沒有美國的份兒。

把歷史武器化 塑造中流砥柱形象

彭博報道指出透過凸顯中國的犧牲,北京同時把自己塑造成理所當然的戰後世界秩序中流砥柱。把歷史武器化並非中國獨有的事,普京也曾利用蘇聯歷史慫恿公眾支持他侵略烏克蘭,特朗普則聲稱美國為創造勝利戰果,付出遠比任何國家都多。

中國如何描述戰爭在亞洲很重要,因為足以影響現時的國家邊界和外交糾紛。這些爭議的核心正是建基於二戰後的協議,北京正是以此作為擁有台灣主權的正當理據。中共的理據是 1943 年的《開羅宣言》和 1945 年的《波茨坦公告》,認為這份文件已充分將台灣從事實上及法律上歸還給中國。

然而西方政府並不太在意這兩份文件,反而承認 1951 年的三藩市和約才是正式終結戰爭的條約,而當中只用了含糊的文字,要求日本宣佈放棄台灣,但沒有說明歸還中國。至於 1945 年日本投降時接收台灣的是國民政府。

官方研究院撰文反對美化國民黨抗戰形象

今年 6 月台灣陸委會指出抗日戰爭是中華民國政府領導的,中共是在戰爭打完才冒出來,把領導戰爭的政府推翻。8月27日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朱鳳蓮批評民進黨詆毀中共的抗戰貢獻,妄圖篡改歷史謀求台獨分裂。

即使中共對國民黨態度友好,但在習近平任內成立的中國歷史研究院,8月仍發表了題為「不能誇大國民黨的抗戰作用」的歷史評論文章,批評近年公眾討論和學術研究中存在誇大國民黨抗戰作用的傾向,認為一些研究片面撥高正面戰場的作用,美化國民黨抗戰形象。美國喬治城大學兼職講師 Emily Matson 認為,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文章旨在為「中共才是由始至終抵抗日本的一員」這個論述服務。
1 今年 7 月習近平在山西陽泉市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上獻花。 (人民網).jpg
2 習近平今日接見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安華是出席9月3 日天安門閱兵儀式的 26 位國家領.png
3 台灣政府不認同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的領導地位,台灣總統賴清德被內地國台辦批評妄圖篡.jpg
發表於 2025-9-5 13:42:10 | 顯示全部樓層
彭博通訉社
睇靚女索女幾時都得閒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7 20: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