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古彗星撞擊蛛絲馬跡? 海底彗星塵埃揭開謎題
最近科學家發現,埋藏在海底沉積物中的彗星塵埃顆粒,可能是1萬2800年前彗星
撞擊地球證據。
根據《Science Alert》報導,這項假設稱為 新仙女木事件,被用來解釋地球氣候在升溫時期
突然出現長達1,200年的快速冷卻至近冰河期現象。
該假設遭許多科學家斷然否定,因目前尚未發現相關隕石坑。
但所謂證據,可能比隕石坑小許多。南卡羅來納大學地球科學家摩爾(Christopher Moore)帶領
的研究小組提出新證據,即在挪威 格陵蘭島(Greenland)附近巴芬灣(Baffin)發現的
4個沉積物 岩芯(core)。
這些岩芯(core)保存著數千年來層層沉積的海底沉積物。
摩爾表示,團隊選擇分析巴芬灣的海洋岩芯,以確定全球數十個陸地站點報告的新仙女木
撞擊替代指標,是否存在於海洋岩芯之中。
研究人員使用 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確定岩層年齡,然後使用單粒子電感耦合等
離子體飛行時間質譜技術(SP-ICP-TOFMS),在新仙女木冷卻時期沉積的岩層中尋找彗星塵埃跡象。
分析發現一些微小金屬顆粒,其成分與彗星起源相符,包括低氧、高鎳含量的鐵,以及富含鐵和
二氧化矽的微球體(microspherules)。研究人員稱,這些微球體主要由來自 地球的物質組成。
摩爾說,巴芬灣岩芯新仙女木期沉積層包含多個與撞擊事件相符的證據,表明新仙女木事件確實存在。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