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睡銀河」現身 宇宙嬰兒竟先休息再長大
根據科技新聞網站《Live Science》報導,天文學家利用 美國 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
在宇宙的黎明時期發現了十幾個正在「沉睡」的星系,它們出乎意料地暫停了製造
恆星的活動。
這個被研究團隊比喻為「睡美人」的發現,挑戰了天文學界對星系演化的既有理解。
這項由瑞士 日內瓦大學(法文:Université de Genève)博士生帕茲(Alba Covelo Paz)領導
的研究,成果已上傳至預印本資料庫arXiv。
研究指出,在宇宙大霹靂後的最初十億年內,找到了14個橫跨不同質量的休眠星系。
科學家長期以來試圖理解,星系為何會停止製造恆星?
目前主要有兩種理論:一種是因超大質量黑洞或星系碰撞而導致的永久性「猝滅」(quenched);
另一種則是由於超新星爆炸等「恆星回饋」(stellar feedback)過程,將氣體暫時推開,
使星系進入可逆的「寧靜期」。
此次發現為後者提供了強力證據。
研究團隊發現,這14個「睡美人」都在被觀測前的1000萬至2500萬年之間停止了恆星形成。
這個相對短暫的「午睡」時間,暗示牠們更可能處於一種「走走停停」(stop-and-go)的
陣發性成長模式,而非永久死亡。
這項發現的突破性,也凸顯了觀測技術的躍進。
過去天文學家主要在鄰近宇宙觀測到休眠星系,在早期宇宙僅有零星的4個案例。
直到美國 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以其強大的近紅外光譜儀(NIRSpec),才有能力系統性地
分析這些遙遠星系的光譜,確認其是否正在「打盹」。
這使天文學家得以首次在系統層面揭露早期星系的「沉睡行為」,補足過往觀測的重大空白。
帕茲表示,儘管仍有許多未知,但他們已離解開這個過程更近一步。
一個名為「睡美人」(Sleeping Beauties)的JWST後續觀測計畫即將啟動,將專門尋找更多此類星系,
以估算牠們的休眠期究竟有多長。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