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常常用「有眼不識泰山」這個句子,來形容某些人無識人之明、有眼無珠。其實啊,這個成語中的泰山,不是指中國山東省境內的那座名山,而是指中國古代的一位著名竹匠喔。
今天就跟大家說說這句話的由來典故。
相傳,春秋時代著名的木匠魯班,經常招收徒弟。
魯班十分珍視自己的聲譽,每隔一段時期,就要從徒弟中淘汰特別「不成器」的人。
魯班徒弟中有個叫泰山的年輕人,看起來不很靈巧,技藝長進不大。
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魯班毅然辭掉了泰山。
多年後,魯班一次出遊,在一個集市上看到一門店人群眾多,前往一看都是各種不同的竹編製品,更有竹居家,製作精美,人們都很喜歡,自覺這個竹匠手藝很是精湛,和自己的木藝有得一比,於是前往拜訪。
誰知一見面卻認出是自己當初逐出師門的徒弟泰山,覺得不可思議,在後來和泰山的交談下,才知道當時泰山跟自己學藝時並沒有懶惰,而是對竹子很感興趣,將大部份的時間都用在學習破篾編制去了,因為當時沒有做出什麼好的竹器不敢和師傅說。
泰山被自己逐出師門之後,依然沒有放棄對竹編技術的研究,終成一代竹匠大師,作品受到人們的喜愛。
於是魯班當著泰山的面直言:「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