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交流基于事件的信息,叫做脉冲,这点和人脑传递信息的方式相似。
相比传统计算与神经拟态计算原理的区别,更多人应该更加关心神经拟态计算表现在应用中的优势。Mike说:“有一系列问题人脑可以很好地处理,所以我们可以期待神经拟态计算对于真实数据的处理速度或反应时延的性能效率提升,尤其是对于真实数据样本的适应力或快速学习能力的提升。”
神经拟态芯片擅长处理哪些任务?
2017年时,英特尔就对外公布了其第一代神经拟态芯片Loihi,随后便开始与业界共同探索神经拟态计算的可能性和可以发挥优势的场景,并建立了神经拟态研究社区(INRC),如今已经有将近150个成员机构。
INRC今年新增的成员包括福特(Ford)、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美国菲力尔公司(Teledyne FLIR)。
“我们调查了最近所有的结果,研究了IEEE文献,在很多不同的领域都得出,Loihi的结果超过了使用最好的CPU和GPU算出的结果,其中很多出自感知领域。”Mike表示“特别是和新的事件相机传感器(新型视觉传感器)集成时,神经拟态芯片能够以非常低的功率水平来执行手势识别和其他视觉推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