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犬齒郎 於 2021-4-15 22:58 編輯
花旗集團今天宣布出售包含台灣在內的13個消費金融業務市場,但台灣花旗表示,深耕台灣已近60年,集團所發布的消費金融策略調整,「完全不會動搖我們對台灣及亞太區的長期承諾」,並強調透過重新定位發展策略,能將資源更進一步投入發展在台灣的機構客戶業務,包含企業金融暨投資銀行、商業金融、金融市場,和財資暨貿易金融事業等。金管會官員晚間證實花旗銀行董事長暨台灣區總裁莫兆鴻先前已向金管會說明,是出於集團全球性策略考量,和台灣個別因素無關。
受影響地區包括台灣、澳洲、巴林、中國大陸、印度、印尼、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泰國和越南。花旗聲明指出,未來將專注於經營4座財富中心的消費者銀行業務,分別位於香港、新加坡、倫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而預計將關閉的消費金融業務,包括一般個人信用卡、儲蓄、信貸、房貸等服務。
台灣花旗銀行董事長莫兆鴻表示,近60年花旗在台灣的營運表現成功亮眼,將維持對台灣市場的堅定承諾,致力成為本地與跨國企業客戶、金融機構和公營事業的最佳銀行夥伴。莫兆鴻言米說,在將台灣營運進行轉型以掌握未來成長機會的同時,將持續運用花旗獨特的全球網絡和創新能力,提供全方位的企業金融產品及服務,以協助客戶達到永續成長與進步。
至於花旗集團出售包括台灣在內的13個消費金融業務市場的時程,台灣花旗表示,目前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在此期間,消費金融營運將沒有任何變動,員工不會有立即的影響;將秉持同樣的精神與熱忱,為消費金融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也確保客戶權益得到保護。
金管會官員表示,根據莫兆鴻所述,花旗新執行長Jane Fraser年初上任後,調整集團發展策略,決定處分13個消金業務市場,莫兆鴻也有特別強調此為全球性策略,和台灣個別因素,不管是業務、獲利能力或展望都無關。
金管會官員指出,這是花旗銀行的商業考量,金管會表示尊重,不過也提醒花旗銀行重視客戶和員工權益,做好對內與對外溝通,無論是客戶的反應或是員工士氣方面,都要做好處理。
金管會官員也說明,花旗銀行只是結束消金業務,企金等業務還在,並非全面退出台灣市場;至於消金業務的退場時間表,花旗銀行還沒有對此說明。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花旗銀行存款達新台幣6552.85億元,放款總額3089.96億元,累計稅前盈餘12.06億元,淨值1056.29億元。
前一起外銀結束在台部分業務,是星展銀行在2016年宣布以折合新台幣約25億元,收購澳盛銀行在亞洲5大市場的個人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包括台灣、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與印尼。
花旗銀行於1964年在台灣成立辦事處,1965年於台北成立第一家分行,是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截至2020年底,台灣花旗稅前盈餘3.38億美元,從獲利來看仍是台灣最大的國際性銀行,並擁有強健及充裕的資本,2020年資產報酬率(ROA)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分別為1.14%及9.18%,高於市場平均值0.59%及7.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