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joemalee 於 2020-10-9 20:48 編輯

紀曉嵐一般指紀昀
紀曉嵐(1724年8月3日[1] -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
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 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晚
年內心世界日益封閉,著有《閱微草堂筆記》。
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一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諡
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著有《紀文達公遺集》。
紀曉嵐為世人所矚目的文化成就主要有兩項:一是奉旨主持編纂了《四庫全書》;二是在晚年寫了一部“追錄舊
聞,姑以消遣歲月”的隨筆雜記《閱微草堂筆記》。然而,這些作品的含金量並不高。關於《四庫全書》,魯迅
、唐弢等人曾將其評價為一部閹割中國古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至於《閱微草堂筆記》,雖然皇皇24卷,但是仔細
閱讀過它的人都會發現,這部明顯受了蒲松齡《聊齋誌異》影響的筆記體雜記,除了語言精美典雅、行文亦莊亦
諧外,很少有震聾發聵的獨到而新穎的觀點和見解。
紀曉嵐之所以沒有盡心著述,寫出真正的大書來,明顯是另有隱衷。他在被清朝的統治者“閹割”了精神和思想
上的創造性,變成了一個“精神上的太監”。高壓的文化政策,頻繁興起的文字獄,已經使紀曉嵐的思想受到了
嚴重的衝擊,並迫使他接受了精神上的“閹割”,從此不敢寫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