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口罩世界戰, 無綸國家大少都要參與. 內包含: 情報戰, 軍事物流, 突擊戰(機場搶貨), 外交戰等.
情況比貿易戰利害很多,因行動要迅速,關符國民生死。
歐盟:全球爆發防疫用品搶購大戰
歐盟危機管理專員萊納爾契奇稱,「很難安排一次有序的採購」。近日多國宣稱它們訂購的口罩、呼吸機中途被轉運美國。
一位歐盟高級官員警告稱,圍繞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醫療裝備,一輪「全球爭搶」已經爆發。連日來,一些國家憤怒地聲稱,貨物突然被轉運往美國。
歐盟危機管理專員亞內茲•萊納爾契奇(Janez Lenarcic)表示,現在「很難安排一次有序的採購」來確保最需要的人獲得口罩和呼吸機等應對疫情大流行的關鍵設備。
他發出上述警告的背景是,歐洲和美洲的買家紛紛指控稱,從中國向他們發運的抗疫物資在最後一刻被運往美國。儘管華盛頓方面否認與這種事有關聯,但從對其他國家官員和中國製造商的採訪中可以看出,為爭奪稀缺資源的激烈競購戰已使市場陷入混亂。
「現在出現了全球爭搶個人防護裝備和其他類型醫療設備的現象,」萊納爾奇周二在布魯塞爾對記者們表示,「這種病毒蔓延的速度和範圍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這導致了供應短缺和需求急劇增加。」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周的做法讓局勢更加緊張,他援引一項朝鮮戰爭時期制定的法律,命令美國領先醫療設備製造商3M優先向美國政府銷售產品。本周,白宮與該公司達成協議,3M將從海外向美國發運1.665億隻N95口罩,這樣它可以繼續向加拿大和拉美銷售在美國製造的N95口罩。
中國口罩生產商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如今生產成本飆升,買家之間競爭激烈。安徽天樂進出口有限公司(Anhui Tianle International)負責人許雪瓊表示,價格「漲了十幾到三十倍,漲多少就看你的採購量」。該公司是一家塑料袋和包裝材料生產商,於今年2月轉產口罩。
「但我們沒有壓榨買家,因為材料成本和運輸成本都大幅上漲了,」她表示,「我們要求發貨前付全款,誰的錢先到就先向誰發貨。」
由於爭搶醫療用品,國際上不斷出現關於貨物丟失或發錯地方的控訴和反駁。
上周,柏林市當局指控美國將該市為警察部門訂購的一批口罩從曼谷轉運至美國。
柏林市內政部發言人馬丁•帕爾根(Martin Pallgen)表示,警方向一家專門從事醫療用品貿易的德國公司訂購了這批口罩。但他表示,「由於美國的一項命令」,這一訂單被取消,「裝載這批貨物的貨機沒有飛往德國,而是改道飛往美國」。
他表示,柏林市政府正與警方和這家貿易公司合作,以查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從什麼時候訂購口罩,到「泰國機場究竟發生了什麼」。華盛頓方面否認官方參與了這起事件。
德國最初的報導稱,這些口罩來自3M。但該公司反駁了這種說法,稱其「沒有柏林警方從中國訂購口罩的任何訂單記錄」。
在法國,兩個疫情最嚴重地區的官員表示,他們看到他們地區訂購的物資被送往美國。身為一名醫生的法國大東部大區(Grand Est region)主席讓•羅特納(Jean Rottner)表示,美國人「在(機場)停機坪拿出現金,花三四倍的價錢拿走了我們訂購的物資」。
法蘭西島大區(Île-de-France)(也稱為巴黎大區——譯者注)主席瓦萊麗•佩克雷斯(Valerie Pecresse)表示,有一批貨物被「美國人」搶走了——儘管美國否認購買了本來計劃從中國發往法國的口罩。佩克雷斯手下的一位官員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買家之間的競爭非常、非常激烈」,法國多個地區遭遇毀約,被別的買家以更高的價格搶走了物資,因為相關財政規定不允許他們在發貨前提前支付貨款。
「賣家承諾出售,但在最後一刻改變了主意,」這名官員在談到這批引發爭論的貨物時表示。
另一個事件發生在美洲。巴西東北部幾個貧困州從一家未具名的中國供應商購買了600台呼吸機,但是上周后半周在邁阿密經停期間這批貨突然沒了下文。
巴伊亞州(Bahia)衛生部長法比奧•維拉斯-博阿斯(Fabio Vilas-Boas)對當地電視台表示,發生了設備被美國「劫持」的事件,而馬拉尼昂州(Maranhão)州長、共產黨人弗拉維奧•迪諾(Flávio Dino)則聲稱,這些呼吸機「沒有運抵巴西,是因為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扣押」。
美國政府表示「沒有購買或阻撓任何從中國發往巴西的醫療物資或設備」。
巴伊亞州政府一名高級官員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不是美國當局「攔截」,是「中國供應商單方面取消訂單」。「說穿了,就是有人付了更多的錢,」這名官員表示。
譯者/何黎 2020年4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