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鳥是模仿高手
中文名稱: 琴鳥
英文名: lyrebird
原產地: 澳大利亞
基本介紹
琴鳥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桉樹林中,有大琴鳥、華麗琴鳥和艾伯特親王琴鳥三種。雄琴鳥的羽毛非常美麗,十六根尾羽向前展開,形似一把七弦琴。不論是雄是雌,琴鳥都非常善于模仿各種自然及鳥類的聲音,但雄鳥更強一些。雄大琴鳥為炫耀自己所佔領地並吸引異性,常就地取材,用林地上的廢物堆成小丘,作為自己表演的舞台。然後它自己在台上展尾開屏,大聲鳴叫,載歌載舞。一隻雄鳥要佔方圓幾百米的領地,這樣的舞台它可以建上10多個,並輪流去表演一番。琴鳥不但美麗壯觀,且能歌善舞。
它不但能模仿各種鳥類的鳴叫聲,還能學人間的各種聲音。如汽車喇叭聲、火車噴氣聲、斧頭伐木聲、修路碎石機聲及領號人的喊叫聲等。歌聲婉轉動聽,舞姿輕盈合拍,是澳洲鳥類中最受人喜愛的珍禽之一。有些以訛傳訛的資料說,澳大利亞的國樹是桉樹,國鳥是琴鳥,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澳大利亞外交部透過其官方網站聲明,澳大利亞至今(2011年)並無任何官方認可的國樹、國鳥或國獸。但是琴鳥是澳大利亞一個州的州鳥。
體形特征
琴鳥是琴鳥屬的兩種鳥的通稱,即華麗琴鳥和艾伯氏琴鳥。體型較大,通體淺褐色。雄鳥有長達70釐米,寬3.5釐米的豎琴形美麗尾羽,最外側的尾羽先端外卷成弧形,上綴金褐色冠狀斑,邊緣黑色,一側銀白色,另一側有多數金褐色的新月形斑紋,構成“琴”的兩臂;中間12枚尾羽微白色,羽枝稀疏,纖細如絲;還有2枚觸角狀羽,羽毛等長,金屬絲狀,窄而硬,微彎曲,相當于琴弦,位于彎曲的兩“臂”的中部。琴鳥是雀形類中身體最長的鳥。雌鳥除尾羽外,形似雄鳥。琴鳥的喙堅而直,足健善走,很少飛行。
生活習性
鳴聲亦悅耳。棲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林區,地棲。體褐色,色似雞。華麗琴鳥的雄鳥有8對絢麗的尾羽,豎立時似古希臘的七弦豎琴其中6 對微白色,羽枝稀疏;一對羽毛長60米,末端卷曲,一側銀白色,另一側有多數金褐色的新月形斑紋,構成它的兩臂;另一對羽毛等長,金屬絲狀,窄而硬,微彎曲,相當於琴弦,位於彎曲的兩臂的中部。
雄鳥全長約1公尺(39吋),是雀形類中身體最長的鳥。雄鳥炫耀時,在森林中幾塊小空地上把尾伸向前方,使兩條白色長羽蓋在頭上方,而琴狀羽向側方豎起,一面有節奏地昂首闊步,一面鳴囀,間而唯妙唯肖地模仿其他生物(甚至機械的)聲音。雌鳥除尾羽外,形似雄鳥。在昆蟲豐富的多雨的冬季繁殖。巢是在地上的一堆枝條,內可容一卵。雌鳥負責營巢和孵卵。過去一直認為琴鳥與雉或風鳥近緣。現琴鳥與藪鳥合成琴鳥亞目(Menurae),而與其他雀形類均不同。艾伯特親王琴鳥色彩不如華麗琴鳥鮮豔,但同樣善於模仿,分布範圍有限,僅偶見於雨林深處。
生長繁殖
琴鳥冬季繁殖。雄琴鳥在繁殖季節有一個驚奇的習性——建造山丘,有的甚至會在一平方公裏的林間地上建造十幾個相似的土丘,用以標志它的領域,警告別的雄琴鳥不得侵入。土丘造完後,雄琴鳥便開始炫耀表演。一般表演的時間是在清晨或黃昏。雄鳥以娓娓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姿以及那漂亮艷麗的琴尾,頻頻開屏向雌鳥求愛,一會兒站在樹枝引吭高歌,一會兒又跳到地面展開美麗的尾羽,反復表演,直至雌鳥來臨,雄鳥的尾羽便朝著雌鳥快速顫抖、滑動,不斷地展示那美麗的尾羽。一隻雄鳥要佔方圓幾百米的領地,表演的舞台它可以建上10多個,輪流去表演一番。琴鳥的主食是昆蟲、蠕蟲和蛆等,它們專門消滅害蟲,是一種益鳥。由于琴鳥繁殖慢,數量少,也因為它的美麗動人,特別受到當地人的珍愛和保護。
琴鳥
琴鳥是“一夫多妻”的。在一個繁殖季節裏,一隻雄琴鳥要多次表演,分別同被招來的若幹隻雌鳥交配。支配之後,雌琴鳥單獨到選好的巢址建一個大型的圓頂巢,巢側留有供進出用的洞口,有些巢建在大村的濃密枝杈間,而大部分巢建在地面樹幹和岩石之間。雌琴鳥在巢中產一枚雞蛋大小圓殼、灰紫色的卵。雌鳥單獨孵卵,6 個星期後,幼雛就出殼了。這時,雌鳥忙碌地外出採食,單獨喂雛。雛鳥漸漸長大,有些巢因為太小,在幼雛出巢時會把巢的圓頂頂開。離巢後,幼鳥還要發育兩年才能完全成熟。雄性幼鳥在2 歲以前跟雌鳥相似,在 2 歲以後才長出華麗的尾羽和羽飾。 琴鳥除了在求愛時演出外,還樂意給一種園丁鳥當婚宴上的“樂隊”。這種園丁鳥不會唱歌,要舉行“結婚儀式”就得請琴鳥來配合。它們不愧為鳥族合作的模範。
相關傳說
希臘神話中有一個著名的美男子——俄爾浦斯(Orpheus),他不僅相貌英俊,而且擁有超凡的音樂天賦,琴藝超群,經常為他的妻子彈琴歌唱。據說他彈動七弦豎琴放聲歌唱時,高山、森林、巨石以及飛禽走獸都會到他身邊來欣賞。傳說他曾經用這種神奇的本領使磚瓦移動從而蓋起一座希臘著名的城市。雖然神話顯得杳不可及,不過動物界中真的有琴不離身的俄爾浦斯。
1798年2月,幾名探險家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山搜尋一種傳說中的美麗的鳥。他們不知翻過多少山頭,穿越多少密林,終于捕到了這種美麗而不知名的鳥。這種鳥長著16 根修長的尾羽,幾乎佔身長的2/3,尾羽展開,很像一架美麗的豎琴,因此鳥類學家把它命名為琴鳥(Menura novaehollandiae)。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琴鳥為了美麗付出的代價是極其巨大的。佔身體比例很大的尾羽給飛行造成了障礙。雖然澳大利亞沒有善于捉鳥的貓科動物,不過卻是各種猛禽的理想棲息地。飛行困難的琴鳥翅膀逐漸退化,取而代之的是能夠健步如飛的強壯的雙足,使琴鳥由飛禽逐漸向走禽過渡。
琴鳥模仿聲音片段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 原網址。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 原網址。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 原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