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食為唐、宋時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總稱。
波斯語稱阿拉伯人為Tazi,英文音譯接近「大食」。
大食又分為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兩個王朝:
1 白衣大食以敘利亞大馬士革為首都,稱為馬亞王朝;
2 黑衣大食以巴格達為首都,稱阿拔斯王朝。
910年以後又有以開羅為首都的法蒂瑪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後則是塞爾柱王朝。
唐朝與大食有很密切的交往。大食商人自陸路、海路來華者很多,伊斯蘭教即是隨著大食商人的東來,傳到了唐朝。大食與唐亦曾發生過戰爭。天寶十載(751年),唐將高仙芝於中亞(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為大食軍所敗,唐軍中有很多工匠被俘往大食,中國的多種技術如造紙術等乃得以西傳。
宋代與大食有通使和貿易往來;阿拉伯海船主要來自波斯灣。
《嶺外代答》大食國條:「有白達國,係大食諸國之京師也」,白達即指巴格達。 《諸蕃志》大食國條:「國都號蜜徐籬」,蜜徐籬即指開羅,又稱勿斯里,為開羅舊稱之音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