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次講寄人籬下, 大家記住係"籬", 唔係離。
大家都以為寄人籬下淨係指人既居所, 其實唔係, 當初古人係用尼形容人既文筆。
【解釋】
寄:依附於他人籬笆下。
原指他人文章風格
後多用其字面義,比喻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
【出處】
《南齊書.卷四一.張融列傳》
融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白黑談論,鮮能抗拒。永明中,遇疾,為(問)〔門〕律自序曰:“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為心師也。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政當(1)使常有其體。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2),寄人籬下。”
(1)政當:即正當。
(2)因循:遵循舊習而無所改動。
【成語小故事】
南北朝時,南朝的齊國有個奇人叫張融,他身材短小、長相醜陋,但卻精神清徹,特立獨行,不拘小節。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特殊,獨創自己的風格,在文壇上引起相當大的震憾,他在〈門律自序〉這篇文章中闡述自己為文的觀點,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文章並沒有所謂的常體,文人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寄人籬下”,墨守舊習而不改變。因為他的奇才,所以齊高帝非常喜歡他,常常接見他,說他這個人真是空前絕後,見他衣著破爛,還將自己的衣服重新剪裁後送給他,表示兩人的情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