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093|回覆: 1

考古大發現! 台灣5000年前 早已有農業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5-8-11 21:10: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考古大發現!    台灣5000年前 早已有農業


台灣 台南科學園區開發過程發現大量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從民國85年開始挖掘,
耗費15年總計搶救34處,經過整理發現文物中遺留有稻米、小米和其他動植物,
且米粒外型大小都差不多,這是目前發現台灣最早出現的農業,
顯示當時已有選種甚至育種的技術。

中研院院士 臧振華 領導的考古團隊搶救出的南科遺址,年代距今5000年 至300年間,
涵蓋了10個考古文化期,考古花費的時間、人力、發掘面積、出土文物數量,
在台灣考古學上排名第一位。

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台灣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了「小米」的蹤跡,而且是上萬粒
的碳化小米出土,即使是中國華南地區也未曾發掘過。

此外,稻米遺留也刷新紀錄,臧振華說,上一次的紀錄是在台北芝山岩發現,
年代距今大約3000~4000年,「那時只有一小坨而已,這次也是上萬粒。」

民國95年開始,科技部前身國科會就支持考古隊進行出土文物整理分析,10年計畫即將結束,
臧振華發表考古整理成果,其中最讓人振奮的是首度發現稻米,
這是台灣最早出現的農業。

臧振華 指出,當時的南島民族不僅種稻,從現場發現的米粒大小都很一致,
顯示當時可能還有選種與育種的能力。

臧振華 表示,過去的考古研究,台灣在舊石器時代完全沒有發現農業的跡象,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停留在舊石器時代,但從南科遺址發現稻米、小米,
顯示5000年前南島民族已經進入農業時代,這對進一步了解台灣農業文化興起與變遷有代表性意義。

另外,南科發現的聚落、陶器、鐵器等,經過分析發現和大陸珠江三角洲
的新石器文化相當類似,臧振華指出,目前對南島民族的研究,最主流的說法
是台灣舊石器時代是最早的南島民族,如今透過聚落的型態和生活方式來分析,
顯示南島民族可能是來自珠江三角洲,這是南科考古提供的重要線索。

臧振華 說,截至目前已經整理20個考古遺址,但仍有14個考古遺址文物尚未整理,
這些文物動輒幾百萬件,繼續整理和分析,可以對南島民族文化有更進一步了解。

南科出土的是台灣非常古老的文物,搶救後,這片土地卻孕育台灣最進步的科技產業,
從陶石骨角到晶圓光電,證明考古和科技發展可並行而不衝突。

臧振華也說,過去曾在澎湖的鎖港遺址發現了俗稱美人魚的儒艮,該遺址距今
4500年~3800年,這次南科遺址發掘了古人其實在更早期就食用深海鯊魚、
灰青鮫等,顯示捕魚技術的先進。

600_1409043_2.jpg
600_1409043_1.jpg
發表於 2015-8-13 00: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5000年前的考據證實,具有歷史價值。
請支持遊戲機情報版,手機情報交流版,手機Apps應用版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0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