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為網上流傳的紅旗-19導彈試射圖片
中新網今日刊登文章,介紹我國武漢軍械士官學校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程勇在科研領域的先進事蹟,這位專家先後研製出了“免調試雷射器”、“鐳射沉積類金剛石膜”和“互注入相干合成”等重要技術難題,這其中,“鐳射沉積類金剛石膜”技術被運用於我國中段反導攔截彈上,據報導,這一成果讓導彈的飛行速度提高了30%。從文章中所提到的部分內容和網路相關論文資訊分析,這一技術已被運用於我國的中段反導攔截彈紅旗-19上。
中新網今日刊登《科技日報》文章《勇者無畏 光電先鋒》,文章介紹了武漢軍械士官學校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程勇的事蹟。
文中提到,程勇帶領團隊,先後突破了免調試雷射器、鐳射沉積類金剛石膜、互注入相干合成等制約光電裝備發展的技術難題。就在前不久,程勇領銜的“鐳射沉積光學類金剛石膜技術、設備與產業化”專案勇摘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創新技術一等獎,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軍隊代表。
免調試固體雷射器
文章介紹,上世紀90年代,程勇在教學中發現,現有軍用雷射器在高溫度、高振動等惡劣條件下輸出很不穩定,雷射器的結構特性也決定了一旦出現問題就必須返廠大修,嚴重影響部隊戰鬥力形成。
程勇帶著3名同事硬是突破了這個禁區——研製發明出世界上第一台“免調試固體雷射器”!
“你們的成果讓雷射器從‘特寶兒’變成了‘野孩子’。”光學泰斗王大珩院士對此高度評價。2000年,該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隨後被廣泛應用於軍內外。
為反導導彈擦亮眼睛
2000年,他得知我國大型武器系統的“眼睛”——紅外視窗硬度低、易劃傷、化學穩定性差、易腐蝕,特別是在高超音速飛行條件下會“失明”,國內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而在國外,這是一項對我國禁運的高端技術。為了解決這一制約戰鬥力的瓶頸問題,也為了拓展雷射技術的應用領域,他大膽提出用鐳射沉積類金剛石膜的思路解決這一技術難題。通過4年的潛心研究,雖然攻克了一系列難題,研究成果也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但由於無法通過特定音速試驗,還不能很好地應用到武器裝備上。
是知難而退還是勇往直前?很多人勸他:“老程啊,文章已經發了,專案已經獲獎了,能交差就行了,把精力都耗在這個項目上不值得!”他堅定地回答:“搞科研不是為了發文章評獎項,成果能運用到武器裝備上才是最終目的。”
隨後的日子裡,他帶著團隊,不斷向這個難題發起衝鋒,創造性提出“雙鐳射沉積”“多元摻雜”“化學輔助沉積”等思想,構建了國際先進的雙鐳射沉積系統,掌握了大面積均勻薄膜關鍵核心技術。最終,他們在國內首次通過了超高音速風洞試驗。2010年,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真可謂“十年磨一劍”。2015年,獲得了中國首屆光學工程創新技術一等獎,得到全國光學界的一致認可。
基礎技術的新突破,為小型鐳射武器鋪平道路
2004年,程勇被總裝備部派送到中國科技大學應用物理系做高級訪問學者。一年時間裡,他充分瞭解了當時國際前沿的光學研究進展,創新提出了“互注入相干合成”的雷射技術新思想。這時的程勇雖然在國內光學界已經小有名氣,但限於種種“先天不足”,他的想法並沒有得到多少人回應。畢竟,一個士官學校在科學界還沒有名氣啊!
程勇並不放棄,抓住一切機會和同行們交流,承受了諸多質疑和否定。在與一位知名教授交流時,他描述了自己的觀點——學術上只要滿足鐳射相干合成的條件,即相同頻率、相同偏振態、相同相位、相同振動方向,就能讓鐳射合多為一,然而目前實現這一條件的手段非常複雜,代價很高;“互注入”則是把原本互不關聯的的鐳射注入到同一個諧振腔裡,讓它們相互注入與交融,經歷共同的振盪過程,就很容易同頻共振,合成一束光。
“就好像是兩個原本生活經歷、背景不同的人組成一個團隊。你把你的資訊給我,我把我的資訊給你,我們就有了共同的理想目標,實現1+1>2。”程勇比喻道。
記者在現場看到,“啪啪啪”3個雷射脈衝,30米距離上3mm的鋼板瞬間被擊穿!
正是基於“非線性思維”,他們研製的雙波長自由切換固體雷射器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成功應用於某型戰機起降監視系統。他們研製的小型高可靠性人眼安全雷射器被廣泛應用於武器裝備中。
上述三個成果中,最為重大的就是“鐳射沉積類金剛石膜”技術。在今年5月科技日報最初報導程勇團隊獲我國光學工程創新技術一等獎的消息時,相關文章提到這一技術讓我國一種新型導彈提高速度30%。網上查詢得知,這一技術的運用方向主要是高速反導攔截彈的紅外視窗。從本文報導中提到,該專案於2010年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可以推斷這一項目所涉及的相關大型武器應該在此之前已經取得試驗成功。
2010年1月11日,我國首次中段反導試驗成功,外媒稱這次試驗中我國發射的反導攔截彈為紅旗-19型。
據報導,紅旗-19是一種類似美國尚在研製中的“增程型THAAD”導彈的新型反導攔截彈,它能夠對大氣層內外的來襲目標進行攔截,利用導彈頭部的紅外系統可以發現來襲的目標並實施攔截,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已經進行成功試驗的唯一一種能夠擊落來襲高超音速滑翔器的導彈系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