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毒果都報好多支持陳的文章,不如又睇下左報點講。仲有陳是公民黨成員!
轉載:
港大法律學院在陳文敏院長任內大搞政治忽視學術,研究成績落後於中大法律學院。隨即引來陳文敏及其反對派「盟友」的瘋狂反擊。陳文敏的激烈反應可以理解,原因是他下個月就要「高升」副校長,現在捅了馬蜂窩,抖出臭史,青雲路遇上暗湧,豈能不惱羞成怒?但反對派公然為陳文敏「助拳」,顯然名不正言不順,原因是傳媒揭露陳文敏的失職,是應有之義,有事實根據,他們沒有理由批評傳媒,其行為是在明目張膽的打壓新聞自由。
昨日,由公民黨立法會議員兼前主席陳家洛牽頭,找了一班與反對派關係密切的大學學者,包括曾經為學聯擔當辯論導師的港大教授陳祖為,發表了所謂「堅守學院一片自由文明的天空」的聯署,指責《文匯報》等報章批評陳文敏是「斷章取義」,更「教訓」傳媒要「在評論院校人事任免前,要謹記全面了解事實,小心求證和客觀分析的基本傳媒守則」云云。這個聯署連基本的事實都搞不清楚。《文匯報》對陳文敏的批評,正正就是建基於客觀的證據,小心的求證和客觀的分析,並沒有受批評之理。
陳家洛說傳媒要「全面了解事實」,但《文匯報》率先揭露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RAE)」報告,指出在陳文敏領導下港大法律學院的評分大跌,由此引伸出陳文敏只搞政治不搞學術的結論,再推論陳文敏不適合當港大副校長。這一層一層的推論,正是源於堅實的證據,再加上近幾年大量的事實佐證,這樣還不算「小心求證和客觀分析」?難道《蘋果日報》造謠當食生菜的編採方針,捕風捉影、想像力豐富的報道評論,就最符合陳家洛口味?當然,陳家洛是絕對不敢批評《蘋果日報》,儘管其以往不斷造假新聞,也曾對大學的人事安排指指點點,但陳家洛從來不會說三道四。原因很簡單,黎智英是公民黨最大的金主,而《文匯報》過去屢屢揭發公民黨的不堪。在這個關頭,陳家洛自然懂得怎樣做。
不過,他公然拿傳媒說事,指責報章的報道,已經構成對新聞自由的打壓。陳家洛是立法會議員,背後有一個公民黨撐腰,現在竟然發表聯署聲明指責傳媒,施壓傳媒不要再報道陳文敏事件,這些霸道行為說明他們無視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最諷刺的是,過去將新聞自由捧上了天的記協,近期卻突然失蹤。如果記協對新聞自由有同一標準,對於陳家洛之流的施壓言論,為甚麼不舉行記者會、發聲明反駁?為甚麼對於近日反對派激進分子的施壓行動沒有批評過一句,是因為合他們意的就是新聞自由,不合他們意的就沒有自由?或是他們與陳家洛之流不過是一丘之貉,都只是金主豢養的傀儡?
轉載:
《香港文匯報》日前獨家披露,港大法律學院在陳文敏院長任內大搞政治忽視學術,研究成績落後中大法律學院。本身為「香港2020」成員的陳文敏昨日在報章撰文,聲稱傳媒針對他並打壓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社會各界人士批評,陳文敏的文章拒絕承認排名倒退的事實,從未剖析港大法律學院倒退原因並提出挽救建議,反以有色眼鏡諉過傳媒輿論監察,不僅有失法律學者的氣度,更是公然干預新聞自由。各界認為,港大接受公帑資助,理應以謙卑之心接受公眾問責,絕無怪罪輿論監察的道理。
《香港文匯報》日前報道,大學教育資助教育委員會近日公布「2014年研究評審工作」報告,顯示本港龍頭學府香港大學的研究表現平平,其法律學院的研究水平更落後於成立僅10年的中大法律學院。有校友對排名倒退痛心,各界亦指港大法律學院應正視政治蠶食學術的問題。陳文敏昨日在報章發文,聲言有關報道是對「敢言學者的打壓,更是企圖壓制言論,侵害香港的核心價值。」
對於陳文敏的文章,各界批評是轉移視線,逃避輿論問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直斥,陳文敏言論自相矛盾,「合乎自己立場就說新聞自由,不合心意就指被抹黑。」他說,本報所報道的內容,全為事實陳述,彰顯了真正的新聞自由。陳文敏高調批評傳媒機構,可謂打壓新聞自由的佼佼者。陳勇強調,擔任最高學府的副校長,無論學術水平和學術品格,均須擁有崇高地位,但陳文敏面對學術評級下跌,繼續掩耳盜鈴,還諉過報道事實的傳媒,能否有擔任副校長的資格自有公論。他指出,以公帑運作的香港大學,有責任、有必要向公眾清楚交代。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城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梁美芬表示,自「佔中」發起人之一、港大法律學者戴耀廷在整場「佔領」行動中是核心人物,引起公眾對港大及港大法律學院的關注順理成章,傳媒報道亦屬正常。她說,目前不少反對派議員和人士散布各大專院校,仍能從事教學及學術研究工作,並無受到特別批評,因此,她不感到有任何打壓成分存在。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表示,《香港文匯報》對港大及港大法律學院的學術評級報道,資料真確,鐵證如山,他反問陳文敏作為一位聲稱支持民主的法律學者,為何不能夠抱覑一顆謙虛之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傳媒的監察,再自我反省。他謂,陳文敏的文章毫無悔意,還帶有色眼鏡批評個別傳媒,說明他不懂尊重別人。王國興認為,港大是香港高等學府,法律學院更是舉足輕重的學科,不能夠被一兩名人士把持,破壞港大百年基業,校方成立委員會關注事件,是很合理的做法。
立法會金融界議員吳亮星指出,陳文敏的文章漠視平等、公義、公正的精神,高調批評傳媒報道,正是不折不扣干預新聞自由。他認為,陳文敏作為港大法律學院前任院長公然包庇副教授戴耀廷大搞政治,長期荒廢學術研究,導致學術評級大幅下跌,邏輯上豈會無因,但陳文敏拒絕承認事實,反而大肆批評傳媒機構。吳亮星更認為,陳文敏面對傳媒監察反應大,正是「此地無銀」的表現。他相信,若港大學術評級持續下跌,校方更責無旁貸,須向公眾作交代。
教聯會會長黃均瑜批評,陳文敏的言論是在打壓新聞自由,「媒體擺事實、講道理,又有甚麼問題?現在沒有人不讓他說話,又何來打壓言論自由呢?」他續說,無人質疑過院校的學術自由,但港大作為公帑資助的院校,傳媒有責任監察該校的不足,「不能說他就一定不可以被批評,如果批評就是『打壓』,那麼香港張張報紙都『打壓』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