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66|回覆: 3

[國際要聞] 中東非洲局勢對美國普世價值的反思

 火.. [複製鏈接]
簽到
1424

783

主題

1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論譠元老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萬千寵愛勳章

發表於 2015-1-29 10:53: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施永青 在過去3日講中東非洲局勢新聞,本地報紙媒體真係除左佢就無乜人提,但是這幾篇文章正正反映美國的虛偽和奸險,只要利之所在什麼 人權公義民主等 普世價值 都是為美國霸權利益去呃人的,但抵死又有一大班白芝信佢,奉為真理!!
為方便各位,這裏轉載以下三篇文章:
29/1 也門形勢一片混亂
28/1 尼日利亞動亂 被西方冷待
27/1 美國緊緊地站在沙特王室一邊

轉載:
29-1  也門形勢一片混亂
美國政府日前剛關閉了駐也門的大使館,因為也門已進入無政府狀態。該國的總統與總理皆已辭職,但佔領總統府的胡塞勢力,並沒有足夠的力量控制全國。阿蓋達其他組織亦乘機割據一方,國家已經失控,連使館人員也受到襲擊。
香港人對也門認識有限,但也門其實歷史悠久,曾是士巴女王的領地(聖經舊約也有記載),後來成為奧圖曼帝國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圖曼帝國崩潰,北也門率先獨立。南也門仍為英國殖民地,因為英國不願放棄阿丁港(位處進出紅海的要道)。直到1967年,英國才被南也門的反殖民武裝力量趕走。
其後,南也門獨立,但沒有與北也門合併,因為南也門親蘇,行社會主義,而北也門卻親西方,行資本主義;直到冷戰結束,親蘇力量式微,南北也門才有機會統一,掌權的當然是北也門的力量。不過,統一後,南也門的分離主義勢力一直繼續活躍。
統一後,也門仿照北也門行民主共和制,選出原先北也門的總統薩利赫任新總統。可惜,從西方移植過來的民主制度,在阿拉伯國家都沒法成熟,在埃及與突尼斯如是,在也門也如是;選出來的總統都會變成獨裁者,而推翻獨裁者的代價則是部落混戰,人民更沒有好日子過
薩利赫當選也門總統之前,其實已在北也門任了12年總統,統一後又再做了21年總統,前後做了33年,與做皇帝已沒有多大分別。不過由於薩利赫親西方,冷戰期間願意配合西方抵制蘇聯在中東的影響力,冷戰後又願意支持西方打擊伊斯蘭恐怖主義。所以一直得到西方的照顧,任其在國內獨裁專政。若不是阿拉伯之春,薩利赫可能有機會做終身總統,或者改由他的兒子來繼位。
阿拉伯之春令西方誤以為,各地起義的是一批西方更接近的新興力量,因而押注給他們,而放棄了那些已跟隨他們多年的舊盟友,包括突尼斯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以及也門的薩利赫。可惜事與願違,這批獨裁者倒台後,局面一發不可收拾,即使後來局勢稍為平靜,但新當權者對西方都有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以色列就埋怨西方押錯注,令他們的處境比以前更加惡劣。
現時,突尼斯的局面已漸趨穩定,但埃及仍不時有暴亂,不久前就有十多人在反政府示威中遭軍警射殺。至於也門,形勢並不明朗。什葉派的胡塞勢力佔據了首都,但也門人主要是遜尼派(佔65%),且西方亦不信任與同是什葉派的伊朗交往過密的胡塞勢力,他們應該沒有機會一統天下。
這種混亂的局面,為阿蓋達組織提供了機會。最近襲擊法國《查理周刊》的恐怖行動,就由也門的基地組織策劃的。如果在以前,美國早已出兵平亂,但美國已失自信,唯有袖手旁觀,把大使館也關閉了。看來也門人還有一段苦日子要過;他們唯有希望,早點有新強人出現,可以把局面穩定下來。

28/1 尼日利亞動亂 被西方冷待
當世人把目光集中在法國的傳媒受到恐怖襲擊時,沒有太多的人留意,在差不多同一時間,西非尼日利亞發生了規模更大,死人更多的人間慘案。反政府的極端伊斯蘭組織博科聖地,攻入親政府的據點進行大報復,在巴加與多隆巴加兩鎮進行大屠殺,死亡人數高達二千五百人
法國的恐襲,只不過死了十多人,全球已視作頭等大事,各國領袖都得及時表態,奧巴馬沒有出席巴黎的遊行,也被人批評。然而,尼日利亞的屠殺卻被世人等閒視之,西方雖然經常說「人權無疆界」,但這只是他們干預別國內政時的藉口;實質上,在他們的心底裏,「同人唔同命」,並非命命等值。剛開化的非洲黑人,其性命的價值怎可以與文化底蘊深厚的法國人相比?
現實是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1.7億),早在十五世紀,歐洲人(主要是葡萄牙、荷蘭、法國與英國),就經常派船去尼日利亞擄人當奴隸。非洲人命賤的心態,可能與這種歷史背景有關。有時,我實在弄不明白,為甚麼我們對動物的生命可以這樣珍惜,流浪狗被火車輾死也要大興問罪之師;但對同是人類的非洲人,卻可以任其生靈塗炭,視而不見。
其實,西方人對之前同樣是發生在尼日利亞的另一個事件較今次關注得多。博科聖地組織之前曾擄走一批才十餘歲的女學生,要將她們強送給他們的支持者為妻。當時,世界上很多婦女組織都有為此事發聲,保護婦女權益始終都是當今世界關注的熱點,加上被擄的是一間基督教學校的學生,而博科聖地卻是伊斯蘭教組織;這種組合較容易挑動西方人的情緒。
尼日利亞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1960年才獨立。由於受英國人統治,基督教在當地有較好的發展,基督徒佔人口四成,比佔五成的伊斯蘭教徒僅少一成。一般而言,基督徒受的教育更高,是社會的精英一族,對社會資源亦有較大的控制能力,結果令宗教矛盾與階級矛盾、種族矛盾、地區矛盾混在一起,變成十分複雜。西方政府已視之為無可救藥,不想重蹈阿富汗的覆轍。
金融海嘯後,西方經濟至今未算走出谷底,所以不想被捲進非洲問題的漩渦。西方傳媒在這個問題上亦顯得尷尬,如果對尼日利亞的問題如實報道,按照他們一貫的價值觀,他們應該要求自己的政府,用對待塞爾維亞的方式去處理問題,現明知自己的國家已沒有這種財政負擔能力,故只好自我審查,冷待尼日利亞的動亂,以免逼自己的政府去招惹麻煩。
其實,尼日利亞已屬非洲發展得較好的國家,有豐富的石油出口,有股票市場,無線電話開始流行,人民亦有較高的教養;如果連尼日利亞也被西方冷待,其他更落後的非洲國家便休想獲得西方援手。人類文明依然有疆界。

27/1 美國緊緊地站在沙特王室一邊
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前結束在印度的官式訪問,原因是要出席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的喪禮。
        在蘇聯解體前,印度親蘇,巴基斯坦親中。蘇聯解體後,印度成了美國爭取的主要對象。印度與中國有邊界糾紛,有機會與美國合作,一起對付中國。因此,美國對今次訪印原先極為重視。現在中途腰斬,可見沙特阿拉伯在美國心目中的地位。
        美國與沙特這種密切關係,在世界上受到不少質疑。因為美國到處鼓吹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對違背這種信念的國家與政治人物常嚴加批評,甚至予以制裁;但對沙特阿拉伯則網開一面,而且還予以各種各樣的援助,標準極不統一。
        沙特阿拉伯是當今世上少數仍能停留在封建王朝的國家。國家權力世襲,在王室內私相授受,人民完全沒有機會參與政治,沙特政府嚴控國內言論,對可能威脅王室的政治團體嚴加打擊,絕不手軟。壓力愈大,反彈亦愈大。沙特國內因而產生了很多極端組織。阿蓋達的成員很多都是來自沙特阿拉伯。
        沙特王室思想封建,女性在國內受到很多限制,出外必須把整個頭部都蓋起來,只露出眼睛,女性不能工作,連開車也受限制。女性若不守婦道,可以用亂石擲死。最近更有一個女罪犯被公開斬頭。即使是普通偷竊罪,也可以被處以斬手,導至終生殘缺,毫無人道可言。但美國卻視這樣的國家為親密盟友,完全忘記了自己宣揚的普世價值。
        沙特阿拉伯盛產石油,但王室卻視之為私產。王室成員因而個個腰纏萬貫,在海外過着奢華的生活。沙特王室可能覺得自己已對人民不錯,因為他們可以利用油元為人民提供很多福利。但由於貧富過度懸殊,民間一樣很多不滿。今次國王過身,美國總統第一時間就表示哀悼,並親自出席喪禮,不知沙特阿拉伯的民眾會有甚麼感受?
        其實,在茉莉花革命期間,沙特阿拉伯的人民亦乘機起義,想推翻騎在人民頭上的王室,但運動受到封建王朝的無情鎮壓,西方傳媒對此只是輕描淡寫,美國政府更堅決地站在王室的一邊,叫沙特人民好不氣餒。奧巴馬今次第一時間來沙特奔喪,就是要向沙特人民展示一種姿態︰美國會繼續支持王室,沙特人民不要隨便生事。
        美國會有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沙特的石油對全球的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力。今次美國制裁俄羅斯,就得靠沙特的配合。此外,沙特亦為美國提供軍事基地,美國能出兵阿富汗與伊拉克,都得借助沙特。此之所以,美國的普世價值對沙特王室並不適用

香港地乜野學棍政棍狀棍神棍都有!
和平有愛佔領中出!!犯民黃尸累死香港!!
發表於 2015-1-29 11:55: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肥叔叔 於 2015-1-29 11:56 編輯

要靠施老闆教下香港廢青

唔係佢地只識著眼 英 美 港傳媒 點樣日日煲大陸

不過唔只廢青,  好多中坑 伯伯,  都一樣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2176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友誼大使」勳章

發表於 2015-1-29 12: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jj99 #1 的帖子

講得幾詳細都無用, 好多人只識睇大標題, 聽口號, 學Y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5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5-1-29 15:36:38 | 顯示全部樓層
講得好!

不如看看! 美國大力支持的民主敍利亞叛軍! 搞到敍利亞一片廢虚.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17 15: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