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自建,造價近新台幣15億元的海研五號研究船,10日在澎湖龍門外海發生船難,海巡和海軍救起船上45人,傷者送澎湖當地醫院,2人到院前無生命跡象,經急救不治死亡,其餘挫傷和失溫。
中研院研究員許世傑以及海洋中心研究員林怡君,兩名傷者送到澎湖三總前即已無生命跡象,急救後仍不治。
海研五號研究船10日行經澎湖龍門外海,疑似觸礁,右舷傾斜船艙進水,船上有船員18人,研究人員27人,共45人受困船上。
行政院長江宜樺在第一時間獲悉海研五號事件後,即責成副院長毛治國前往交通部海難應變中心了解狀況,隨後毛治國另趕赴海巡署掌握搜救進度。
國防部10日下午5時45分接獲通報後,立即下令救護隊出動直升機2架、海軍成功艦1艘執行救援任務,不過由於海象不佳,一度人員無法吊掛。
10日晚間7時14分國防部再度接獲回報,得知科研船船隻已傾斜,船上人員集中待援。國防部參謀總長高廣圻上將即進駐衡山指揮所,海、空軍司令亦分別進駐戰情中心,全面啟動救援機制。
國防部並另外派出2架S-70C直升機、2架EC-225直升機、2架C-130運輸機(投放照明彈),海軍也派遣1艘大漢艦(救難艦)、1艘錦江艦、2艘成功艦,此外,海巡署還派出4艘船艇,全力投入救援任務。
海巡和海軍先陸續救起38人,其中9名傷患送澎湖三軍總醫院,2人到院前無生命跡象,急救不治死亡,其餘傷者多為挫傷和失溫。
11日零時30分,海研五號船難搜救行動傳來令人振奮好消息,海巡在船難海域附近發現一艘逃生艇,艇上有7名生還者,45人全部獲救。
環保署表示,海研五號船這次執行環保署委託台灣海洋大學進行「海域大氣粒狀污染物監測及傳輸模擬先導計畫」,並由海洋大學向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申請用船,研究空氣污染物在海洋傳輸狀況,以評估對台灣海洋生態影響。
這項計畫10月才開始,投入約新台幣3400萬元,原預計執行一年半,計畫於今年10月、12月及明年1月等共3次出航,由海洋大學、中研院、陽明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台灣檢驗科技、國研院颱洪中心共組探測團隊。海研五號9日從台南安平出發,原定航向馬祖附近海域,至16日進行8天探測作業,因海況不佳,到澎湖附近海域原打算返航,未料就接到觸礁消息。
海研五號是科技部前身,國家科學委員會指示國研院委託高雄市中信造船廠打造,船身造價高達新台幣14.6億元,具有遠洋及深海探勘等多功能,2011年6月下水,2012年8月啟用,2013年1月正式出海運作。
海研五號船長72.6公尺、寬15.4公尺,總重2700噸,續航力1萬3000多浬,耐浪性達8級風浪,可於東北季風期間持續執行任務,延長1年海上作業時間至250天。
海研五號可固定在1個海域內、可靜音,在冬季進行海洋資訊蒐集,並可搭載遙控無人載具深海機器人(ROV),透過遙控及其上機械手臂,採集深達5000、6000公尺海底的研究資料,做海洋研究與探測,也可支援海洋能源調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