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崎1945年8月9日上午11點02分遭遇美國投下原子彈。長崎市星期六上午舉行了每年例行的和平紀念儀式。
長崎市長田上富久發表今年長崎市的《和平宣言》時,提出了日本社會存在明顯爭議的集體自衛權問題。他說,「作為和平國家的安全保障方法有各種議論,核彈被害者中也生出了『和平原點是否動搖了』的不安與懸念,希望政府傾聽這些國民的聲音」。
他依舊重申每年《和平宣言》的反核主張,敦促日本政府「首先應制定謀求法律上禁止核武器的各國能討論的場所,日本政府請作為最能理解核武器是非人道的國家站在領導前列」。
對長崎市的呼籲,出席儀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致辭時說,「我國確有責任實現無核世界,為此我們正向這個目標推進,為了不再出現核武器慘禍,堅持非核三原則,誓言為廢除核武器和實現世界永恆的和平不惜餘力」。安倍似乎是一語雙關地把廢除核武器與集體自衛權都作為「實現世界永恆和平」的目標來解釋。
似同非同
長崎1945年8月9日上午11點02分遭遇美國投下原子彈,與廣島一樣,長崎每年在這一天、這一刻開始追悼儀式。今年長崎市宣佈過去一年核爆死亡人數增加3355人,使長崎核爆被害總數達到16萬5409人。長崎與廣島一樣也是戰後日本最反核、反戰的城市之一。
與3天前廣島舉辦的同類儀式規格也一樣,安倍及閣僚、國會議長、司法長官代表的日本三權首腦出席,還有包括美國駐日大使肯尼迪在內的多國駐日使節和當地被害者代表、青少年代表等出席,整個儀式共約5600人參加。
與3天前一樣,BBC中文網記者周六上午接獲美國駐日使館的新聞簡報,肯尼迪也出席了長崎儀式,肯尼迪並表示「感謝長崎市民邀請我參加今天的儀式,感謝長崎市民獻身地構築更進一步的世界和平」。
與廣島不同的是,3天前廣島市長致辭時並沒直接言及集體自衛權問題,不過廣島儀式後,安倍與7名核爆被害者會面時,他們當面批評了安倍內閣解禁集體自衛權「令人失望」。
每年與廣島還有點不同的是長崎的氣氛,長崎在這個日子的追悼活動首先從教堂的彌撒開始,反映了長崎作為日本最早對外開放、接受外國各種文化的歷史地點特色。
日本1603年開始長達265年的江戶時代,首次對外打開的國門就是長崎市港口,荷蘭和中國更是最早帶入長崎科技與文化的國家,現在長崎在日本還有「異國風情」形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