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855|回覆: 6

[海上武器] 光華六號飛彈快艇

[複製鏈接]
簽到
391

99

主題

435

回帖

3969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3969
發表於 2014-7-16 21:35: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風浪中高速航行的光華六號飛彈快艇原型艇(FACG-60)。雖然採取一定程度的匿蹤構型,但高聳的上層結構經常被人詬病。



光華六號的首艘量產型艇(FACG-61)。與原型艇相較,量產型艇的船樓高度略減,船樓前方也比較平直,同時取消了艇首機砲。


光六原型艇的誕生
在1999年,台灣海軍正式展開新飛彈快艇研製計畫,代號為「光華六號」,打算建造30艘配備四枚雄風二型中程反艦飛彈、排水量在150ton以上的大型飛彈快艇(以下簡稱光六艇),作為海軍新一代的快速打擊力量,並與大型主戰艦艇形成高低搭配。最初海軍打算以招標方式委託國內造船廠進行建造,但由於經費限制,軍方開出的底標過於嚴苛,導致民間船廠參與的意願大減,數次招標均以流標收場,當時海軍總司令李傑隨即評估由海軍自行建造光六原型艇。

在2000年10月,台灣國防部正式核定,光六計畫原型艇由左營後勤支援指揮部的旗津廠區負責建造,並由中科院、海發中心等單位協助,這也是台灣海軍第一次自行設計、建造作戰艦艇。經過中科院、海軍左營後勤指揮部等單位安排施工流程、撰寫管理文件、決定物料採購與系統整合之後,編號為FACG-60的光六原型艇於2001年10月2日在旗津廠區開工,2002年10月3日下水,於2003年4月1日交艦。原型艇完成之後,將進行一段時間的測試評估,而29艘後續量產艇便以原型艇為依據進行必要修正改進。後續艇的建造工作由民間造船業者進行,以提振國內造船業。與海鷗飛彈快艇相同,光六艇也僅以編號區別而無命名。

光六原型艇諸元

光華六號較早期的概念模型,艦體 看似相當簡潔;然而這畢竟只是粗略的概念模型,並未完整呈現船舶的許多細節。

「光六艇」最早公布的概念模型為上圖中的黑色模型,外觀十分先進前衛,擁有可降低雷達截面積(RCS)的造型設計。 四枚雄風二型飛彈則隱藏在上層結構後部的封閉舷牆內以減低RCS,兩側舷牆底部設置對應發射器的燃氣排放口,發射前才予以打開。然而,於2002年6月公布的光華六號原型艇比例模型, 完全喪失了早期「黑色模型」的前衛感。首先,「真實版光六」原型艇的船艛較「黑色模型」加高一層,使整艘快艇呈現「頭重腳輕」的感覺,提高了艦體重心並增加受風面積,對耐海能力頗有負面影響。再者,早期「黑色模型」顯然只是個簡略的概念模型, 僅做出輪廓而不呈現細節,自然給人「光滑簡潔」的形象;然而真實版光六則多出一大堆正常船舶「該有」的突出物,如遍布艇身的欄杆、艦橋後方的救生筏容納艙、艦尾的進風 與散熱排氣口等等;這些零碎細節的處理方式非常 地「一般」,並未如歐洲幾種先進小型艦艇般施予徹底的匿蹤措施,使光六 終究只能算是個「半弔子匿蹤」艦艇。爾後海軍在光六原型艇成軍之際曾宣稱光六原型艇的RCS「相當於一艘小型漁船」,但光六艇的體型本來就與一艘漁船差不多,可能是海軍當局已經習慣形容康定級匿蹤能力的台詞,不慎說溜了嘴,要不然就是光六艇的匿蹤效果 的確不顯著。



光六原型艇的艇首與艇尾各一的國造20mm T-75機砲,也為部分專家所詬病。由這兩門機砲來看,海軍想利用「光六艇」分擔近海巡邏、護漁任務,符合國軍一貫的「勤儉建軍」原則;但是飛彈快艇的主要任務是打擊敵方作戰艦艇,在平日應保持隱密與低調以增加神秘性,而不是大材小用地拿來執行便宜巡邏艦艇該做的事,徒增損耗或增加被敵方觀察的機會。而在實際作戰時,這兩門完全依賴人力操作且無穩定基座 的機砲,速率慢、命中率低且毫無防護,在顛簸的海面上很難精確瞄準目標,近戰實用價值大打折扣。T-75機砲砲座周圍設有多角型擋板,在降低雷達截面積方面算是聊勝於無。除了T-75機砲之外,光六原型艇艦橋後方 兩機艙進氣口之間,也預留了安裝美製DMS雙聯裝刺針防空飛彈發射器的空位。 此外,艇上還編制兩挺人力操作的T-74 7.62mm機槍。光六艇的艦體匿蹤設計原理與拉法葉艦類似,艦體由多個較為簡單的平面組成,盡量分散雷達反射波,並且避免垂直交角形成角反射器;艦體側面有一道稜線,稜線以上至船樓頂部以12度向內傾斜,稜線以下的艦體則以12度外傾。

光六原型艇的主機是三具MTU 16V 4000柴油機,帶動三具螺旋槳,最大航速33節,不過此等航速 不僅低於海巡署在同時期新獲得的幾艘新型巡邏艦,與中共、日本、南韓近年推出的幾種新型飛彈快艇相較(全都有超過40節的實力)更是完全失色 ;不過由於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擁有超過100km的射程,只要友軍能配合在視距外傳輸資料給光六快艇,充分發揮飛彈的射程,而不用在目視距離與敵方船團交手,則光六艇航速稍慢的問題其實並不致命 。為了降低熱訊號,光六艇的主機排氣口設置於兩舷水線以下,廢棄在排出前,先在排氣管內與主機冷卻海水混合降溫。「光六艇」的艦橋高度電腦化與自動化,透過觸控式電腦螢幕存取,只需一名船員就能在艦橋有效監控快艇的航行、輪機運轉與損管機能。目前光六原型艇除了艦橋頂上一具Decca生產、用於平時航行的平面搜索雷達之外,並沒有任何其他會主動發射電磁波的偵測、電子戰裝備,目標資訊的獲得乃透過艇上的大成資料鏈系統與友艦、岸上單位進行聯繫(因為飛彈快艇反正也裝不下大功率搜索雷達,而且由於桅杆高度有限,本來就不具備良好的長距離搜索條件,反而會因為發射電磁波而暴露本身位置)。電子反制方面,光六原型艇裝有兩具與海鷗飛彈快艇相同的AV-2雙聯裝干擾火箭發射器,分別位於艦橋後方左右兩側。光六艇裝有一具大傾斜式多面體匿蹤桅杆,桅杆頂端正中央裝有電子支援裝置,向兩側延伸出去的支架上則裝有大成資料鏈天線、敵我識別答詢器等天線。此外,平面搜索雷達與桅杆之間有一個白色半球型天線,係中科院研發的船位回報系統。光六原型艇上層結構後部埋置雄二飛彈之處設有可關閉式排氣口,在飛彈發射時開啟以排除熱焰,降低其對艦體的損害 。根據測試結果顯示,光華六號原型艇在六級海象下仍能發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接戰。

根據日後的消息,光六原型艇從專案展開乃至於設計建造,存在著不少問題。 如同前述,由於經費限制過於嚴苛,導致像民間船廠的招標流標,使得光六原型艇的設計建造必須由海軍親自負責。然而,包括旗津廠區在內,海軍各船廠實際上只能進行修船業務,為了建造光六艇,搞得海軍單位焦頭爛額,必須重新建案、添購機具設備擴充產能並重新訓練人員,增加許多額外支出;如果建置這些產能只是為了「一次性」地達成光六任務,沒有真正的長遠整體規劃,則這些成本花費便顯得不合效益 。由於光六艇歷年來海軍船廠自行建造過的最大作戰艦艇,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從設計到施工都發生過不少問題。在原始設計方面,光六原型艇採用三軸推進器,測試時曾發現顯著的共振與螺旋槳空蝕現象, 原因包括螺旋槳效率要求太高,導致負荷過大,且設計不良,此外螺槳效前方的大軸支架、海底門等設施設計不良,擾亂了進入螺旋槳的水流,而推進軸傾斜角度也過大,使螺旋槳角度過於偏離中軸線, 增加了螺旋槳的負載與空蝕現象。 空蝕不僅會減低推進效率,經年累月的操作將使結構與機械加速損耗。此外,主機配置也不盡合理,更換與大修作業時需要切開甲板,既麻煩又破壞結構。在建造時,經驗缺乏的旗津廠區在完成主機安裝的相關工作之前,就把甲板封起來了,安裝海底門時也曾遇上麻煩。 由於海軍最初沒有為光六艇設計專門的岸基飛彈吊具,因此曾發生換裝雄風二型飛彈時,發射箱撞上艦體導致損傷的情況。在上層結構過高的問題方面,海軍雖然宣稱光六艇在最大速度實施迴轉時並無問題,然而這是在良好的天候之下;當海象惡劣時,頭重腳輕的光六原型艇仍可能面臨戰術機動的隱憂。

近年國外新一代飛彈快艇紛紛採用水噴射推進系統,係以一個整流導管包住推進器,內部設有葉片較為綿密的轉子(impeller)來為水流加速;由於導管具有整流作用,可延緩轉子高轉速時的空蝕現象,不僅可提高效率、降低噪音,也利於在較淺吃水操作;此外,水噴射推進器也免除了傳統推進軸帶來的額外阻力與擾流 ,水噴射推進器通常設計為可轉動式,直接傳統的船舵,不僅減少舵面帶來的阻力,而且可直接改變推力方向,操船的靈活度遠高於以往的舵效應。然而水噴射推進器的轉子、導管與噴嘴都會對推力造成影響,其特性與傳統螺旋槳推進器差異甚多,需要 更多時間與經費進行基礎研究。事實上, 海發中心與台大船舶中心在光六原型艇開發工作完成之際,也曾將部分經費轉移來研究水噴射推進系統,不過已經趕不上光六艇的時程,後續也無經費變更設計;台灣艦艇直到2000年代海巡署若干新造的海巡艦,才開始引進水噴射推進器。 除了時間與成本之外,當時由於光六艇的最大航速需求定在33節,根據海發中心與台大船舶中心的研究,在這個速度領域下,傳統螺旋槳推進器與水噴射推進器的效率相差不大,而且水噴射推進器需在27節以上才能展現顯著的優越性能,但光六艇絕大多數的運轉速度則低於這個數字,這些可能都是日後光六艇並未引進水噴射推進器的考量。

量產作業的波折
量產艇方面,依照海軍「光六計畫後續艇建造計畫」的規格標,光六量產艇採鋼質艇身,排水量從原始的150噸增為180噸,最大航速垂33節,續航力則從 原型艇的800海里增至1000浬,艇上配置4枚雄風二型反艦飛彈,艦身塗有雷達波吸收塗料,以降低被敵方發現的距離,增加奇襲效果。 光六艇後續量產作業的總預算規模約253億新台幣(平均每艘8.43億新台幣),這個金額包含艇上的偵測、通信與作戰武器裝備等等。然而在2004年下半,由於同時期規劃的三項重大軍購(含潛艦)造成排擠, 故在2004年7月 一度傳出海軍打算將光六艇的雄風二型飛彈(每艘裝四枚)的採購數量減半,以節省20億新台幣;不過由於三大軍購屢遭泛藍主導的立院阻撓,因此最後似乎仍編足了飛彈的預算。

由於經費不足等因素,光華六號的後續量產作業一度遭到延宕 ;直到2005年5月20日,台灣海總才正式公告發包建造後續29艘光六艇,並於25日截止收件,共有國營的中船與民營的慶富、中信船廠參與競標。 在2005年6月14日,光六艇後續建造案正式決標,由中船得標,每艘快艇不含作戰裝備(武器、電子系統等)報價4億3500萬新台幣,總值126億1500萬新台幣(底標為150億)。


中信船廠參與競標光六艇的方案模型,該廠在競標落敗後隨即提出上訴。

雖然海軍在2005年6月29日與中船正式簽約,不過由於中信船廠在決標時出價104億9040萬,低於中船,卻沒有得標,遂認為評分過程不公,有重大的人為弊端 ,遂展開大規模反擊,首先在報紙上刊登大篇幅廣告向陳水扁總統、行政院長謝長廷、國防部長李傑陳情,質疑評分作業嚴重不公;隨後,中信又向軍備局提出異議,但在6月24日遭軍備局駁回, 隨後中信便在7月初正式向行政院工程會提出申訴,導致法務部調查局等單位介入進行偵辦;行政院工程會在9月16日完成審議程序,判定中信船廠申訴有理, 認定招標機關國防部軍備局採購中心辦理評選結果有嚴重瑕疵,需接受調查,國防部軍備局遂於同年12月9日將相關資料移送法務部調查局偵辦 ,陸續約談軍方承辦人員與競標廠商人員,部分立委甚至動用「調閱權」介入調查,光六後續艇建造案也面臨無限期延宕。 中船之所以能得標,在於當時海軍採用「最有利標」而非「最低價格標」,價格只佔評分的20%,其他因素尚包括船廠執行能力、設施是否完整等等。由於先前海軍所有船艦幾乎完全都由國營的中船承造,不僅經驗相對豐富,且與海軍關係最為密切,因此在其他方面的評分自然佔上風;然而,這樣的評分也成為爭議焦點,例如 對手批評種種評分標準是「自由心證」、「圖利中船」。

此外,民間造船業者指控台灣海軍後勤署在2005年5月10日公布瀏覽招標 內容時,規定投標廠商需繳納相當於總標金5%的屢約保證金;然而在10天後正式招標公告出爐時,卻無預警地將屢約保證金提高到 總標金的10%。業者表示每艘光六艇的建造成本約新台幣5億元,依照保證金為總標金5%的規則,全案29艘的保證金約7億多元;保證金 提高到總金額10%之後,遂達到15億元,這等於是排除中小型船廠參與競標的機會,明顯將只剩下中船、中信、慶富等三家國內較大 造船廠有能力參與投標,遂被其他民間業者質疑是「變相綁標」;對此,海軍方面的解釋是造艦茲事體大,為了確保造艦品質 ,才設下較高的門檻。爾後各方船廠、代理商與立委等相關人馬相繼指控官商勾結情況,慶富與中信均被外界流言影射與執政的民進黨乃至總統府關係密切。 例如慶富造船廠負責人陳慶南身兼台灣造船工會理事長,為了阻擋小廠參與競標,遂建議海軍提高保證金;在行政院工程會認定光六評選過程 有瑕疵之後,又有親民黨立委指控中信造船為了阻撓此案,遂透過關係,經由經濟部常務次長和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陳哲男向中船施壓,要求轉包,甚至請出了總統府方面介入關說。 在2007年1月18日出版的壹週刊又報導海軍士官長夥同退役士官盜取光六原型艇輪機自動控制系統的機密軟體, 並以一千兩百萬元賣給慶富船廠,甚至與「光六案」五名評審之一的海發中心副工程師到慶富進行簡報;唯海軍左營後勤支援指揮部協助 國防部南部地方軍事法院檢察署進行調查後,未發現任何具體不法情事,國防部南部地方軍事法院檢察署並於2007年4月2日函覆結案, 同時也提告壹週刊記者毀謗。

在政治角力的情況下,海軍曾萌生放棄光六艇的計畫,並一度希望海巡署來接手這個爛攤(海軍曾考慮以「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既已問世,配備雄二的光六不符需求」為帳面理由);然而鑑於光六艇的性質與武裝都與海巡署業務性質迥異, 這個構想根本不切實際。務部調查光六評選決標部分,由於並未發現軍方相關人員、評選委員與參標廠商勾結涉及貪瀆等不法具體事證,遂在在2006年6月函覆海軍 ,裁定中船得標並無不妥,予以結案。 在2007年3月初,中船通過改名為「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船)。在3月22日,海總邀集台船、中信、慶富船廠與相關單位舉行適法說明會,正式對外澄清光六案評選階段並未發現任何不法事證,隨後 海軍便在15天之內重新啟動光六建造案,並5月15日通知台船繼續履行合約,6月29日正式恢復建造準備工作。 在2007年7月10日,光六建造案又傳出戲劇性的轉折,國防部決定讓原本爭執不下的台船、慶富與中信三家船廠雨露均霑,共同承包光華六號 的建造工作。在國防部的規劃中,三廠以策略聯盟的合作方式,分別建造不同的船段,最後運至中船進行總裝與測試。在此案延宕兩年的壓 力、政治壓力與工會協調之下,台船也不得不同意讓其他船廠分享這筆生意;不過 由於執行面根本不太可能如此轉包,加上2008年總統大選中民進黨政府落敗,導致中信、慶富等廠失去靠山,因此最後30艘光六後續艇仍維持原訂計畫,完全由台船建造。 在2007年9月初,台灣海軍與德國MTU負責代理亞洲業務的Tognum公司簽署價值1.49億美元、為期四年的合約,訂購90具MTU 16V 4000型柴油發動機, 裝備於光六量產艇上,每艘裝備三具。

光六後續艇計畫原定在2005至2010年逐年編列執行,但由於前述種種風波,導致進度延誤兩年。雖然如此,國防部與台船簽約時,仍維持原訂建造時程,意味台船需在三年時間內(2008至2010年)開工建造30艘飛彈快艇, 總預算額度也維持在原本的253億新台幣;然而,由於全案進度已經延宕兩年多,建造所需的鋼鐵、鋁材、貴重金屬等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揚,保守估計預算必須增加30億台幣才夠用。原訂頭兩艘量產型光六艇將於2007年11月26日在台船高雄廠開工建造 ,然而因為裝備、物料籌備不及與細部設計尚未澄清等諸多問題,導致開工時間進一步延後;爾後在台船與中科院的通力合作下,才克服難關並趕上落後的進度。 在2009年2月下旬,首艘量產型光六艇(FACG-61)展開廠試,隨即於2月底展開海試,於同年5月26日交付台灣海軍,比原訂的5月31日還早五天,並於同年8月下旬正式成軍戰備。 30艘量產型光六艇分成15批建造,每批兩艘;最後一批(FACG-92、93)於2011年10月12日交付,同年12月初成軍,光華六號的生產作業終於告一段落。 總計30艘量產型光華六號建造案為台船帶來126億新台幣的營收。

99

主題

435

回帖

3969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3969
 樓主| 發表於 2014-7-16 21:36:35 | 顯示全部樓層

量產艇的變更
根據光六原型艇的操作測試經驗,包括海總海發中心與後勤司令部、左營海軍後勤指揮部、戰系工廠、左營艦隊司令部、海蛟大隊等相關單位總結了133項有待改進的項目,這便成為量產型光六的設計變更依據;在133條項目中,納入修改的有86項,由海總政策指示及中科院研改者13項,另外34項則維持原狀不做更動。

在執行上,量產型光六的修改項目主要分為兩大項,第一項是改善流體動力特性,第二項則是全面截少雷達截面積。量產型光六艇重新進行了艇體結構、噪音振動與重量控制等設計評估,以滿足海軍的性能需求;為此,海軍特別在海軍旗津廠區內建立全尺寸水上模型來確認種種設計變更,並以CAD三維電腦輔助軟體重新規劃艦艇設計,包括艙間布置、艇內通道等等,戰情/通信室與電子裝備艙則由中科院協助配置。以下便分別簡介:

1.流體動力方面:
原本光六原型艇採用的三軸螺旋槳推進系統面臨比較嚴重的空蝕問題,導致推進效率下降以及噪音、振動過大。由於光六的基本設計已定,在避免進行大幅變更的情況下,量產艇仍維持三軸螺旋槳推進系統,不過仍對相關設計進行諸多改進。首先,量產艇的底部設計比原型艇更為平滑,包括新的凹入式鋅板以及取消傳統的突出式海底門,以降低流體阻力,並且降低對進入螺旋槳的水流的干擾;推進器方面,量產艇減低了大軸與艦體中線之間的夾角,使螺旋槳負載降低,減輕空蝕現象並增加運轉效率;船舵稍微前移,並增大舵面積,外型經過妥善化,並調整舵面與螺旋槳之間的位置關係,以確保高速迴旋時能產生良好的舵效應;此外,量產艇取消了原型艇的楔型艇尾設計,並在艇尾底部增設壓水板,可改善艇尾水流特性,有助於減少航行阻力並改善燃油效率。

2.減少雷達截面積方面:
首先,光六量產艇的上層結構有不少改變,整個船樓高度減低約0.5m ,外型也經過修改,變得更具整體性;為了彌補降低船樓造成的容積損失,船艛正面傾斜角度 由原本的30度縮減為20度,並向前移動0.5m。由於駕駛台高度降低導致空間減少,因此量產艇將部分電子裝備移至駕駛台下層的電子艙間內。量產艇也將主桅杆位置向前移動,底部增加一個方形結構物,使主桅杆高度墊高,彌補駕駛台降低之後損失的高度。量產艇駕駛台頂部的HF天線數量比原型艇增加,天線基座採用多角柱狀遮罩以降低雷達截面積,而且天線採用可傾倒式設計,必要時可倒放於甲板上以降低雷達截面積。原型艇的救生筏設置在駕駛台後方的露天位置,量產艇則將駕駛台結構向後延伸,把救生筏隱藏於艇體內。原型艇的AV-2干擾火箭發射器直接安裝在駕駛台後方兩側,量產艇則移至駕駛台頂部,被四周舷牆遮蔽,有助於降低雷達截面積,不過在發射前需以人工調整仰角。

原本光六原型艇艇首設有一圈低矮的檔浪板,並採用固定式的艇首/艇尾甲板欄杆;而量產艇則取消檔浪板以降低重量,且艇首/艇尾甲板改用活動式鋼索來取代固定式欄杆,前後欄杆的間距也增加,以降低雷達波的繞射,戰時可將活動式鋼索收起,進一步降低雷達截面積。量產艇上的燈具也經過更妥善的處理與隱藏,前主甲板照明燈隱藏至船樓前壁之內,原本暴露的前照明燈隱藏於駕駛台頂部導航雷達基座內,航行燈與信號燈配合桅杆外型,採取兩側吊掛式設計,船樓後方的甲板照明燈隱藏在桅杆後方的活動式板蓋內,而艇尾甲板的照明燈也同樣隱藏於船樓後壁內。此外,甲板各繫纜柱、錨纜機都加裝多角型遮罩來降低雷達截面積。

原型艇的發動機進氣、通風設施都暴露於艇尾甲板上,破壞了艇體輪廓的簡潔性,這也成為量產艇主要的改進目標。首先,原型艇的後機艙進氣口貼附於上層結構後側,直接暴露在外,量產艇則將之移到尾樓舷牆之內(鄰近雄風二型飛彈的發射架區域),外部完全看不到。量產艇也降低了前機艙進氣風機的高度,與主甲板同高。此外, 原型艇艇尾的後機艙排氣口、舵機艙/後機艙/儲藏室的出入艙蓋、舵機艙通風口、後機砲砲座與人員站台等均各自獨立且高度外型不一,在量產艇上也採用一個整體的整合設計,外型變得十分平整而一致。

其他方面,原型艇船樓正面的艙門位於中央,且外觀比較突出,量產艇則將此艙門移到船樓正面右側,而且外觀與船樓前壁平貼,並降低高度,使之與艇首甲板齊平。此外,量產艇艇首右側的主錨出口位置降低,駕駛台舷窗配置與數量變更,艇首兩側近水線處擋浪邊條的前緣造型變得更尖銳。

3.武裝方面:
原型艇操作過程中顯示航行時,艇首的20mm機砲 砲位不僅顛簸且極易上浪,人員根本無法有效在此操砲作戰,於是量產型將艇首20mm機砲取消(仍保留基座),平時僅在艇尾設置機砲;此外,必要時艇首甲板兩側與尾部砲座兩側可增設 共計四挺的T-74 7.62mm排用機槍。至於雄風二型飛彈的裝載設計則沒有多做更動,仍為兩組雙聯裝發射器,隱藏於船樓尾部的舷牆內。

評析
民間曾經有許多針對光六艇設計的大規模改進意見與建議,包括換裝水噴射推進器或大幅變更整體船型等;不過簡單地歸納之後,許多意見除非光六整個推倒重來才辦得到。事後而論,對於一艘只有150噸的第二線作戰艦艇而言, 使用太多易增加成本、重量並減少可用甲板面積的匿蹤設計,似乎也不見得划算。 雖然光六艇看似設計平平,航速也不夠「好看」,但只要能在合理的成本下大致滿足海軍的戰術需求(至少不要太離譜), 就是可以接受的設計。許多人拿中共022飛彈快艇的設計與光六比較,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光六艇以高速突擊敵方船團為主要任務, 而不是與022正面對決。更重要的是,海軍既有的海鷗飛彈快艇日漸老舊且不堪大任,而海軍未來至少十年內都必須在其他軍購案上挹注相當資金,故整個汰換時程與資金運用都不允許讓光六重新設計。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2595

回帖

6851

積分

高級元老

積分
6851
發表於 2014-7-16 22:37:30 | 顯示全部樓層
台灣的軍購黑幕重重,柳暗花明,且沒有適當的自主科技配合,一塌糊塗.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02

回帖

12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20
發表於 2014-7-17 00:31:18 | 顯示全部樓層
人與船身均被拉高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710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玄機妙算」勳章「友誼大使」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14-7-22 03:35:28 | 顯示全部樓層
shekky 發表於 2014-7-16 21:36
量產艇的變更
根據光六原型艇的操作測試經驗,包括海總海發中心與後勤司令部、左營海軍後勤指揮部、戰系工 ...

現在的台灣很難和大陸比併海軍艦艇了!
Life is wonderful but life is short, so make the most out of i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354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4-7-24 14:37:40 | 顯示全部樓層
海上利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73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4-8-4 05:40:15 | 顯示全部樓層
目前台灣要的是近海防衛而不是遠洋攻略 加上平時大多數面對到的任務是海上民間衝突
至於在造船水準上因為有製作民間遊艇的經驗 在中小型軍事艦艇船體能力上是不太需要去擔憂
武裝上雖說是飛彈快艇 但舊型面臨除役且船型更形狹小
光二的船型已做相當程度擴充並留有日後因應軍事衝突時所要的軍事武裝設置空間
站在國防自主的立場 是有必要進行的方向 在監督管控機制上也相對有必要加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0-30 11: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