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級潛艇的最初技術原型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XXI型U型潛艇。在二戰末期,蘇聯獲得了數艘XXI型U艇,從而得到了U艇的關鍵技術。這些技術被應用到Z級潛艇和W級潛艇上,在進一步改進後便衍生出這種R級潛艇。
該型艇原計劃建造560艘,但是在1957年10月到1961年12月之間建造了20艘之後,蘇聯海軍轉向建造核潛艇。以現今標準來說R級潛艇的性能早已落伍,但作為訓練艇和偵察用途還有一定的價值。
使用國
蘇聯:20艘,已經全部退役,但仍有一兩艘用作固定訓練設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冷戰期間最多曾有84艘R級(033型)潛艇,目前大部分已經退役,只有少數033型作為訓練艇在使用。
北韓:部署有22艘該級潛艇,有一些是從中國進口零件組裝,另一些則是從中國直接進口。其中4艘部署在朝鮮以西海域。
保加利亞:有一艘R級潛艇在役,這是保加利亞從蘇聯進口的四艘該級潛艇的最後一艘。
敘利亞:曾經從蘇聯進口三艘R級潛艇,已退役。
埃及:從中國進口6艘改進型R級潛艇,4艘在役。
阿爾及利亞:從蘇聯進口兩艘,已退役。
事故
1962年1月11日,蘇聯海軍F級潛艇B-37號在停泊中由於火災導致魚雷爆炸,停泊在它旁邊的R級潛艇S-350號嚴重受損,艇上11人死亡。
2003年4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的035型潛艇361號在渤海海域潛航時,因為切換通氣管模式時通氣管氧氣閥沒有正確開啟,導致艇內氧氣在30秒內全部被柴油機耗盡,艇上70名艇員全部遇難。(中國海軍361潛艇海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