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456|回覆: 1

[其他] 看穿美國的知識經濟神話

   火..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4-23 06:02: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信源:公民經濟學博客

蝸居全球經濟食物鏈底端的中國一直渴望能實現鳥槍換炮的產業鏈升級,
而處在世界知識經濟巔峰的美國自然成了咱們艷羨的對象,但美國模式的知識經濟真的是傳說中的流奶與蜜之地嗎?
都市裏流傳了太多美國大學畢業生創業,幾年之後成為億萬富翁的傳說。真渴望中國也能有可與矽谷匹敵的知識經濟聖地。
這種渴望被 WhatsApp的創富故事推到了一個極點。

今年2月Facebook用190億美元收購了WhatsApp,這個天價讓大洋彼岸的我們既感震撼又口水滿溢。
WhatsApp誕生在2009年,缺乏可觀的收入和清晰的商業模式,就這樣也賣出了天價。但看深一層,
會發現美國的知識經濟神話並不適合中國。

WhatsApp故事最令人震撼的其實不是190億美元的天價,而是這家公司的員工人數。加上創始人在內,
這家公司只有55名員工。這揭示了美國式知識經 濟可怕的地方,那就是企業市值和員工人數的比率已經大到了驚人的地步
(在WhatsApp的天價交易中,這個比率是3.5億美元/員工),而且企業顧 客人數和員工人數的比率也呈現同樣的趨勢,
比如WhatsApp就有4.5億海量用戶,而且這個數字每天都有上百萬的增長,而這一切都靠55名員工來維護。
這樣的知識經濟對於人口第一大國的中國來說是福還是禍?不久之前的世界,企業一般都是顧客越多,員工越多。
通用汽車在巔峰時期有超過85萬員工,如今 只有21.2萬。在這個數字化時代,員工人數和顧客人數的正相關關系正在逐漸消失。
這對於就業市場和中產階級收入來說不啻晴天霹靂。擁有13億多人口的中國在抑制不住艷羨的同時
真的確定美式知識經濟模式是通往繁榮穩定的產業鏈升級之路嗎?

麥肯錫咨詢公司最新的研究報告【從教育到就業】 大指出,美國最近的大學畢業生中
有42%找到的工作根本就不需要四年的本科教育,往往由高中生或者大專生 就能勝任。
美國頂級大學的畢業生中有41%不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有50%後悔大學選錯了專業。
這樣的知識經濟裏連天之驕子的大學生都在就業機遇中舉步 維艱,那麽壹般的勞動者還有希望嗎?
難怪許多精明的經濟學家把美國的經濟復蘇稱為就業寥寥的復蘇(jobless recovery)。

美國的知識經濟充滿了誘人的創富神話,但解決不了就業問題,和泡沫無異,中國可以艷羨,
但絕對不能作為產業升級的模板來追捧。


發表於 2014-4-23 18:22:02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篇經濟文章表面看似簡單易明,但內裡卻包含了許多經濟學上深奧的看法和推斷,亦從中,美兩國之整個國家的根本结構(包括社會,政治)去思考。
其實,中,美兩國之人口结構和平均人民教育水平有很大分別,加上兩國政府對產業之參與和干預程度亦有非常大之落差,不可能謂中國想去學習美國最能學到,或有可能最多只能作為参考或借鏡,中國近年政府積極施政欲把國內大部份低端產業升級或作根本的淘汱,以讓出人力來轉型中,高端和社會上的服務性行業,把人民平均收入拉高,而實際上其成績亦做得不錯,民間平均收入在近年幾以每年十巴仙左右提升,只需看看出國旅遊,留學之人數就知分曉。
而美國之產業结構基本上是早就脫離了低端和中端多年,人力,智力,財力都大量集中在高端或金融,服務,跨國等高資本集中行頭上,中國目前雖努力升級,類似美國矽谷式都有;如騰信,馬雲等,但畢竟相去甚遠,要正式學到老美,看來還有漫漫長路要走,首先要走的是如何引導國內大學生年青人多走開發,創新的路,國家政策亦要盡量加以資助去鼓勵和配合,如果做得好此點,甚而會產生黑洞效應,把海外,外國的人才也吸收進來搞創造,屆時方有力一言和世界產業列強爭一日之長短。
平淡是個人之福。平安是家庭之福。
平穩是國家之福。平靜是全球之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5-11-13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