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merrychristmas #1 的帖子
穿甲彈(Armour piercing)
穿甲彈又簡稱為AP彈,彈頭為鋼質或鎢合金(tungsten alloy)製造,具有較大的比重與質量,加上堅硬,一般用來進行對於輕裝甲的破壞,或者進行反器材作戰,普遍來說限定軍用。穿甲彈頭一定會加上一層銅質包覆層(又稱為jacket),再將彈頭的主材質從前方露出,或以黑/深色著色於彈頭前方。包覆銅的原因在於穿甲彈的材質過於堅硬,以致於很容易造成槍管的磨損,使槍管失去準確度並導致其他子彈推力不足(管徑變大以至於推進的燃氣會比彈頭先逸出槍口),因此包覆銅以延長槍管壽命。至於彈頭前方透露材質或以黑/深色著色於彈頭前方的目的在於使射手更容易辨別彈種,以防止形成浪費;因為前面提到穿甲彈為進行對於輕裝甲的破壞,或者進行反器材作戰,原因在於穿甲彈的比重與質量高,以至於擊中人類或動物軀體內不會形成一般彈頭的滾轉(yaw/tumble),自然不容易引起大量的內出血或深層廣泛的撕裂傷,除非擊中動脈與重要器官,才會引起死亡;尤其穿甲彈的成本遠比一般下列彈種昂貴許多,如果用來擊殺人畜就會無效因此被認為是浪費。
全金屬被甲彈(FMJ - Full Metal Jacket)
彈頭為鉛質或鉛銻合金以提升比重與質量,然而鉛質延展性過強以致於如果直接作為彈頭發射,會於擊發時碎裂或與槍管摩擦產生變形,最後與大氣作不良的空氣動力結合而失去彈道精準性。因此將鉛為銅所完全包覆,使彈頭能夠承受擊發時的推進力又不會磨損變形;然而較輕的比重與質量使得全金屬包覆彈進入密度高的目標物,例如人體(人體密度為大氣的1000倍),就會因為因慣性而產生的動能擴散於目標物上,以至於動能對目標物所產生的作用力結合入射角/反射角的效應而產生滾轉。這個滾轉為預期與期盼的效果,儘管子彈終端彈道的滾轉不可預期,然而滾轉的途徑勢必能夠造成深層廣泛的肌肉撕裂傷,甚至切斷動脈擊碎骨骼,而造成人員嚴重的傷害與死亡。
擴張型[編輯]
擴張型(Expanding)彈頭就不像實心型彈頭具有強大的貫穿力,由於擴張型彈頭之所以「擴張」,望文生義就是彈頭擊中目標物後會呈現橫向變形,外型會「擴張」。擴張的彈頭能夠迅速將動能傳達以及「擴散」到目標物上,對於人體來說擴張型彈頭就會有效形成「立即喪失行動能力」。由於不強調穿透力因此擴張型彈頭都不具備尖銳的外型,反而採用圓鈍的線條,因此在設計上有平頭型(Flat Nose)、中空彈尖型(Hollow Point)、軟頭型(Soft Point)、異質彈尖型(Silver Tip or Bronze Tip)等特別設計。
擴張型彈頭種類有:
半被甲軟尖彈(JSP - Jacketed Soft Point)
大約在於19世紀末期,位於印度加爾各答(Calcutta)附近的達姆兵工廠(Dum Dum arsenal)以口徑.303英吋英式子彈(.303 inch British)進行研發,所以又俗稱為「達姆彈」。達姆彈最早於1897年和1898年在印度西北邊區和蘇丹使用。這種彈頭全金屬包覆彈不同之處在於其金屬外殼沒有完全包覆彈頭前端,以致於彈頭的鉛質核心外露。如此當彈頭撞擊目標物,尤其是人體時,由於鉛的延展性高,以至於會立即變形,呈現擴展形狀;彈頭後端的包銅由於質量高,加上仍然具有強大的慣性與動能,以至於將彈頭前方的鉛壓碎造成高速的破裂與擴散,同時由於彈頭自轉的關係,鉛塊會以自轉的方向成順時鐘或逆時鐘擴散。也就是說鉛的功能類似發揮彈頭緩衝撞擊的效用,然而在銅的高速擠壓下又會產稱爆裂造成傷口嚴重撕裂的幫兇。可想而知達姆彈不完全具備全金屬包覆彈的穿透力,所以對於高密度掩體後方的人體也無法形成傷害;然而在一般情形下達姆彈會造成嚴重的撕裂傷,而破損的鉛彈頭也會造成外科醫師救治上的困難。
被甲空尖彈(JHP - Jacketed Hollow Point)
在半金屬包覆彈研發後不久,俗稱空尖彈的彈頭就在倫敦東南近郊的烏立之兵工廠開發出來。這種彈頭外觀有兩種:
- .357空尖彈,這是原始的設計與外觀,尤其為了增加彈頭擴張與變形效率,往往製造廠會在像碗一樣的彈頭邊緣增加刻痕。因此當彈頭撞擊到目標時,目標的密度就會形成阻力,與彈頭的動能相抗衡成為反作用力,而刻痕就是無法承受反作用力的部位而優先被反作用力擴大,刻痕就會引領反作用力將彈頭進行破裂、變形以及擴張。
- 另外一種與全金屬包覆彈相似,也就是彈尖具有銅質包覆,但是內部完全中空以減少空氣阻力;也就是說這種彈頭能夠維持較高的初速與較遠的射程不過仍然具備比達姆彈還要好的「立即喪失行動能力」(immediate incapacitation)。由於內部中空的關係,前方的包銅會在撞擊目標物時,會比鉛還要快形成變形,加上彈頭尾端的覆銅包裹封鉛的擠壓導致彈頭急速擴張,亦即假設9毫米口徑的空尖彈在擊中目標或物體後會形成一個直徑大約18毫米~ 21毫米不等的扁平物體,相對來說被擊中的目標物尤其是人體就等同被18毫米~ 21毫米不等的扁平物體撞擊而非遭到9毫米口徑彈頭完全的貫穿。
簡單地來說全金屬包覆空尖彈(JHP - Jacketed Hollow Point)由於受到銅罩(crust)包覆的關係,較半金屬包覆彈(JSP - Jacketed Soft Point)享有穿透厚重衣物後再產生殺傷力的優勢,亦即銅罩會略延緩鉛質部位破裂、變形以及擴張的速率。這在遭遇穿著厚重衣物上的差別上,由於變形與碎裂是這種彈頭設計上的優先考量,自然無所謂一定的穿透力(penetration)可言,所以包覆所帶來的附帶效應可以看出一種微妙。然而厚重衣物在對抗半金屬包覆彈上並非有如防彈護具一般有效,要端看衣物材質與織成方式,以及被擊中的部位,加上子彈的種類與射擊距離以及方位等多方條件的交互影響下才能決定擊中後的效果與結果。
俄羅斯的7.62×39子彈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子彈,雖然其彈頭設計可以歸類為全金屬包覆彈,卻也包含全金屬包覆空尖彈的結構,亦即大部份的兵工廠會很有技巧的將鉛汁倒入銅質包覆殼內一直到灌滿為止;M43子彈的彈頭內部前端卻留有一中空的空間。這樣的好處在於保持彈頭的初速與有效射程,並且在擊中目標後加速彈頭前端變形的速度與程度,使其於人體內產生的滾轉範圍變淺而廣又不可預期,加速人體內出血與肌肉撕裂的範圍與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