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屆三中全會於11月9日至13日召開,官方新華社報道指,三中全會將研究「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並「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三中全會是指中國共產黨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全體會議的簡稱。
政治上,公審薄熙來、整治石油幫;經濟上,徹查地方債、錢荒不放水;最近更打破內地官場慣例,在中央結束第一輪巡視後立即派出第二批巡視組,嚴查地方官員貪腐。
(1)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8日—22日
這是一屆非常重要的會議,它否定了“兩個凡是”,開展“真理問題大討論”,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並確立鄧小平為核心的黨領導集體,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也是一次歷史深遠的轉折,它是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開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從此正式開闢。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鄧小平理論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
(2)十二屆三中全會:1984年10月20日
標誌著改革由農村走向城市,確立以公有製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3)十三屆三中全會:1988年9月26日—30日
適逢新舊兩種體制轉換,因此治理和整頓了經濟秩序。
(4)十四屆三中全會:1993年11月11日—14日
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十五屆三中全會:1998年10月12日—14日
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
(6)十六屆三中全會:2003年10月11日—14日
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舉措。
(7)十七屆三中全會:2008年10月9日-12日
通過了《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完善土地流轉,激活農村金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