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台灣用語大不同
台灣的人留學回去後稱海外學人,中國說是海歸。
在中國購物時售貨員總說:「您穿了這衣服真洋氣。」原來洋氣是好看,不土的意思。
所謂的雙飛票,指的是來回票。
叫人要有思想準備,表示要有心理準備。
捐血說是獻血。
我們說公共汽車或說公車,他們說公交車。
搭計程車他們說「打的」,搭麵包車(廂型商用車充作計程車)他們說「打包」,台灣說的「打包」指的是「整理行李」或將物品打理包裝起來。
左轉右轉他們說大轉彎小轉彎。
做什麼成了搞什麼。
渡輪成了輪渡甚至說成擺渡。台灣的擺渡指的是舢舨。
台灣的國語,中國他們指的是普通話。
台灣的超美、美斃了,到了中國變成特美,特好看,東北人則說賊美的。
台灣的宵夜到了中國變成夜宵。
台灣的垃圾到了中國同樣的字念成拉基。
郵遞區號說是郵政編碼。
照片上加個護貝說是過膠。
摩托車、機車說是電單車。
貨櫃說成集裝箱。
第二個太太台灣說細姨,或說小老婆。 中國說二奶。
中文成了漢語,這方面沒有聽不懂的疑慮。
飛機起飛叫離港,飛機降落叫到港。
電腦當機被說成死機。
軟體硬體說成硬件軟件。
滑鼠叫鼠標。
雷射叫激光。
列印叫打印。
數位叫數碼。
錄影機變成錄像機。
麥克風就是話筒。
網站有主頁和首頁之分。
一個手錶說是一塊手錶。
曝光變暴光。
部落格是博客。
矽谷和硅谷說的都是Silicon Valley。
另外B型肝炎成了乙形肝炎。
博士後說成超博士。
高考和聯考差不多。
幼稚園指的是幼兒園。
年資說是工齡。
薪水說是工資。
長骨刺說是骨質增生。
安樂死說是慈悲殺人、尊嚴死或優死。
食物裡的馬鈴薯他們說成土豆, 其實土豆在台灣是落花生的意思。
紅紅的番茄中國叫西紅柿。
奇異果說是獼猴桃。
泡麵又叫方便麵。
寵物成伴侶動物。
打點滴叫輸液。
台灣洗頭馬殺雞到了對岸成了洗髮和按摩。
當紅炸子雞就是紅火的意思,水準說成水平。
台灣說攝氏廿五度到了對岸成了廿五攝氏度。
台灣人不習慣的是中國把供不應求說成緊張。
台灣人也不習慣的是中國把忙得很,忙不過來說成非常緊張。
台灣人更不習慣的是中國把做什麼行業說是搞什麼的。
台灣人說「搞」同「胡搞瞎搞」是較負面的意思。
台灣人說「做甚麼行業」是很正面的請問對方或說明自己的行業。
台灣綜藝節目說過這樣一個笑話:一位演員說他是搞明星的,觀眾笑倒在地,「搞明星的」豈不成了性騷擾專家不成!
工作的地方大陸叫單位,台灣的一般稱公司或上班地點或是部門,台灣說「單位」的時候指的是度量衡的單位。
據說只有同一個詞「窩心」,指的卻是相反意思:窩心在台灣說的是很溫暖,感動得窩心是正面意思;中國形容很溫暖說的是「揪心」,「窩心」卻是不愉快的經驗,就是形容「不爽」的心情。
語言是約定俗成的習慣,沒有誰是誰非的問題! |
|